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七月初一公元202年8月),長安城沐浴在盛夏灼熱的驕陽下,朱雀大街淨水潑街,黃土墊道,旌旗獵獵。未央宮前殿的莊嚴肅穆被一種沉甸甸的、劫後餘生卻又蓬勃向上的氣息所籠罩。大將軍王康高踞丹墀禦座,冕旒垂珠紋絲不動,玄色十二章紋冕服在殿宇深處投下的光影中流轉著深沉的光澤。階下,自北疆凱旋的征北將軍馬超、自鄴城前線班師的征東將軍高順、鎮守雁門大破袁熙的安東將軍張遼、水陸並進擊潰夏侯淵的鎮南將軍甘寧、扼守武關震懾荊襄的安西將軍徐晃、掃蕩漠南的安北將軍張合、拱衛帝都的宿衛將軍王禰、以及典韋、趙雲等一乾重將披甲按劍,肅立左側;右側,程昱、賈詡、法正、陳宮、崔琰、周平、徐嶽、馬鈞、趙儼、杜襲、孫乾等中樞文臣持笏垂首,濟濟一堂。闊彆數月,曆經血火淬煉的西北霸業核心,儘彙於此,隻為一場關乎未來的總清算。
“諸卿!”王康的聲音沉穩有力,回蕩於肅穆殿宇,“建安七年,袁曹合縱,四路烽煙,洶洶然欲覆我根基!賴三軍將士用命,文武同心,北逐鮮卑,東破壺關,南定河內,西複弘洛!今強虜敗退,疆土砥定,當核驗得失,明察損益,以固我西北萬世之基!戶曹,起頭!”
戶曹掾崔琰手持一冊厚逾半尺、以金線裝訂的嶄新黃冊,持笏出班,深揖至地,聲音清晰洪亮,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振奮:“臣崔琰啟奏!戶曹奉大將軍令,核驗建安七年六月底,三州二十四郡丁口田畝細目!賴大將軍神威並徙民絕壑之策,今歲人口滋繁,根基愈固!茲按州郡詳陳——”
他展開黃冊,聲音穿透殿宇:
“雍州九郡:
京兆尹十縣):漢九十二萬口含改籍胡戶一萬八千口),歸化胡三萬口未改籍),合計九十五萬口。新增徙民六萬口,多安置於上林苑屯墾區)
左馮翊十三縣):漢四十八萬口含改籍一萬口),歸化胡二萬五千口,合計五十萬五千口。徙民安置二萬口)
右扶風十縣):漢七十六萬口含改籍一萬八千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八十萬口。徙民安置三萬口)
朔方郡十縣):漢三十萬口含改籍五萬口,徙民五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三十四萬口。徙民與改籍胡大增)
上郡十縣):漢二十二萬口含改籍一萬五千口,徙民二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二十六萬口。
安定郡七縣):漢十四萬口含改籍八千口,徙民一萬五千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十八萬口。
北地郡六縣):漢十萬口含改籍七千口,徙民一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十四萬口。
天水郡十三縣):漢十三萬口含改籍六千口,徙民二萬五千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合計十六萬五千口。
武都郡七縣):漢十五萬口含改籍七千口,徙民一萬五千口),歸化氐三萬五千口,合計十八萬五千口。
雍州總計:漢三百二十萬口,歸化胡三十三萬五千口,合計三百五十三萬五千口!徙民及改籍胡大增)
“並州九郡:
太原郡十六縣):漢四十二萬口含改籍一萬口,徙民三萬口),歸化胡二萬口,合計四十四萬口。
上黨郡十三縣):漢二十七萬口含改籍九千口,徙民一萬五千口),歸化胡二萬五千口,合計二十九萬五千口。
雁門郡十四縣):漢十八萬口含改籍一萬二千口,徙民二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二十二萬口。徙民實邊)
五原郡十縣):漢二十二萬口含改籍三萬口,徙民三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二十六萬口。
雲中郡十一縣):漢十八萬口含改籍三萬五千口,徙民三萬五千口),歸化胡五萬五千口,合計二十三萬五千口。徙民、改籍並重)
定襄郡十二縣):漢十五萬口含改籍二萬五千口,徙民二萬五千口),歸化胡五萬口,合計二十萬口。
西河郡十三縣):漢二十五萬口含改籍二萬五千口,徙民二萬口),歸化胡五萬五千口,合計三十萬五千口。
河東郡二十四縣):漢四十五萬口含改籍三千口),歸化胡一萬五千口,合計四十六萬五千口。鹽監吸納徙民工匠)
河內郡十六縣):漢六十五萬口含改籍六千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六十九萬口。中原門戶,徙民較少)
並州總計:漢二百七十七萬口,歸化胡三十三萬五千口,合計三百一十萬五千口!徙民充實北疆)
“涼州六郡:
隴西郡十一縣):漢十五萬口含改籍一萬五千口,徙民三萬口),歸化羌氐三萬口,合計十八萬口。徙民實邊,羌氐歸化)
金城郡十三縣):漢十五萬口含改籍一萬五千口,徙民四萬口),歸化羌氐四萬口,合計十九萬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威郡十縣):漢十八萬口含改籍一萬五千口,徙民五萬口),歸化胡四萬口,合計二十二萬口。徙民重點,河西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