1909年5月18日,北大西洋。
龍國皇家海軍“龍鳳號”戰列艦作為旗艦,正率領著“長安號”航空母艦、“譚綸號”潛艇母艦以及十艘“幼蛟級”驅逐艦,在蔚藍色的大洋上平穩航行。艦隊的目的地是英國樸茨茅斯港,受邀參加英王喬治五世舉辦的盛大閱艦式。緊隨其後的,是由“威廉大帝號”領銜的德國公海艦隊部分主力。
晨光穿透薄霧,灑在“龍鳳號”寬闊的甲板上。丁汝昌、李和、段祥瑞三位龍國軍政核心人物,正站在艦橋側翼的露天觀察台上,憑欄遠眺。海風帶著濕潤的涼意,吹拂著他們的製服,獵獵作響。
“丁公,你看,那就是德國人的‘威廉大帝號’。”李和抬手,指向右後方不遠處那艘龐大的灰色巨艦,語氣平靜,“主炮口徑406毫米,裝甲厚重,確實是個難對付的大家夥。”
丁汝昌順著李和的手指望去,眼中閃過一絲凝重:“是啊,漢斯海軍這幾年發展太快了。提爾皮茨的‘風險理論’,就是要靠這支艦隊逼代英人讓步。可這樣一來,雙方的軍備競賽隻會愈演愈烈,歐洲的火藥桶,遲早要炸。”
段祥瑞作為陸軍元帥,雖然主要關注陸戰,但也清楚海軍對國家戰略的重要性:“兩位元帥,我們這次隨漢斯艦隊一同前往代英,明著是參加閱艦式,實則是趟渾水。弄不好,還會把我們龍國也拖進歐洲的紛爭裡。”
這正是丁汝昌和李和召集此次密會的原因。他們需要在抵達英國前,統一思想,敲定在閱艦式期間以及後續英德海軍會議上的行動策略。
“芝泉兄所言極是,”丁汝昌點了點頭,轉過身,目光掃過兩人,“所以,我們必須主動出手,打亂他們的節奏。我和李和元帥商量過,一個大膽的計劃正在成型——我們要利用這次閱艦式,聯合儘可能多的國家,提議召開一次全球性的海軍裁軍會議。”
“裁軍會議?”段祥瑞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您的意思是,像當年的海牙和平會議那樣?可那幾次會議,也沒達成什麼實質性的裁軍成果啊。”
“此一時彼一時。”李和接過話頭,語氣堅定,“當年是因為各國都在搶占地盤,軍備競賽剛剛開始,誰也不願先停下來。但現在不同了,代英和漢斯兩國的海軍預算已經壓得各自喘不過氣。代英為了維持兩強標準,財政捉襟見肘;漢斯則因為擴軍,與俄國、法國的矛盾日益加深。我們提出裁軍,正好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丁汝昌補充道:“更重要的是,裁軍可以為我們龍國爭取時間。我們的工業基礎和海軍規模,雖然發展迅速,但與老牌強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能把戰爭推遲五年,甚至十年,我們的準備就能更充分,‘換日計劃’的成功率也會大大提高。”
段祥瑞明白了兩人的意圖,點了點頭:“這個計劃確實大膽,但也極具可行性。不過,推動裁軍會議,光靠我們龍國一家可不行,必須要有足夠多的盟友支持。”
“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李和從隨身的公文包裡拿出一份詳細的計劃草案,鋪在旁邊的折疊桌上,“我們初步擬定了拉攏對象的名單,分為幾個梯隊。”
他用手指著草案上的文字,逐一解釋:“第一梯隊,是我們的核心盟友——漂亮國和部分南美國家。漂亮國近年來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英國,急於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他們一直主張‘門戶開放’,反對英德壟斷海上霸權。推動裁軍,符合漂亮國的利益。南美諸國,比如巴西、阿根廷,都在進行海軍擴張,但他們國力有限,也擔心被卷入大國紛爭,裁軍對他們也是有利的。”
“第二梯隊,是代英和一些歐洲小國。”丁汝昌接著說道,“英國雖然是海軍第一強國,但兩強標準讓他們不堪重負。如果我們能提出一個對他們相對有利的裁軍方案,比如以現有噸位為基礎進行削減,他們未必不會心動。至於比利時、荷蘭、丹麥這些小國,他們沒有爭霸的野心,更希望維持歐洲的和平穩定,自然會支持裁軍。”
“第三梯隊,是意大利。”李和的目光落在“意大利”三個字上,“意大利雖然是三國同盟的成員,但與奧匈帝國矛盾很深,在殖民地問題上也與漢斯有分歧。他們的海軍實力在歐洲排名靠後,裁軍對他們影響不大,反而能減輕財政壓力。隻要我們許以一些好處,比如在貿易或技術上的合作,他們很可能會倒向我們這邊。”
段祥瑞看著名單,皺起了眉頭:“這麼說來,最大的障礙就是高盧了?”
“沒錯。”丁汝昌的臉色嚴肅起來,“高盧是漢斯的宿敵,阿爾薩斯和洛林問題是他們心中的痛。他們一直在擴軍備戰,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向漢斯複仇。裁軍意味著削弱他們的軍事實力,他們肯定不會同意。而且,高盧與沙皇國是盟友,如果高盧反對,沙皇國絕對會站在他們那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確實是計劃中最棘手的一環。高盧的態度,直接決定了裁軍會議能否順利召開。
李和沉思片刻,說道:“高盧的問題,確實難辦,但也不是沒有突破口。首先,高盧的海軍實力在代英和漢斯之後,即使裁軍,他們的相對地位也不會改變。其次,法國經濟狀況並不好,長期的軍備競賽讓他們的財政也很緊張。我們可以從經濟合作入手,比如向高盧國提供低息貸款,或者與他們合作開發殖民地資源,以此換取他們對裁軍的默許。”
“另外,我們可以利用代英和漢斯之間的矛盾。”丁汝昌補充道,“代英雖然與高盧在殖民地問題上有摩擦,但為了製衡漢斯,他們正在逐漸靠攏。我們可以向代英暗示,如果他們支持裁軍,我們可以在未來的代英和漢斯衝突中保持中立,甚至在某些方麵偏向代英。這樣一來,代英很可能會向高盧施壓,讓他們不得不考慮裁軍的提議。”
“還有一個關鍵點,”李和強調,“我們必須把裁軍會議的議題限定在海軍軍備上,避免涉及陸軍和殖民地問題。高盧國最關心的是陸軍實力和阿爾薩斯洛林,隻要我們不觸碰這些紅線,他們反對的阻力就會小一些。”
三人圍繞著如何拉攏盟友、應對法國的反對,又展開了詳細的討論。從具體的裁軍方案細節,到如何與各國代表進行私下接觸,再到如何利用媒體輿論造勢,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全。
“對了,關於我們加入同盟國的事情,”段祥瑞突然想起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我們推動裁軍,會不會引起漢斯的不滿?畢竟,漢斯是同盟國的核心,他們一直在擴軍。”
“這一點,我們已經考慮到了。”丁汝昌微微一笑,“我們可以向漢斯解釋,裁軍是為了緩解代英和漢斯矛盾,避免過早爆發戰爭。漢斯現在的海軍實力,雖然強大,但還不足以挑戰代英的海上霸權。裁軍可以為漢斯爭取時間,繼續發展國力和海軍。同時,我們可以承諾,一旦加入同盟國,我們會在技術和資源上全力支持漢斯,幫助他們彌補裁軍帶來的損失。”
“而且,威廉二世好大喜功,”李和補充道,“我們可以在閱艦式上對漢斯海軍大肆吹捧,滿足他的虛榮心。再向他暗示,如果他能支持裁軍會議,就能在國際上樹立和平領袖的形象,這比單純的武力炫耀更能提升漢斯的國際地位。以他的性格,很可能會被說動。”
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升到了頭頂。三人的討論也基本達成了共識,一份詳細的行動方案已經成型。
“好了,計劃已經清晰了。”丁汝昌收起草案,語氣堅定,“李和元帥,你負責與漂亮國和南美國家的聯絡工作,利用我們之前建立的外交渠道,提前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
“是!”李和敬了個軍禮。
“芝泉兄,”丁汝昌看向段祥瑞,“你負責整理一份給意大利的合作提案,重點是經濟和技術方麵的利益,爭取讓他們在會議上站在我們這邊。”
“明白!”段祥瑞也應道。
“至於高盧那邊,”丁汝昌的目光投向遠方的海平麵,“我會親自與代英和漢斯的代表接觸,尋找突破口。我們必須在抵達代英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三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決心。推動海軍裁軍會議,這步棋雖然險,但一旦成功,就能為龍國贏得寶貴的發展時間,也能為“換日計劃”創造更有利的國際環境。
就在這時,通訊官匆匆趕來,敬禮報告:“總統先生,元帥先生,漢斯艦隊旗艦‘威廉大帝號’發來信號,威廉二世陛下邀請您和李帥以及段帥前往他的旗艦共進午餐。”
丁汝昌和李和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笑意。機會來了,他們正好可以利用這次午餐,試探一下威廉二世對裁軍的態度,為接下來的行動鋪路。
“回複他們,我們稍後就到。”丁汝昌下令。
通訊官離開後,丁汝昌拍了拍李和和段祥瑞的肩膀:“走吧,李和元帥。我們去會會這位皇帝,看看他對我們的‘和平倡議’,有什麼反應。”
李和點了點頭,三人整理了一下製服,邁步向“龍鳳號”的小艇碼頭走去。一場決定未來國際格局的博弈,已經在北大西洋的碧波之上,悄然展開。而遠在歐洲大陸的高盧,還沒有意識到,一場針對他們的外交圍堵,正在慢慢成型。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陰影,不僅籠罩著高盧與漢斯關係,也將成為影響這場裁軍棋局的關鍵棋子。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