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正月初二(公元200年)
未央宮前殿元朔大朝會的餘音猶在梁間縈繞,正月初二清晨,大將軍王康便召核心謀臣程昱、賈詡、陳宮、法正,以及吏曹掾陳宮、戶曹掾崔琰、兵曹掾趙儼、理番院祭酒王柔,於偏殿暖閣再議要務。爐火正旺,驅散著關中早春的寒意,空氣中彌漫著鬆木燃燒的清香與新歲墨硯的氣息。
程昱字仲德)手持一冊薄薄的文卷,須發微顫,眼中閃爍著洞悉時勢的銳光。他率先打破了暖閣的沉靜:“大將軍,昨日朝會核驗,三州編戶近七百萬口,兵甲七十餘萬眾,倉廩豐實,根基已成。然隱憂亦明,新附之民尤指徙邊刑徒與歸化胡眾)騷動未靖,西陲涼州、北疆並州五原、雲中等地,保甲雖立,人心未附。此非僅武力彈壓可解,乃‘胡漢之隔’如冰未消,如壑未平!”
他展開文卷,聲音沉穩而有力:“臣觀‘徙邊刑徒實涼’之策已行,成效初顯。然此僅為治標。欲固西陲北疆,必行‘改土歸流’,釜底抽薪,令胡漢之民如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何為‘改土歸流’?”王康目光炯炯,示意程昱詳陳。
“其一,易姓氏,定歸屬!”程昱斬釘截鐵,“著理番院王柔總掌)會同吏曹陳宮)、戶曹崔琰),為歸化胡人製定漢姓!休屠匈奴、南匈奴、鮮卑、羌氐、雜胡,五大部族,各賜五單字漢姓,須為常見之姓,如‘張、王、李、趙、劉;陳、楊、周、吳、鄭;馬、孫、胡、朱、郭;高、林、何、於、徐;馮、董、袁、曹、韓’等。凡自願改漢姓、著漢服、習漢話、遵漢俗之歸化胡戶,立戶造冊,錄入漢籍!改籍首年,免其全家田賦、口賦!此乃大利,誘其歸心!”
暖閣內響起輕微的吸氣聲。免稅一年!這對普通民戶而言是極大的誘惑。崔琰沉吟道:“仲德公此策甚善。然姓氏賜予,須有章法,避免混亂。理番院當速擬細則,按部族、地域分批推行,戶曹全力配合造冊。”
王柔字叔優)捋須點頭:“理番院責無旁貸。當派乾員深入邊郡,宣講政策,登記造冊。首批可自歸化多年、表現良好之休屠、南匈奴部開始。”
“其二,聯姻緣,通血脈!”程昱繼續道,目光掃過兵曹掾趙儼,“此乃破隔閡之快刀!大將軍麾下,禁軍、鎮軍戰兵之中,胡騎、胡卒不下八萬眾!此輩多單身,或家眷遠在故土。著戶曹崔琰)於三州漢戶之中,尤其是新遷流民、貧寒之家、陣亡將士遺孀之中,擇品性端良之適齡漢女。由官府為媒,賜婚予軍中胡人銳士!凡娶漢女為妻之胡兵,賜布帛二匹,錢五百!其妻家,免當年戶調!”
“五百錢?!”趙儼微微皺眉,他深知軍餉微薄禁軍年餉約千錢),此數對普通士兵已是厚賜,“是否過重?恐府庫…”
程昱擺手:“文則趙儼字)過慮矣。此非濫賞!乃固本之資。一者,五百錢加布帛二匹,於寒家是雪中送炭,可解嫁女之窘。二者,此乃‘國婚’!昭示朝廷恩典,令胡兵感念,令漢女安心。三者,所費有限。首批擇三五千對試行,耗錢不過一二百五十萬至五百萬錢,布帛萬匹。較之安靖邊郡、消弭隱患,孰輕孰重?金曹徐嶽)歲入五億八千萬,此支當可承受。”
王康頷首:“可。此錢當花!兵曹需核驗軍中胡兵單身名冊,尤以戰功卓著、忠誠可靠者為先。戶曹擇女,務必自願,不得強配。理番院協同地方太守,主持婚禮,務求隆重,廣而告之,使其成風化!”
“大將軍明鑒!”程昱眼中露出讚許,繼續道,“其三,立榜樣,正衣冠!此策之成敗,首在軍中表率!著兵曹趙儼)曉諭全軍:凡軍中胡人將士,率先改漢姓、著漢服、娶漢妻者,記功一次,升遷優先!其家眷優先編入漢籍,享免稅之惠。更要讓軍中漢人將士知曉,此為國策,胡漢一家,不分彼此。凡有阻撓、譏諷、生事者,軍法嚴懲!”
法正字孝直)此時接口,帶著新銳的銳氣:“仲德公三策,層層遞進,恩威並施。然學生以為,推行需有緩急。姓氏之改、編戶免稅,可即刻頒行,利誘為先。通婚之事,則需穩妥。首批當選軍中最可靠之胡人精銳,所配漢女亦需戶曹精挑細選,家世清白,性情溫順。婚禮須由太守或理番院高官親自主持,賜予婚書印信,使其成為邊郡美談,而非怨偶之源。待首批成效卓著,風評上佳,再徐徐推廣,方是正理。”
賈詡字文和)亦緩緩道:“孝直所言甚是。改姓易俗,通婚融合,非一朝一夕之功。尤需嚴防地方胥吏借機勒索,敗壞新政。法曹杜襲)當遣員暗訪,凡有借登記造冊、主婚配之機索賄刁難者,立斬不赦!軍情司亦需留意,是否有胡部豪酋暗中阻撓,或漢地豪強煽動排外。此策如利刃,用得好,可削平胡漢之壘;用不好,反傷自身。”
陳宮字公台)補充道:“吏曹當發文各郡縣,嚴令地方官將此策列為考績重中之重!凡推行得力,境內胡漢和睦,歸化踴躍者,記大功;敷衍塞責,甚至激起民變者,罷官奪職,永不敘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康聽罷諸臣議論,心中已定。他起身走到暖閣窗前,望著宮苑中尚未消融的殘雪,聲音沉穩而堅定:
“程仲德‘改土歸流’三策,實乃固本安邊、消弭隱患的百年大計!孤準奏!著即頒行天下:
一、易姓歸籍:理番院王柔、吏曹陳宮、戶曹崔琰,速定五大胡部所賜漢姓各五單字常見姓),擬定細則,布告三州。凡歸化胡戶自願改漢姓、著漢服、習漢語、遵漢俗者,立戶造冊,錄入漢籍。改籍首年,免全家田賦、口賦!此令自建安五年二月始行!
二、胡漢通婚:兵曹趙儼即刻核查軍中胡人單身銳士名冊尤重戰功忠誠者)。戶曹崔琰於三州漢戶擇品性良家適齡女子優先流民、貧戶、烈屬)。由官府為媒,賜婚!每對新人賜布帛二匹,錢五百!妻家免當年戶調。理番院王柔、各郡太守親自主持首批婚禮,務求隆重,樹為典範!此令首批擇三千對試行,待觀成效再行推廣。
三、軍中表率:兵曹曉諭全軍,凡軍中胡兵率先改漢姓、著漢服、娶漢妻者,記功一次,升遷優先!家眷優先入籍享惠。嚴禁軍中漢卒歧視阻撓,違者嚴懲!
四、嚴明吏治:法曹杜襲遣員暗訪,嚴查胥吏借機勒索!軍情司程昱留意地方輿情,嚴防豪酋豪強作梗!吏曹將此策推行成效,列為郡守、縣令考績首條!有功重賞,有過嚴懲!”
他轉過身,目光如炬,掃過階下重臣:
“此非權宜之計,乃孤經略四方的根基之策!胡漢融合如水滴石穿,需持之以恒。今以大利導之,以國婚係之,以軍功勵之,以嚴法督之!務使休屠、匈奴、鮮卑、羌氐之名,漸泯於朔風;使張、王、李、趙之姓,紮根於三州!十年之後,孤要這雍並涼之地,再無‘胡漢’之分,唯有‘王康之民’!諸卿,戮力同心,共成此業!”
“臣等謹遵大將軍令!必鞠躬儘瘁,促成胡漢同流!”程昱、賈詡、陳宮、法正、崔琰、趙儼、王柔齊聲應諾,聲音在暖閣中回蕩,帶著破舊立新的決心。
暖議散去,新政的種子已隨著一道道即將發出的鈞令,撒向三州廣袤的土地。改姓免稅的誘惑將在歸化胡戶中掀起波瀾;五百錢與兩匹布的“國婚”厚賜,將成為寒門漢女改變命運的契機,也將無數胡漢家庭的命運緊緊捆綁;軍中胡人銳士的率先垂範,將成為活生生的榜樣。理番院、戶曹、兵曹、法曹的龐大機器開始高速運轉,準備迎接這場靜默卻影響深遠的社會變革。
新任幕府書記官司馬懿字仲達)默默記錄著一切,低垂的眼簾下,眸光深邃。他敏銳地察覺到,這項政策蘊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可能帶來的深層震蕩——它或許真能消融胡漢堅冰,但也可能在急於求成中,觸碰某些根深蒂固的利益與觀念。王康以無匹的權威和豐厚的資源推動此策,其誌在千秋。然而,融合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曆史的洪流,將在這一道道務實的政令推動下,悄然轉向。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