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年度總結,文末附1910年度總結報告_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 > 第166章 年度總結,文末附1910年度總結報告

第166章 年度總結,文末附1910年度總結報告(1 / 2)

寒風裹著碎雪,刮過朱紅宮牆,卻吹不散懷仁堂內的熱氣。龍國1910年度工作總結會議在此召開,炭火在銅爐裡燃得正旺,映得滿室通紅。丁總統端坐主位,臉上帶著難掩的疲憊,卻眼神矍鑠;李和、段祥瑞、薩鎮冰、鄧世昌等軍政要員,以及各部總長、各省代表依次落座,每個人的臉上都刻著這一年的風霜,也帶著劫後餘生的慶幸。

“1910年,是龍國成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年。”丁汝昌的聲音透過擴音器傳遍整個會場,“從四月旱情初現,到五月旱魃肆虐,再到七月澇魃繼至,全國二十二個省份遭災,三億民眾受困,五億畝農田被淹。緊接著,疫魔趁虛而入,霍亂、痢疾、鼠疫威脅著每一個同胞的生命。外有沙皇國、代英、高盧國陳兵邊境,內有反動勢力造謠作亂,龍國一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會場內一片寂靜,所有人的思緒都被拉回了那段艱難歲月——乾裂的土地、洶湧的洪水、絕望的哭喊、搶險的身影、沉船的悲壯、防疫的堅守,一幕幕在眼前閃過,讓人動容。

“但我們挺過來了!”丁汝昌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股振奮人心的力量,“我們沉艦為堤,堵住了洶湧的洪水;我們以工代賑,給了災民活下去的希望;我們全國防疫,遏製了疫魔的蔓延;我們軍民同心,守住了邊境的安寧;我們搶種補種,保住了來年的收成;我們重建家園,讓同胞們重返故園。這一切,離不開在座各位的日夜操勞,更離不開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

掌聲如雷,響徹懷仁堂。李和望著身邊的鄧世昌,兩人相視一笑,眼眶卻都有些濕潤。這一年,他們並肩作戰,一個守海疆、調物資、護運輸,一個率陸戰隊、搶險情、助重建,太多的艱難險阻,太多的生死瞬間,都化作了此刻的欣慰與自豪。

“複盤這一年的抗災曆程,我們能活下來,能迅速穩住局麵,核心得益於兩點——公路網的建成與鐵路網的發展。”丁總統話鋒一轉,目光落在交通部總長身上,“若沒有這兩張交通網,救災物資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運往全國災區;若沒有這兩張交通網,防疫醫療隊無法快速馳援重災區;若沒有這兩張交通網,軍隊無法迅速調動,既守不住邊境,也護不了百姓。”

交通部長站起身,語氣誠懇:“總統所言極是。截至1910年初,我國已建成全國性公路主乾網,各省主要縣城均已通車;鐵路網覆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主要地區,京漢、津浦、滬寧、西伯利亞等鐵路乾線日夜暢通。抗災期間,鐵路部門日均發車一百二十列,運輸糧食、罐頭、藥品等物資超五萬噸;公路部門組織運輸車隊兩萬餘輛,將物資從鐵路站點轉運至偏遠災區,真正實現了‘物暢其流’。”

李和深有感觸,補充道:“海軍也受益於交通網。沿海港口與鐵路、公路無縫銜接,從漂亮國、漢斯國采購的物資到港後,能迅速通過鐵路、公路運往內陸災區。若沒有這樣的運輸效率,災區的糧食和防疫物資早就斷供了,後果不堪設想。”

段祥瑞也點頭附和:“陸軍的兵力調動、搶險部隊的轉戰,都離不開鐵路和公路。從華北到東北,從長江流域到黃河流域,部隊能在最短時間內抵達險情最危急的地方,交通網功不可沒。”

丁總統抬手示意大家落座,語氣變得凝重:“成績值得肯定,但教訓更要銘記。”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第一,防災減災體係不完善。對旱澇交替的極端天氣預判不足,水利設施建設存在短板,部分堤壩年久失修,麵對洪峰不堪一擊;第二,應急響應機製不健全。初期對旱情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導致救災物資儲備不足、調配不及時,給災民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第三,醫療防疫能力有待提升。雖然提前準備了鼠疫防控物資,但麵對全國性的疫情,醫療資源依舊緊張,基層醫療設施薄弱的問題暴露無遺;第四,邊境防禦仍有漏洞。外敵對我國災荒趁虛而入,陳兵邊境,雖未敢輕舉妄動,但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每一句話,都切中了要害。會場內的氣氛變得嚴肅起來,大家低頭沉思,複盤著這一年的種種不足。

“還有一點,”李和站起身,語氣堅定,“我們不能因為抗災成功就放鬆警惕。如今國際局勢動蕩,沙皇國、代英、高盧國對我國虎視眈眈,漂亮國、漢斯國也各有圖謀。這次我們能撐過來,是因為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是因為交通網提供了保障,但如果戰爭爆發,我們麵臨的挑戰將比災荒更加嚴峻。備戰,必須始終放在首位!”

段祥瑞立刻響應:“李總長所言極是。抗災期間,陸軍既要搶險救災,又要守住邊境,兵力嚴重不足。未來,我們必須加強陸軍建設,提升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作戰能力,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守住國家的領土主權。”

薩鎮冰也補充道:“海軍同樣需要加強。雖然這次海軍在物資運輸、沿海防疫、港口守護等方麵發揮了作用,但麵對代英等國的艦隊挑釁,我們的遠洋作戰能力還有差距。必須加快新型艦船的研發和建造,提升海軍的整體實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丁總統點點頭,對大家的發言表示讚同:“李總長、段司令、薩司令說得都很有道理。災荒是考驗,戰爭更是考驗。新的一年,我們的工作重心將圍繞‘補短板、強能力、固國防、促發展’展開。”

他站起身,走到牆邊的地圖前,手指重重地落在上麵:“第一,完善防災減災體係。加大水利設施建設投入,修複加固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堤壩,新建一批水庫和排水工程;建立全國性的氣象監測網絡,提升極端天氣的預判能力;儲備充足的救災物資,健全應急響應機製,確保一旦發生災害,能迅速展開救援。”

“第二,提升醫療防疫能力。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在各省建設高水平醫院,在基層設立衛生站點;建立全國性的疫情監測和防控體係,儲備充足的疫苗、藥品和醫療設備;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提升應對大規模疫情的能力。”

“第三,強化交通網絡建設。繼續完善鐵路網和公路網,延伸至偏遠地區和邊境地帶;加快內河航運建設,提升水路運輸能力;發展航空運輸,建立應急航空救援體係,確保在特殊情況下能實現‘空地一體’運輸。”

“第四,加強國防建設。陸軍要提升機械化水平,加強邊境防禦工事建設;海軍要加快新型艦船研發和建造,擴大艦隊規模,提升遠洋作戰能力;空軍要加快發展,建立一支能執行偵察、運輸、作戰任務的現代化空軍;同時,要加大軍工產業投入,實現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

“第五,推進經濟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發展工業,重點扶持鋼鐵、機械、紡織等產業,提升國家的工業實力;鼓勵商業貿易,加強與國外的經濟合作,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第六,加強思想建設。繼續推進掃盲工作,提高國民素質;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凝聚民族精神;打擊反動勢力和造謠傳謠行為,維護社會穩定。”

丁總統的話語擲地有聲,每一項規劃都緊扣實際,既回應了這一年暴露的問題,也為龍國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李和靜靜的聽著,這一年,他失去了平遠,卻看到了龍國人民的頑強意誌;他經曆了無數次的艱難抉擇,卻更加堅定了建設強大海軍、守護國家海疆的決心。新一年的任務依舊艱巨,但隻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按照既定的規劃穩步推進,龍國一定能變得更加強大。

鄧世昌側身對李和說:“李司令,明年海軍的發展,還需要你多費心。有了強大的海軍,我們才能在海上守住國門,為國家的發展保駕護航。”

李和點點頭:“放心吧。新型艦船的研發已經有了進展,海軍的訓練也會加強。明年,我們不僅要守住海疆,還要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物資運輸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段祥瑞也看向李和和鄧世昌:“陸軍和海軍要繼續加強協作,無論是防災減災,還是國防建設,都需要我們並肩作戰。”

“一定!”李和與鄧世昌異口同聲地回應。

會議持續了整整三天。期間,各部總長、各省代表紛紛發言,彙報了1910年的工作情況,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建議,對1911年的工作規劃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完善。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氣氛熱烈而融洽。

會議結束時,已是臘月二十三,小年。懷仁堂外,雪花依舊在飄,但陽光也透過雲層,灑在了京城的大地上。丁總統站在門口,與各位參會人員一一握手道彆。

1910,已成過往;1911,充滿希望。龍國,正以更加堅定的姿態,在曆史的長河中奮勇前進,朝著強大、繁榮、幸福的目標,砥礪前行。

ps:

龍國一九一〇年度工作總結報告

一九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龍國國務院)

一、年度工作總覽

一九一〇年,是龍國成立以來麵臨極端考驗最集中的一年。自四月起,華北、中原地區率先顯現旱情,五月旱情急劇升級並蔓延至華東、西北局部,七月起全國雨帶異常北移、南擴,長江、黃河、鬆花江等主要流域同步爆發特大洪澇,東北、西南等非傳統災區亦遭波及,形成“全域受災、旱澇交替”的罕見災情。截至十二月,全國二十二省均報告受災,累計受災民眾3.2億人,農作物受災麵積5.1億畝,絕收麵積1.8億畝,倒塌房屋1230萬間;洪澇過後,霍亂、痢疾等傳染病在多地散發,東北鼠疫防控壓力陡增,疊加外有沙皇國、代英、高盧國邊境陳兵施壓、內有反動勢力造謠滋事,國家一度麵臨“天災、人禍、外患”三重危機。

在全國軍民同心協力下,全年抗災救災、疫情防控、邊境維穩、家園重建等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累計轉移安置災民8900萬人,救治傳染病患者17.3萬人,疫情未形成大規模擴散;年底前完成98受災民眾返鄉安置,冬小麥搶種麵積達1.2億畝,土豆等應急作物播種0.8億畝;邊境防線穩固,未發生實質性衝突;國民經濟雖受重創,但核心產業保持運轉,社會秩序全麵恢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年度核心工作成效

一)抗災救災:以交通為脈,築牢生命防線

1.物資轉運效率凸顯交通硬實力:依托一九一〇年初全麵貫通的全國公路乾線網縣縣通公路)及恢複運營的西伯利亞鐵路乾線,構建“鐵路乾線+公路支線+水路補充”的立體運輸體係。鐵路方麵,西伯利亞鐵路乾線及國內京漢、津浦、滬寧等乾線滿負荷運轉,采用“重載列車+晝夜連發”模式,列車平均時速3540公裡,單日最高發車132列,累計運輸糧食、罐頭、藥品等救災物資680萬噸,其中西伯利亞鐵路乾線承擔了東北、華北災區30的物資輸入,成為北方救災“生命線”;公路方麵,全國投入運輸汽車1.8萬輛含軍用卡車、民用貨車),汽車平均時速2530公裡,將鐵路樞紐轉運的物資精準送達偏遠鄉鎮,尤其在洪水阻斷鐵路的時段,公路運輸承擔了70以上的應急物資配送,實現“最後一公裡”全覆蓋。

2.應急處置精準有力:旱情初期啟動“以工代賑”,組織受災民眾1200萬人次加固堤壩、開挖排水溝,為後續防澇奠定基礎;洪澇爆發後,果斷實施“沉船堵潰”策略,調用海軍退役艦艇及海警艦艇32艘,封堵長江、黃河等主要流域潰口19處,其中黃河蘭考段“沉船堤壩”成功遏製200米寬潰口;陸軍、海軍陸戰隊累計投入兵力230萬人次,參與搶險堵潰、民眾轉移、環境消殺等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3.民生保障底線穩固:全年調撥糧食1050萬石、各類罐頭3200萬盒、飲用水1.5億升,實現“受災民眾有飯吃、有乾淨水喝、有衣穿、有臨時住所”;搭建臨時安置點2.3萬個,發放禦寒棉衣4800萬件、被褥2500萬套;設立臨時炊事棚1.8萬個,確保民眾每日能吃上熱乎飯菜,兌現“不讓一人挨餓受凍”的承諾。

二)疫情防控:提前部署,遏製疫魔蔓延

1.前置準備發揮關鍵作用:年初預判東北鼠疫風險,提前組建12支省級防疫醫療隊,儲備鼠疫及各類疫苗30萬份、消毒液1200噸及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在東北搭建臨時防疫站點46個,為後續全國防疫提供了人員和物資基礎。

2.全域防控阻斷傳播鏈條:疫情爆發後,迅速啟動全國防疫應急預案,建立“監測隔離治療消殺”閉環機製。在掃盲工作紮實推進的基礎上,通過廣播、傳單、村屯宣講等方式普及防疫知識,民眾防疫依從性達90以上;累計設立臨時隔離點3.7萬個,救治傳染病患者17.3萬人,治愈率達82;組織防疫人員65萬人次,對安置點、災區村落進行全覆蓋消殺,清理腐爛屍體及垃圾180萬噸,有效遏製了疫情擴散。

三)邊境維穩與社會治理:內外兼修,守護安全

1.邊境防線堅不可摧:麵對沙皇國在北方、代英及高盧國在西南的陳兵施壓,陸軍依托邊境公路、鐵路快速調兵,部署兵力150萬人次,加固防禦工事;海軍加強黃海、渤海巡邏,驅離代英挑釁艦隊3次;西伯利亞鐵路乾線同步承擔軍事物資運輸,確保邊境部隊“糧草充足、裝備到位”,最終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