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西斜,王康他們押著空糧車新買的米早運回去了),揣著鐵匠鋪的單子和弓材鋪的東西往回走。剛到村口,全愣住了!
平時還算寬敞的村口空場,這會兒擠得滿滿當當!不光王家村的老老少少,還有好多生麵孔,穿著不同村子的衣裳,臉上帶著趕路的疲色和一股子火燒眉毛的急迫勁兒。人群前頭,站著四個胡子頭發都白了的老頭,拄著拐棍——除了王家村的王敦爺爺,還有李家莊的李老族長、趙家坳的趙老太公,另外一位不認識的,板著臉,眼神很硬。他們後頭,烏泱泱跟著幾十號半大少年,大的十七八,小的十二三,個個麵黃肌瘦,衣裳補丁摞補丁,可那眼睛,跟王家村小子們當初一個樣,死死盯著王康他們回來,特彆是盯著他們身上那些亮閃閃的新家夥!
王康的車剛停穩,四個老頭就顫巍巍迎上來。王敦爺爺眼淚唰就下來了:“阿康!可回來了!十裡堡那慘樣…還有昨晚上…多虧了你們啊!”他指著身後黑壓壓的人,“這是李家莊的李老哥、趙家坳的趙老哥,還有高家堡的高老丈!他們…他們村的後生,都…都送來了!”
李老族長拄著拐棍,聲音洪亮帶著懇求:“王小英雄!昨晚上你帶人殺光流寇,保住王家村的事,十裡八鄉都傳瘋了!俺們李家莊離這兒就十五裡,聽說有流寇往北邊山裡鑽,全村老小嚇得一宿沒敢合眼!求你了!收下俺們莊上這二十幾個小子吧!跟著你學點本事,護著莊子!俺們…俺們願意出五十石糧!”
趙老太公也趕緊接話:“俺們趙家坳也出二十個小子!出四十石糧!隻求小英雄護著點!”
那位板著臉的高老丈,上前一步,眼神像刀子似的把王康上上下下刮了一遍,又看了看他身後那些雖然累、可眼神像刀子一樣、手裡家夥帶著血印子的少年,這才沉聲開口:“老朽高平,高家堡管事的。堡子離這兒三十裡,昨晚上也有小股流寇在堡子外頭轉悠,被巡夜的青壯和堡牆嚇跑了。可這不是長久之計。聽說小英雄練兵打匪,護著地方,特意帶了堡子裡二十八個能頂事的後生來投奔!獻糧八十石!隻求小英雄不嫌棄,教他們點保命殺賊的本事,大夥兒一起護著鄉裡!”他一擺手,身後一個悶不吭聲的少年捧上個沉甸甸的粗布包袱,看那形狀,裡頭不是金餅子就是大把的銅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康的目光掃過三個老頭,最後落在那位高老丈和他身後那捧包袱的少年身上。那少年看著十七八歲,個頭不算特彆高大,可身板勻稱,站得跟棵小鬆樹似的,穩當。眼神平靜得不像這歲數的人。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粗布短褂,腰裡彆著把舊柴刀。王康眼尖,瞧見他握刀的手指頭骨節粗大,虎口有厚繭,兩腳不丁不八地站著,下盤極穩。更讓王康心裡咯噔一下的是,這少年打一開始,目光就穩穩當當落在自己身上,帶著點打量,還有點…隱隱的期待?不像彆的少年那樣,眼珠子都粘在兵器上。
“他叫高順,”高老丈看王康注意他,介紹道,“堡子裡最出挑的後生,力氣大,性子穩,人也實在。”
高順?王康心裡猛地一跳!這名字像道閃電劈進腦子裡!三國!陷陣營!那個帶著七百鐵甲兵殺穿幾萬敵陣、忠心耿耿卻被呂布害的掉了腦袋的高順?!會是他嗎?陳留郡…高家堡…歲數也對得上…可天底下叫高順的多了去了!眼前這少年,跟史書裡那個威名赫赫的陷陣營統帥,差著十萬八千裡呢!
王康壓下心裡的驚濤駭浪,臉上沒露半點,衝高順點了點頭。高順也抱拳,彎了彎腰,動作乾淨利索,不多話。
看著眼前這烏泱泱、足有小一百人的少年隊伍王家村原來三十來個,新來李家莊二十多、趙家坳二十、高家堡二十八),還有老頭們身後堆得小山似的糧袋子李家莊五十石、趙家坳四十石、高家堡八十石,加上王康今天新買的五十石,數都數不過來),王康心裡像壓了座山,可又有一股火苗子噌噌往上冒!
這亂糟糟的世道,一個人單打獨鬥就是找死!鄉裡鄉親的,隻有抱成團才有活路!
他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對著四個老頭和所有新來的少年,聲音不大,卻字字砸進人耳朵裡:
“老少爺們信得過我王康!這糧食,我們收了!這人,我們留下!”
他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又熱切的臉:“醜話說前頭!跟著我,不是享福!是吃苦!是流汗!是流血!是玩命!規矩,跟原來一樣!聽招呼!不怕死,不怕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做不到的,現在就跟族老回去!留下的,從今往後,你們的命,就拴一塊兒了!刀山火海,一起趟!聽清楚沒?!”
“聽清楚了!”小一百號人扯著嗓子吼,聲浪震得村口老槐樹的葉子嘩嘩響!新來的小子們被這陣勢激得血直往頭上湧,眼裡雖然有對未來的忐忑,可更多的是一種找到主心骨的激動和變強的狠勁兒!
王康不再廢話,轉身對著身後六個最開始的帶頭的:
“王禰、王固、王續、王憲、李敢、趙平!”
“在!”六個人挺著胸脯應聲。
“新來的兄弟們,按村子、按體格,你們幾個分頭帶著!先安頓下來!”
他又看向高順,眼神有點深意:“高順!”
高順上前一步,抱拳:“在!”
“新來的兄弟裡頭,挑些你合手的,也歸你帶著!”
高順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隨即變成沉甸甸的踏實,沒推辭,一躬身:“高順明白!”
命令乾脆。六個老帶頭的精神一振,立刻開始吆喝著新來的小子們,按王康的意思分堆。場麵有點亂哄哄,可在這股子新冒出來的、帶著盼頭的熱乎勁兒裡,秩序正一點點冒頭。
王康走到那堆成山的糧食旁,對王敦爺爺他們幾個老頭說:“敦爺爺,各位老丈,這些糧食,是鄉親們的命根子。麻煩您幾位費心,找靠得住的人手看管,統一支派。每日操練的嚼穀,受傷兄弟的湯藥錢,都從這裡出。賬目,要一筆一筆清清楚楚。”他又看向高老丈,“高老丈,您堡子出的糧最多,也請您派一兩個懂算賬的族人,幫著敦爺爺管賬。”
高老丈看王康安排得頭頭是道,心裡最後那點不踏實也落了地,鄭重地拱拱手:“小哥放心!高家堡沒二話!”
天黑透了,王家村後頭那片原本夠用的曬穀場,現在擠得滿滿當當。新辟出來的大片空地上,篝火燒得比昨晚還旺,映著少年們忙忙碌碌的影子。新來的小子們領到了硬邦邦的餅子和稀粥,蹲在火堆旁,又好奇又羨慕地看著王家村的老隊員們擦刀磨矛,聽他們壓著嗓子講昨晚上那場驚掉魂的血戰,眼睛裡全是光。
鐵匠鋪的小徒弟帶著人,在臨時搭的爐子邊連夜趕工,叮叮當當打鐵的聲音響個不停。另一邊,王康親自盯著更多人鋸木頭、刨矛杆、拚湊厚木板蒙上生牛皮做簡單的盾牌。弓箭那邊,趙平帶著人手變多了的弓箭隊,小心翼翼地給弓背鋪筋絲、刷桐油。
高順沒湊那些熱鬨。他一個人坐在稍遠點的火堆旁,借著火光,正用一塊磨石,一下一下,穩穩地磨著分到他手上的一把半新環首刀昨晚繳獲裡挑出來還能用的)。動作不緊不慢,力道均勻,眼神專注得好像全世界就剩下手裡這把刀。磨石蹭著刀刃,發出沙沙的、有節奏的聲響。火苗子一跳一跳,映著他開始顯出棱角的臉,平靜得像口深潭,可底下,好像藏著點磨也磨不掉的硬氣。
王康遠遠看著高順磨刀的背影,心裡頭那個名字又蹦了出來。他拿不準,眼前這個悶聲磨刀的高家堡小子,是不是幾百年後史書上那個陷陣無敵的高順。可這會兒,這都不打緊了。打緊的是,在這亂糟糟的世道裡,在這剛被賊寇驚擾的鄉野地頭,一群半大孩子為了護住自己的家,聚到了一起。手裡頭冰冷的鐵疙瘩,心裡頭滾燙的血性,就在這劈啪作響的篝火和沙沙的磨刀聲裡,一點點熔到一塊兒,擰成了一股誰也不敢小瞧的勁兒——鄉勇。這旗子,沒扯起來,可已經插在每個人心坎上了。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