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七月十五公元198年),姑臧城
祁連山的雪線在盛夏的烈日下泛著冷硬的白光,姑臧城大將軍行轅內的氣氛卻比雪峰更肅殺。河西五郡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的廣袤土地已被深青旌旗覆蓋,但空氣中彌漫的並非勝利的歡欣,而是尚未散儘的血腥與鐵腕鑄就的沉重威壓。王康立於巨幅河西輿圖前,指尖劃過那些新近染上深青色的疆域,每一寸都浸透著《平羌令》下的森然血氣。
“河西初定,百廢待興,然根基未固,尤需重典治疆,精吏安民。”王康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回蕩在堂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階下,程昱、陳宮、賈詡、高順、張遼、徐晃、呂布、趙雲等文武重臣肅立聆聽。
“吏曹掾陳宮!”
“臣在!”陳宮持牘出列。
“著爾即刻擬定涼州五郡太守人選,務求乾才,速赴任所,總攬民政,撫平瘡痍!”王康的目光掃過輿圖上的郡治大城:
“敦煌郡,乃絲路咽喉,西陲鎖鑰。擢信武營校尉王昶,改任敦煌郡太守!其信武營校尉之職,由楊醜繼任。”
“酒泉郡,控扼弱水,通聯西域。擢吏曹從事趙衢,為酒泉郡太守!”
“張掖郡,祁連北屏,水草豐美。擢驃騎將軍府書記官鄧芝,為張掖郡太守!”
“金城郡,新遭兵燹,羌胡雜處。擢崇文館高階班學子梁緒,為金城郡太守!”王康的目光落在那個年輕的名字上。梁緒,年方十八,乃招賢館破格錄取之奇才,於崇文館研習律令、邊務,鋒芒初露。“此子雖年少,然才堪大用。著其持節赴任,吏曹遣乾員輔佐,務必整肅郡務,力行《歸化令》!”
“武威郡,河西腹心,舊為馬氏根基。擢法曹掾屬趙昂,為武威郡太守!”
陳宮奮筆疾書,將一道道任命清晰記錄:“臣遵命!吏曹即日行文,命王昶、趙衢、鄧芝、梁緒、趙昂五位太守,限期一月內赴任!其所需佐吏,由吏曹自崇文館高階班、招賢館及長安府衙乾吏中擇優遴選,隨行輔佐!”
“兵曹掾趙儼字伯然)!”
“末將在!”趙儼持兵冊肅立。
“河西地廣人稀,新附未穩,屯田戍邊,乃固本之要!著爾即行組建涼州五郡屯田軍!”王康的手指精準地點在輿圖上:
“金城郡轄十三縣,設‘金城屯田軍’,員額一萬三千人!分十三部,每縣一部千人,專司戍邊、屯墾、協防!”
“武威郡轄十縣,設‘武威屯田軍’,員額一萬人!分十部,每縣一部千人!”
“張掖郡轄十縣,設‘張掖屯田軍’,員額一萬人!分十部,每縣一部千人!”
“酒泉郡轄九縣,設‘酒泉屯田軍’,員額九千人!分九部,每縣一部千人!”
“敦煌郡轄六縣,設‘敦煌屯田軍’,員額六千人!分六部,每縣一部千人!”
“五屯田軍總計兵員四萬八千人!其校尉、都尉、各縣屯長人選,由爾兵曹會同五軍都督府,自歸降之忠勇將校、傷退之邊軍老卒及新附良家子中,擇其通曉邊務、忠誠可靠者擢拔!擬定名錄,速報孤核批後,即刻赴任統兵!”
“末將遵命!兵曹必慎選將才,旬日內呈報名錄!”趙儼沉聲應諾。
王康的目光投向階下一位沉穩乾練的文官:“國淵!”
原太原屯田軍校尉國淵出列:“下官在!”
“擢升爾為屯田將軍!總督涼州六郡含隴西)屯田軍事務!”王康的任命賦予其統管整個涼州農業命脈的重任,“自隴西至敦煌,凡屯田軍之編練、戍墾、水利興修、倉儲轉運、歸化屯安置諸務,皆歸爾總攬調度!務使新土儘墾,流民歸心,倉廩漸豐,為大軍戍邊及日後西進奠定糧秣之基!”
國淵深吸一口氣,深深一揖,聲音帶著使命感:“下官國淵,領屯田將軍印!必鞠躬儘瘁,督率涼州六郡屯田軍,深耕隴阪,豐實河西,不負大將軍重托!”
軍政骨架飛速搭建完畢,王康的目光轉向肅立的趙雲:
“子龍!”
“末將在!”趙雲踏前一步,白袍銀甲,英挺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