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領命!輔兵營中多經戰陣老卒,旬日之內,必使各營兵員如初!”呂岱肅然應諾。
王康的目光轉向輿圖上五原郡廣袤卻顯荒蕪的土地:“五原雖複,然城垣傾頹,百業凋敝,非立城安民不可長治!工曹掾馬鈞、苦役營校尉彭脫!”
“屬下末將)在!”二人出列。
“著爾等總攬五原十縣城池修築!九原城已初具規模,著工曹協助守軍,加固甕城,增築馬麵、角樓!其餘九縣西安陽、稒陽、成宜、臨沃、河陰、宜梁、武都、曼柏),仿朔方舊例,最低需築一丈五尺夯土包磚牆,設甕城、馬麵、掘深壕!苦役營現有丁壯,”王康語氣加重,“連同五原新俘三萬一千九百口,計八萬三千九百餘口!儘數交付爾等驅策!石料、青磚、三合土,就地取用,或由興慶匠作營調撥!開春之前,五原十城,務必城牆合龍,戍卒可依!馬鈞,可能調度?”
馬鈞眼中閃爍著工程家的熱忱,躬身道:“鈞已勘明五原山川地勢,可設多處采石場、磚窯!八萬餘苦役,若依‘流水分工、分段包乾’之法,配以新製滑輪吊具,開春前十城城牆合龍,絕非虛言!”彭脫更是拍著胸脯:“將軍放心!八萬多頭牛馬,末將拿鞭子抽也給您把城立起來!若誤了工期,末將提頭來見!”
“好!”王康頷首,目光轉向堂下一位沉穩乾練的青年——棗祗。“棗祗!”
“屬下在!”
“五原地廣人稀,沃野待墾。著你為五原屯田軍校尉,總攬五原屯田軍事!自輔兵營調撥兩千精乾老卒為骨乾,自五原新解救漢民、歸化屯胡戶青壯中招募八千,合為一萬人!分設十部,每縣置一部,軍號‘五原屯田軍·某縣都尉部’!編製、職責、分成,悉同朔方屯田軍!授田、種子、耕牛、馱馬,由戶曹、牧曹全力保障!本將要五原荒蕪之地,儘成塞上糧倉!汝可能當之?”
棗祗深吸一口氣,出列深深一揖,聲音堅定:“祗蒙將軍信重,敢不儘心竭力!五原水土豐美,勝於朔方!祗立軍令狀:三年之內,必使五原屯田,歲入粟米不下三十萬石!若有差池,願受軍法!”他精研農桑,深知五原潛力,此諾絕非妄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王康的目光落在崇文館博士劉劭身上。這位年方十九的廣平才俊,博聞強識,尤精人物品評,在館中教授、考績學子,處事公允明達,已顯大器之才。“劉劭!”
劉劭微微一怔,隨即肅然出列:“屬下在。”
“五原新複,千頭萬緒,需乾才坐鎮牧民。本將觀汝才具,足當重任!著汝為五原郡太守!總攬一郡之民政:勸課農桑、招撫流亡、整飭吏治、推行教化、協理屯田、保障城築!九縣縣令,皆受汝節製!望汝持身以正,撫民以仁,使五原瘡痍之地,早日重現生機!”王康聲音沉凝,此乃破格擢拔,亦是千斤重擔。
劉劭雖年輕,卻無半分怯懦,整肅衣冠,長揖到地,聲音清朗而堅定:“劭,一介書生,蒙將軍不棄,委以方麵之任!敢不夙夜匪懈,竭儘駑鈍!必以赤誠之心待黎庶,以公正之法束胥吏,以勤勉之行興百業!使五原之民,知漢家仁政,使郡縣之治,不負將軍重托!”堂中文武,尤其程昱、陳宮,皆微微頷首,顯是認可此任命。
“程昱、陳宮!”
“屬下在!”
“全力協助劉劭,調配錢糧、吏員,助其速立郡府,安撫地方!”
“諾!”
“呂岱、彭脫!”
“末將在!”
“輔兵營需全力保障五原築城苦役之監押、糧秣!苦役營八萬之眾,乃雙刃之劍,務必彈壓疏導,不容生亂!”
“末將等明白!”
軍令政令,如流水般頒下。龐大的戰爭機器在勝利後並未停歇,而是轉向更為艱巨的消化與建設。八萬三千九百苦役在皮鞭與號子聲中,如同灰色的蟻群,開始湧向五原十縣的築城工地。棗祗的五原屯田軍迅速組建,一萬青壯在劃分的田壟間扶起了犁鏵。劉劭的太守府在九原城舊址上匆忙設立,年輕的太守帶著屬吏,奔走於殘垣與新興的歸化屯之間,丈量田畝,登記戶口,調解糾紛,宣講政令。
王康立於興慶城頭,眺望北方。五原的血火已熄,十座新城的輪廓將在苦役的血汗中拔地而起,百萬牛羊在牧曹的規劃下繁衍成群,兩郡屯田軍的沃野將支撐起更遠的征途。府庫中堆積如山的繳獲,軍器監爐火通紅的工坊,講武堂與崇文館朗朗的書聲與殺聲,無不昭示著河套根基的日益雄厚。
他的目光越過陰山,投向更西的雲中、定襄。河套四郡,已複其半。腳下兩郡朔方、五原)的基石足夠堅實,奮武軍的鐵蹄與玄赤戰旗,渴望著踏向更遼闊的疆域。塞外的長風帶著青草與塵土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在傳遞著遠方的呼喚。下一個目標,已在胸中勾勒。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