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卷著殘冬的寒意,刮過剛退去洪水的土地。淤泥漸漸乾結,在田埂上裂出細密的紋路。冬小麥的嫩芽頂著薄薄的白霜,在寒風中倔強地舒展葉片,給這片飽經劫難的土地,添了一抹淡淡的新綠。
“回家嘍!終於能回家嘍!”
張二柱背著鋪蓋卷,媳婦抱著孩子,老張頭拄著政府發放的木杖,跟著返鄉的人群,一步步朝著自家的方向走去。半年前,他們被迫逃離家園,如今,終於能回來了。
村口的空地上,臨時搭建的安置點還沒完全拆除,但大部分災民已經收拾好行李,迫不及待地要回到自己的老宅子。雖然老宅子早已在洪水中倒塌,隻剩下斷壁殘垣和厚厚的淤泥,但那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刻在骨子裡的根。
“爹,你慢點,小心腳下。”張二柱扶著老張頭,避開地上的碎石和淤泥。曾經熟悉的村路,如今變得陌生,不少房屋的位置隻能憑著記憶辨認。
他們家的老宅子,隻剩下半截土牆還立在那裡,院子裡堆滿了倒塌的木料、磚石和厚厚的淤泥。老張頭走到土牆邊,伸出顫抖的手,撫摸著冰冷的牆壁,眼眶又紅了:“回來了,終於回來了。”
“爹,彆難過,我們重新蓋!”張二柱放下鋪蓋卷,語氣堅定,“政府給了建房補貼,還調撥了木料、磚瓦,咱們很快就能住進新房子了。”
話音剛落,幾名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就推著小車走了過來,車上裝著木料、磚瓦和工具。這是政府組織的援建隊,專門幫助災民重建家園。“老鄉,我們是援建隊的,來幫你蓋房子!”領頭的工人笑著說道,“按照統一規劃,新房都是抗震防潮的,保證結實耐用。”
張二柱又驚又喜:“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不用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工人一邊說著,一邊開始清理院子裡的淤泥和雜物,“大家一起動手,早點把房子蓋好,也好過個安穩年。”
這樣的場景,在全國各個災區隨處可見。總府下令啟動“家園重建”工程,調撥巨額資金和物資,組織援建隊,幫助災民重建房屋。同時,政府還統一規劃村莊布局,修複被洪水衝毀的道路、橋梁、水利設施和公共建築,讓災區不僅能恢複原貌,還能變得更加宜居。
陸軍司令段祥瑞親自坐鎮災區,協調陸軍部隊參與重建。士兵們放下槍炮,拿起鐵鍬、鋤頭和建築工具,和援建隊、災民們一起,清理廢墟、搬運物資、搭建房屋。士兵們還協助水利部門,修複被洪水衝毀的堤壩,加固“沉船堤壩”,確保來年不再受洪澇威脅。
“同誌們,災區的百姓受了太多苦,我們一定要儘快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早日住進溫暖的房子!”段祥瑞在重建現場動員,隨後便拿起鐵鍬,和士兵們一起清理廢墟。
李和也沒有閒著。海軍不僅要繼續保障物資運輸和沿海地區的防疫,還要協助修複沿海港口和海堤。同時,他還下令,讓海軍的工程部隊參與內陸災區的道路和橋梁修複。“重建家園和抗災一樣重要,海軍也要出一份力!”李和在海軍會議上強調。
在東北,重建工作和鼠疫防控工作同步進行。薩鎮冰率領渤海艦隊,一方麵保障防疫物資和重建物資的運輸,另一方麵組織海軍陸戰隊,協助清理被洪水汙染的區域,修複防疫站點和公共設施。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東北的鼠疫防控形勢得到了控製,沒有出現大規模爆發,重建工作也順利推進。
災區的孩子們也迎來了好消息。政府臨時搭建的學校已經開學,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板房教室裡,讀書寫字。雖然條件簡陋,但老師們都很認真,孩子們也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重建的日子雖然辛苦,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希望。白天,大家一起清理廢墟、搭建房屋、修複設施;晚上,臨時安置點裡燈火通明,大家圍在一起,談論著新房子的樣子,規劃著未來的生活。政府每天都會送來熱乎的飯菜和乾淨的水,棉衣、被褥等禦寒物資也發放到位,讓大家在寒冷的冬天裡,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
衛生部門的防疫工作也沒有鬆懈。援建隊和士兵們在重建現場定期進行環境消殺,宣傳部門繼續通過廣播和傳單,普及防疫知識。雖然天氣寒冷,但大家依舊堅持戴口罩、勤洗手、不紮堆,確保疫情不會因為人員聚集而反彈。
“老鄉,飯前一定要洗手,房子蓋好後,也要經常開窗通風。”防疫人員每天都會在重建現場巡查,提醒大家注意防疫。
“知道啦!謝謝你們提醒!”災民們笑著回應,都會認真照做。龍國紮實的掃盲工作和持續的防疫宣傳,讓大家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也讓防疫工作融入了日常生活。
十二月的災區,已經不複往日的破敗和淒涼,一排排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整齊地排列在田埂邊、村道旁,紅牆黛瓦,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溫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二柱家的新房子也蓋好了。三間寬敞明亮的瓦房,牆壁厚實,屋頂鋪著嶄新的瓦片,窗戶上裝著玻璃,陽光透過玻璃照進屋裡,暖洋洋的。屋裡,政府發放的桌椅、床鋪、廚具一應俱全,還用黃泥壘了個火爐,讓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暖意。
“搬進新房子啦!”小柱子興奮地在屋裡跑來跑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老張頭坐在火爐邊,看著嶄新的屋子,看著兒子和孫子開心的樣子,渾濁的眼睛裡流下了幸福的淚水:“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謝謝政府,謝謝軍人兄弟,謝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搬家那天,鄰居們都來幫忙,大家互相道賀,臉上都帶著久違的笑容。安置點裡的災民們,也陸續搬進了新房子,曾經的村莊,重新恢複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
除了住房,公共設施也基本修複完畢。村裡的道路被重新鋪設,平坦寬闊;被洪水衝毀的橋梁也重建完成,方便了村民們出行;水利設施得到了加固和修複,不僅能抵禦洪水,還能保障農田灌溉;村裡的衛生所也重新開業,配備了醫生和藥品,方便村民們看病。
在河南開封府祥符縣,重建後的村莊還通了電。當電燈第一次亮起時,村民們都圍在電燈下,好奇地看著這束明亮的光,臉上滿是驚奇和喜悅。“以前晚上隻能點油燈,現在有了電燈,亮堂多了!”一位老人感慨道。
政府還在村裡建了文化廣場和圖書室,給村民們提供了休閒和學習的場所。晚上,村民們會聚集在文化廣場上,跳舞、聊天,看電影,孩子們則在一旁玩耍,歡聲笑語回蕩在村莊的上空。圖書室裡,擺滿了各種書籍,不僅有農業技術類的書籍,還有文學、曆史、科普類的書籍,村民們可以隨時來借閱。
冬小麥的長勢也越來越好。雖然播種期推遲了,但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們加強了田間管理,及時澆水、施肥、除草,冬小麥的幼苗長勢喜人。下雪後,雪花覆蓋在麥田裡,保護著麥苗不受凍害。“瑞雪兆豐年,明年一定是個好收成!”村民們看著麥田裡的積雪,高興地說道。
對於那些種了土豆的地區,土豆也已經長出了幼苗,在寒風中頑強地生長。農業技術人員告訴村民們,隻要做好防寒措施,明年春天就能收獲豐碩的土豆,足夠大家吃一陣子了。
物資供應依舊充足。政府通過鐵路、公路和水路,將大量的糧食、蔬菜、肉類、水果等物資運往災區,保障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集市也重新恢複了熱鬨,商販們擺起了攤位,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村民們可以像災前一樣,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老板,給我稱點豬肉,再買點白菜和蘿卜。”張二柱的媳婦在集市上挑選著食材,臉上帶著笑容。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她要準備豐盛的年貨,好好慶祝一下這個來之不易的新年。
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製,全國範圍內沒有再出現新增的大規模傳染病病例。衛生部門的防疫人員依舊在災區巡查,監測疫情動態,指導村民們做好日常防疫。但大家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恐慌,而是將防疫融入了日常生活,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丁在年底的全國廣播中,總結了這一年的抗災和重建工作:“同胞們,這一年,我們經曆了前所未有的旱澇災害,也麵臨了疫情的威脅,但我們沒有倒下!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頑強拚搏下,我們戰勝了災害,重建了家園,讓大家重新過上了安穩的生活。我代表政府,向所有為抗災和重建付出努力的同胞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廣播的聲音傳遍了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回蕩在嶄新的村莊裡,回蕩在溫暖的房屋裡,回蕩在麥田的雪地上。村民們圍坐在火爐邊,聽著講話,心裡充滿了感激和自豪。
張二柱一家也圍坐在火爐邊,吃著熱乎的飯菜,談論著未來的生活。“明年,我要多種點莊稼,再養幾頭豬,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張二柱說道。
“是啊,”媳婦點點頭,“等孩子再大一點,就讓他去縣城裡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老張頭看著一家人幸福的樣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場災難雖然殘酷,但也讓大家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團結一心。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窗外,雪花越下越大,覆蓋了村莊,覆蓋了麥田,覆蓋了那道沉默矗立的“沉船堤壩”。但屋裡,爐火正旺,暖意融融,歡聲笑語不斷。這個冬天,雖然寒冷,但對於災區的民眾來說,卻是一個溫暖而充滿希望的冬天。他們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園,住進了嶄新的房子,種下了希望的莊稼,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