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的風,依舊帶著灼人的燥熱,但山東、河南的土地上,終於迎來了一絲微光。
第一批救災物資,乘著火車、馬車,甚至靠著人力搬運,艱難地抵達了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火車在鐵軌上奔馳,車廂裡堆滿了鼓鼓囊囊的麻袋,裡麵是金燦燦的小米、大米和麵粉,還有一箱箱貼著外文標簽的水果罐頭——這是從漂亮國和漢斯國遠東殖民地緊急采購來的,橘子味、桃子味的罐頭,透著酸甜的果香,讓連日來隻吃野菜和稀粥的災民們,眼睛裡重新燃起了光亮。
緊隨其後的,是從威海衛調撥來的肉罐頭。這些罐頭是海軍專用的軍需物資,肉質緊實,油脂豐厚,用馬口鐵盒裝著,保質期長,攜帶方便。李和得知災區缺肉,二話不說就下令,從海軍的儲備中調出十萬盒肉罐頭,優先運往山東、河南。“災民們餓了這麼久,得讓他們吃上肉,補補身子。”李和在給丁總統的電報裡這樣寫道。
物資分發點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災民們拿著政府發放的救濟券,有序地領取糧食和罐頭。當工作人員把一盒水果罐頭遞到一個小女孩手裡時,她小心翼翼地捧著罐頭,舍不得立刻打開,隻是用鼻子湊上去聞了聞,然後抬起頭,對著工作人員露出了一個甜甜的笑容。那笑容,像久旱之後的第一縷春風,驅散了不少絕望的陰霾。
“都彆急,人人有份!”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扯著嗓子喊,“丁總統說了,要讓每一位受災群眾都吃飽、吃好,吃上熱乎的!”
為了讓大家吃上熱乎飯,各地都搭建了臨時炊事棚。幾口大鐵鍋支在空地上,熊熊燃燒的柴火讓鍋裡的水咕嘟咕嘟冒泡,大米、小米倒進鍋裡,煮成香噴噴的米飯和濃稠的粥。肉罐頭打開,倒進鍋裡翻炒,再加上從外地調運來的蔬菜,一鍋熱氣騰騰的肉菜就做好了。
災民們端著碗,圍在炊事棚周圍,狼吞虎咽地吃著。滾燙的米飯和肉菜下肚,暖了胃,也暖了心。有老人一邊吃,一邊抹著眼淚說:“還是共和好啊,要是在以前,這樣的災荒,我們早就餓死了,哪能吃上這麼熱乎的飯菜,還有肉罐頭、水果罐頭!”
那些之前被反動勢力煽動的災民,看著眼前的景象,聽著身邊人的議論,心裡漸漸清醒過來。他們想起反動分子說的“共和觸怒老天爺”的鬼話,再看看政府實實在在的救災行動,終於明白自己被騙了。有幾個之前跟著反動分子鬨事的年輕人,主動找到了當地官員,低著頭說:“我們錯了,不該聽信謠言,以後再也不會了。”
與此同時,“以工代賑”的政策也迅速落地。丁總統下令,組織受災民眾加固堤壩、疏通河道、修建水渠——這些工程既是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洪澇老輩人都說“大旱之後必有大澇”),也能讓災民們通過勞動獲得更多的救濟糧和報酬,不至於坐吃山空。
山東濟寧府的運河沿岸,成千上萬的災民拿著鐵鍬、鋤頭,在官員和士兵的帶領下,加固著早已乾涸的河堤。他們雖然身體虛弱,但乾起活來卻格外賣力。“多乾點活,就能多領點糧食,還能為以後防澇出份力,值!”張二柱一邊揮著鐵鍬,一邊對身邊的人說。他的父親老張頭身體漸漸好轉,也加入了勞動的隊伍,雖然隻是乾些拾掇柴火、傳遞工具的輕活,但臉上卻有了久違的血色。
河南鄭州府的黃河大堤上,同樣是熱火朝天的景象。災民們肩挑手扛,把一筐筐泥土堆在堤壩上,把堤壩築得又高又厚。水利部門的專家們在現場指導,告訴大家如何加固堤壩才能抵禦洪水的衝擊。“現在多流點汗,以後洪水來了,我們就能多一份保障!”專家的話,讓大家乾勁更足了。
李和時刻關注著救災進展。他讓海軍的運輸船沿著內河,儘可能多地運送救災物資,同時讓海軍醫療隊深入災區,為災民們治病療傷。海軍的醫生和護士們,背著藥箱,走村串戶,為生病的災民診治,發放藥品。遇到中暑的、營養不良的,他們還會現場調製補液鹽,讓災民們補充水分和營養。
邊境線上,龍國的軍隊依舊嚴陣以待。代英的艦隊見龍國內部並沒有因為災荒而陷入混亂,反而上下一心、眾誌成城,隻好在黃海遊弋了幾天之後,悻悻離去。沙皇國、高盧國見無機可乘,也不敢輕舉妄動,邊境的緊張局勢暫時得到了緩解。
反動勢力的氣焰也被徹底打壓下去。各地公安機關加大了排查力度,抓獲了一批造謠生事、煽動騷亂的骨乾分子,依法進行了嚴懲。那些散布謠言的人,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胡說八道,災民們的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
六月下旬,天氣依舊炎熱,沒有一絲要下雨的跡象,但災民們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之前的絕望了。他們有了吃的、有了喝的,有了活乾,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大家一邊加固堤壩,一邊盼著這場旱情能早日結束,盼著一場透雨能滋潤乾裂的土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政府的官員們,卻絲毫不敢放鬆。他們知道“大旱之後必有大澇”的道理,加固堤壩、疏通河道的工作,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丁總統每天都會收到各地的救災進展報告,也每天都會詢問水利部門的準備情況。“一定要做好防澇準備,不能讓災民們剛從旱災的苦海裡出來,又掉進洪澇的深淵裡!”丁總統的叮囑,一遍遍傳到各地。
七月的第一天,天空就變了臉。
清晨,原本萬裡無雲的天空,突然布滿了烏雲,黑壓壓的一片,像一塊巨大的黑布,把整個天空都遮了起來。風也變了,不再是之前那種燥熱的風,而是帶著一絲涼意,吹得樹枝瘋狂搖晃,塵土飛揚。
“要下雨了!要下雨了!”災民們跑出棚屋,仰著頭,看著天空,臉上滿是激動和期盼。孩子們更是興奮地跳了起來,對著烏雲大喊:“下雨啦!下雨啦!”
中午時分,第一滴雨點落了下來。“啪”的一聲,打在乾裂的土地上,濺起一小團泥點。緊接著,第二滴、第三滴……雨點越來越密,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傾盆大雨,從天空中傾瀉而下。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老人們跪在地上,仰著頭,任由雨水打在臉上,一邊哭一邊笑,“老天爺開眼了!老天爺開眼了!”
雨水衝刷著乾裂的土地,滋潤著枯黃的莊稼,也洗去了多日來的燥熱和塵土。災民們在雨中歡呼、奔跑,感受著雨水帶來的清涼和希望。張二柱抱著孩子,媳婦站在身邊,一家三口在雨中相擁而泣,臉上滿是淚水和笑容。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期盼已久的雨,一旦落下,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第一天,大雨傾盆;第二天,大雨依舊;第三天,還是大雨……一波波暴雨接踵而至,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河裡的水位開始瘋狂上漲,原本乾涸的河床,很快就被洶湧的洪水填滿,河水漫過河岸,朝著兩岸的田地和村莊衝去。
“不好!洪水來了!”
尖叫聲打破了雨中的喜悅,絕望再次籠罩在人們的心頭。剛從旱災中緩過一口氣的災民們,又麵臨著洪澇的威脅。加固好的堤壩,在洶湧的洪水麵前,顯得如此脆弱。河水不斷衝擊著堤壩,堤壩上的泥土一點點被衝走,出現了一個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