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7月1日,北海的海風帶著鹹濕的涼意,龍國艦隊的“龍鳳號”戰列艦艦橋上,薩鎮冰正凝視著海圖上的航線標記。從樸茨茅斯港啟航已過去七日,艦隊以12節的經濟航速平穩行駛,再過半日,便能駛入易北河河口,抵達本次歐洲之行的核心目的地——漢堡港。
“司令,漢斯國聯絡艦發來信號!”通訊官手持譯電稿快步走來,“他們的‘威廉大帝號’編隊已提前抵達漢堡,威廉二世陛下與提爾皮茨元帥親自在港內等候,伏爾堅造船廠的分廠也已懸掛龍國海軍旗,準備迎接我們。”
薩鎮冰點點頭,指尖劃過海圖上“漢堡”與“基爾”的連線。按照國際通行的外交禮儀,作為東道國的漢斯國艦隊,在與龍國艦隊共同參與樸茨茅斯閱艦式後,以18節的航速先行返航,既是為了提前布置迎接事宜,也是對盟友的尊重。而龍國艦隊選擇12節航速,一方麵是為了讓水兵們休整,另一方麵則是沿途檢修“潛蛟級”潛艇——這些從基爾港出發時就與漢斯國潛艇協同訓練的水下力量,此刻正以“譚綸號”潛艇母艦為核心,在艦隊兩側形成隱蔽警戒圈。
“告訴漢斯國聯絡艦,龍國艦隊將按預定航線駛入易北河,保持6節航速通過港區,甲板全員站坡致敬。”薩鎮冰放下望遠鏡,目光落在艦艏飄揚的龍旗上,“另外,通知丁總統、李帥和段帥,準備換乘小艇登岸,威廉二世陛下的迎接儀式將在漢堡港主碼頭舉行。”
此時,漢堡港內早已是盛況空前。伏爾堅造船廠的分廠碼頭被裝點一新,紅色的地毯從碼頭入口一直鋪到廠區大門,兩側懸掛著龍國與漢斯國的國旗,交叉成一道道象征友誼的拱門。廠區內,數十名身著深藍色工裝的工人列隊站立,他們手中揮舞著小國旗,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這家分廠雖不及基爾總廠曆史悠久,卻也承接過龍國艦船的維護訂單,而更讓他們驕傲的是,龍國海軍的傳奇戰艦“定遠號”與“鎮遠號”,正是在伏爾堅總廠的船塢中誕生的。
碼頭的高台上,威廉二世身著白色海軍元帥禮服,胸前的勳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身邊的提爾皮茨正低聲彙報著迎接流程,目光卻不時望向易北河河口——那裡,兩道黑色的煙柱正緩緩靠近,龍國艦隊的輪廓漸漸清晰。
“阿爾弗雷德,你還記得嗎?”威廉二世突然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追憶,“三十年前,伏爾堅總廠為龍國建造‘定遠’‘鎮遠’時,誰也想不到,這個東方國家會在短短三十年裡,擁有自己的航母與潛艇編隊。”
提爾皮茨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歎:“陛下,龍國的學習能力令人驚歎。他們不僅消化了‘定遠’‘鎮遠’的建造技術,還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龍鳳級’戰列艦,甚至造出了‘長安號’這樣的航母。這次我們共享戰列艦主炮身管技術,想必他們也能快速轉化為戰力。”
說話間,“龍鳳號”的艦艏已駛入河口。30節設計航速的戰艦此刻以6節的檢閱航速平穩前行,艦體修長的線條在河水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八門305毫米主炮微微上揚,仿佛在向這座鋼鐵之城致敬。緊隨其後的“長安號”航母甲板上,50架艦載機依舊保持著整齊的排列,機翼折疊處的龍紋標識清晰可見,與漢斯國港口的工業氣息形成鮮明而和諧的呼應。
當“龍鳳號”停靠在指定泊位時,碼頭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丁汝昌、李和等人換乘的小艇緩緩靠岸,威廉二世快步走下高台,主動伸出手:“丁總統,李元帥,歡迎來到漢堡!易北河的水,一直記得‘定遠’‘鎮遠’當年駛離時的浪花,今天,它終於迎來了更強大的龍國艦隊!”
丁汝昌緊緊握住威廉二世的手,眼中滿是感慨:“陛下,三十年前,‘定遠’‘鎮遠’從伏爾堅總廠啟航,帶著龍國海軍的希望駛向遠東;三十年後,我們帶著自己建造的艦隊回到這裡,既是為了重溫友誼,更是為了共商未來。”
李和則將目光投向伏爾堅造船廠的分廠廠區,那裡的船塢中,一艘尚未完工的戰艦正露出龍骨——他認出那是漢斯國為奧匈帝國建造的戰列巡洋艦,主炮口徑與“龍鳳級”相當。“元帥,伏爾堅的造船技術依舊世界頂尖,”他對提爾皮茨說道,“龍國的造船廠雖已能自主建造戰列艦,但在主炮身管鍛造與蒸汽輪機優化上,仍需向漢斯國學習。”
提爾皮茨笑著回應:“李元帥客氣了。龍國的航母彈射裝置與潛艇靜音技術,同樣值得漢斯國借鑒。這次結盟協議簽訂後,我們可以互派技術團隊,在伏爾堅總廠與龍國江南造船廠之間建立技術共享通道。”
一行人沿著紅毯向廠區內走去,沿途的工人紛紛駐足鼓掌。當經過一座展示著造船廠曆史的浮雕牆時,丁汝昌停下了腳步——浮雕上,清晰地刻著“定遠號”“鎮遠號”下水時的場景,旁邊還標注著建造年份與主要參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年,龍國為了購買‘定遠’‘鎮遠’,耗費了國庫數年的積蓄,”丁汝昌撫摸著冰涼的浮雕,聲音帶著幾分沉重,“那時的我們,隻能寄希望於外購戰艦來守護海疆;而現在,我們不僅能自主建造比‘定遠’‘鎮遠’更先進的戰艦,還能向阿根廷、智利等國出口‘龍鳳改’戰列艦,這一切的轉變,離不開漢斯國當年的技術啟蒙。”
威廉二世聞言,心中頗為受用。龍國對“定遠”“鎮遠”的情結,正是兩國友誼的重要紐帶。“丁總統,過去的幫助是相互的,”他語氣誠懇,“龍國購買‘定遠’‘鎮遠’,也讓伏爾堅造船廠度過了當時的經濟困境。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更深度的合作——漢斯國需要龍國在遠東牽製沙皇國的力量,龍國需要漢斯國的技術支持來壯大海軍,我們的結盟,是強強聯合。”
走進廠區的會議室,桌上早已擺放好了漢堡當地的啤酒與糕點,還有一份詳細的技術合作清單。提爾皮茨將清單推到丁汝昌麵前:“這是我們擬定的初步合作方案,包括戰列艦主炮身管鍛造技術、蒸汽輪機升級方案,以及潛艇魚雷製導係統的共享。作為回報,我們希望龍國能共享航母彈射裝置技術與艦載機導航係統。”
丁汝昌拿起清單,仔細翻閱著。每一項技術都精準地戳中了龍國海軍的短板,而漢斯國提出的交換條件,也是龍國願意分享的——畢竟,航母技術並非龍國的獨家優勢,以當前代英等國的科技實力,很快會趕上,而且漂亮國的“自由號”航母與龍國“天權級”差距不大,與其獨享,不如通過技術交換獲得更急需的戰列艦與潛艇技術。
“元帥,這份方案很有誠意,”丁汝昌放下清單,語氣堅定,“龍國完全同意。不過,我們還有一個請求——希望克虜伯能為龍國培訓一批主炮身管鍛造工人,江南造船廠雖然已能生產305毫米主炮,但在使用壽命與射擊精度上,仍有提升空間。”
“沒問題!”提爾皮茨立刻答應,“伏爾堅總廠將敞開大門,不僅為龍國培訓工人,還將提供全套的鍛造設備圖紙。另外,我們還可以在漢堡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專門攻克海軍技術難題。”
會議進行得十分順利,雙方在技術合作、軍事演習、軍售協同等方麵達成了多項共識。當談到之前樸茨茅斯協議中的軍售限製時,威廉二世臉上露出一絲不屑:“代英的軍售限製條款,根本無法阻止我們與龍國的合作。他們禁止非地區性主導國家購買280毫米以上主炮的戰艦,但我們可以通過技術轉讓,讓大炮巨艦在南美落地生根——阿根廷與智利的訂單,就是最好的證明。”
李和點頭附和:“沒錯。阿根廷與智利的‘龍鳳改’戰列艦,雖然主炮數量從八門減至六門,航速從30節降至26節,但305毫米主炮的威力依舊不容小覷。代英的協議管得住公開軍售,卻管不住技術擴散。”
傍晚時分,迎接儀式在漢堡港的宴會廳舉行。漢斯國的貴族、海軍將領與龍國代表團成員歡聚一堂,啤酒與香檳的碰撞聲、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窗外,“龍鳳號”與漢斯國的“威廉大帝號”戰列艦並肩停靠在碼頭,燈火通明,如同兩顆星辰,照亮了易北河的夜空。
薩鎮冰沒有參加宴會,他獨自一人來到伏爾堅造船廠的分廠船塢。月光下,一艘“幼蛟級”驅逐艦正在進行維護,幾名漢斯國技師正與龍國水兵一起調試設備。看到薩鎮冰走來,一名年長的漢斯國技師主動打招呼:“薩司令,我父親當年參與了‘定遠號’的建造,他經常跟我說,那是伏爾堅最驕傲的作品。”
薩鎮冰笑了笑,目光望向船塢深處:“‘定遠’‘鎮遠’是龍國海軍的起點,而現在的‘龍鳳號’‘長安號’,是我們的新征程。希望未來,龍國與漢斯國建造的戰艦,能共同守護世界海洋的和平。”
技師用力點頭,眼中充滿了認同。眼前這位司令的話語,不僅代表著個人的期盼,更代表著兩個海軍強國的共同願景。
夜色漸深,漢堡港的燈火依舊明亮。龍國代表團與漢斯國的談判仍在繼續,結盟協議的細節正在一點點完善。而易北河畔的伏爾堅造船廠,這座見證了“定遠”“鎮遠”誕生的鋼鐵搖籃,正即將見證龍國與漢斯國海軍聯盟的崛起…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