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正月初一,公元201年2月17日。長安城尚沉浸在破曉前的深寒之中,未央宮前殿卻已是燈火通明,爐火熊熊。寅時剛過,三公九卿、八曹六監五院主官、三州二十四郡太守代表、以及中樞重臣,皆著嶄新朝服,依序肅立於丹墀之下。玄甲虎衛持戟侍立殿柱之側,肅殺之氣與鼎沸人聲交織,昭示著深青霸業又一年伊始的莊重氣象。
辰時正刻,鐘鼓齊鳴,九響悠長。大將軍王康身著玄色十二章紋冕服,頭戴九旒冕冠,在虎衛將軍典韋及親衛簇擁下,自後殿緩步而出,踞坐於丹墀禦座之上。冕旒垂珠輕搖,其下目光如淵,掃過階下濟濟群臣。
“建安五年,塞北平,西域通,倉廩實,鋒鏑利!然霸業維艱,如履薄冰。今歲元朔,諸卿據實以陳,一粟一鏃,一民一錢,皆須分明。戶曹,起頭。”王康的聲音沉穩有力,回蕩於肅穆殿宇。
戶曹掾崔琰持一摞厚重黃冊,持笏出班,深揖至地:“臣崔琰啟奏!戶曹奉令,核驗建安五年終,三州二十四郡丁口田畝細目。賴大將軍洪福,去歲深耕固本,新政惠民,胡漢漸融,三州丁口滋繁,根基愈固。茲按郡詳陳——”他展開黃冊,聲音清晰洪亮,逐一報出:
雍州九郡:
京兆尹十縣):漢八十一萬口含改籍胡戶一萬二千口),歸化胡五萬口未改籍),合計八十六萬口。
左馮翊十三縣):漢四十五萬口含改籍八千口),歸化胡三萬口,合計四十八萬口。
右扶風十縣):漢七十三萬五千口含改籍一萬五千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七十八萬五千口。
朔方郡十縣):漢二十萬口含改籍三萬五千口),歸化胡六萬三千口,合計二十六萬三千口。
上郡十縣):漢十六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二十一萬口。
安定郡七縣):漢十萬口含改籍五千口),歸化胡五萬五千口,合計十五萬五千口。
北地郡六縣):漢七萬口含改籍五千口),歸化胡五萬五千口,合計十二萬五千口。
天水郡十三縣):漢九萬口含改籍五千口),歸化胡四萬五千口,合計十三萬五千口。
武都郡七縣):漢十一萬口含改籍五千口),歸化氐四萬五千口,合計十五萬五千口。
雍州總計:漢二百七十一萬五千口,歸化胡四十四萬三千口,合計三百一十五萬八千口。較上年微降因部分歸化胡改籍入漢)
並州九郡:
太原郡十六縣):漢三十七萬口含改籍七千口),歸化胡二萬七千口,合計三十九萬七千口。
上黨郡十三縣):漢二十四萬口含改籍八千口),歸化胡二萬八千口,合計二十六萬八千口。
雁門郡十四縣):漢十三萬五千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十八萬五千口。
五原郡十縣):漢十七萬口含改籍二萬口),歸化胡六萬二千口,合計二十三萬二千口。
雲中郡十一縣):漢十三萬口含改籍二萬口),歸化胡八萬一千口,合計二十一萬一千口。
定襄郡十二縣):漢十二萬口含改籍二萬口),歸化胡七萬三千五百口,合計十九萬三千五百口。
西河郡十三縣):漢二十二萬口含改籍二萬口),歸化胡七萬八千六百口,合計二十九萬八千六百口。
河東郡二十四縣):漢四十萬五千口含改籍二千口),歸化胡二萬口,合計四十二萬五千口。注:河東鹽監吸納部分胡工)
河內郡十六縣):漢六十萬五千口含改籍五千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六十五萬五千口。
並州總計:漢二百四十一萬五千口,歸化胡四十六萬八千一百口,合計二百八十八萬三千一百口。河東、河內因吸納流民及歸化胡工略有增長)
涼州六郡:
隴西郡十一縣):漢八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羌氐四萬口,合計十二萬口。
金城郡十三縣):漢九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羌氐六萬口,合計十五萬口。
武威郡十縣):漢十一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七萬口,合計十八萬口。
張掖郡十縣):漢八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十二萬口。
酒泉郡九縣):漢九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六萬口,合計十五萬口。
敦煌郡六縣):漢十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九萬口,合計十九萬口。徙邊刑徒及歸化胡大量湧入)
涼州總計:漢五十五萬口,歸化胡三十六萬口,合計九十一萬口。漢戶增長顯著,因徙邊刑徒改籍及軍屬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