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郡:漢二十萬口含新徙幽州民四萬口、自然增長及改籍胡戶一萬六千口),歸化胡二萬口減改籍),合計二十二萬口。
酒泉郡:漢十九萬五千口含新徙幽州民四萬口、自然增長及改籍胡戶一萬六千口),歸化胡三萬五千口減改籍),合計二十三萬口。
敦煌郡:漢二十一萬五千口含新徙幽州民五萬口、自然增長及改籍胡戶一萬六千口),歸化胡五萬五千口減改籍),合計二十七萬口。絲路咽喉,歸化融合最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西域都護府:漢民、歸化胡及屯田軍、鎮軍眷屬等,初錄戶籍約六十萬口。含原諸國部分編戶、歸附部族、屯田軍民及隨遷工匠等,分置十三要地,根基初立)
崔琰合上冊頁,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分量:“三州總計:漢七百八十七萬口!歸化胡七十九萬口!合計八百六十六萬口!西域都護府初錄六十萬口!全域總計:九百二十六萬口!較建安八年四月新增百萬餘口!其源有三:一者,西域新附六十萬口;二者,三州自然滋生、流民歸附及胡改漢籍者逾四十萬口;三者,苦役營刑滿編戶及歸化屯轉化入籍者五萬餘戶,計二十五萬餘口!理番院王祭酒報,今歲胡漢通婚新增一萬八千餘對!軍中胡兵銳士及邊郡胡民改漢姓、著漢服、入漢籍者,累計逾四十萬戶!故歸化胡總數雖減,然根基愈固,融合之勢沛然莫禦!唯河西、河套新墾之地,仍缺耕牛五萬頭,懇請牧監優先調撥。”崔琰最後補充道,點出了繁榮下的隱憂。
金曹掾徐嶽緊隨其後,麵色較去歲更為舒展,然眉宇間仍有一絲凝重:“臣徐嶽啟奏金曹事!建安九年歲入核算:得益於西域絲路複通及互市監設立,歲入大增!鹽鐵專營,歲入三億兩千萬錢;絲路關稅、護商憑抽分及安西互市利得,劇增至三億八千萬錢;市稅、關稅,入七千萬錢;抄沒、罰金含西域所得及不法豪強),入一億兩千萬錢;寶泉監長安及烏壘分監)新鑄‘晉元通寶’、‘安西通寶’合計八億枚,得鑄息錢鑄幣稅)五億一千萬錢!歲入總計:十三億九千萬錢!”
他話鋒一轉,聲音微沉:“然歲出亦巨:大軍糧餉、撫恤、功賞含西征將士封賞、北疆撫恤及徐晃南征軍資),支四億五千萬錢;官吏俸祿,支六千萬錢;工程營造河西、河套、西域水利,安置點擴建,長安宮闕收尾),支兩億三千萬錢已嚴控);軍械采買製造鎢鋼陌刀、重甲量產,神臂弩擴產),支兩億五千萬錢耗鐵劇增);農桑扶持籽種農具、農學館、耕牛缺口),支八千萬錢;新政支出胡漢通婚賜錢、免稅折損、教化投入),支七千萬錢;鑄錢成本精銅購自遼東及江東、石炭、工費),支兩億八千萬錢遼東海路風險致銅價漲);其他支出軍情司滲透荊揚、邦交使節),支六千萬錢。歲出總計:十三億九千萬錢!”
徐嶽抬起頭,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歲入歲出,堪堪持平!然隱患尤在:遼東購銅,海路風濤險惡,價格騰貴且供應不穩,已占鑄本近半!絲路利雖豐,然路途遙遠,護衛靡費,若沿途生亂,利源立斷。懇請主公,或另辟銅源,或嚴控軍械營造與工程靡費,否則府庫恐難有盈餘,更無餘力應對驟起之戰端。”他精準地指出了財政平衡下的脆弱根基。
倉曹掾周平出列,麵色沉穩中帶著欣慰:“臣周平啟奏!去歲徙民安置、北疆南征、西域定鼎,耗糧如沙。然天佑西北,三州再獲豐稔:雍州收粟麥八百五十萬石!並州收六百四十萬石!涼州收二百八十萬石!三州官倉、屯田軍納新糧總計:一千七百七十萬石!加之西域都護府屯田初收及繳獲糧秣折四十萬石,歲入糧一千八百一十萬石!”
他繼續道:“歲出:全域九百餘萬口軍民、牲畜逾百萬、戰馬馱馬近六十萬匹,年耗口糧逾一千五百五十萬石!大軍征伐轉運徐晃部)、戍邊耗糧一百八十萬石!工程民夫口糧、官吏俸祿折糧、工坊匠戶口糧、苦役營耗糧等一百三十萬石!歲出總計:一千八百六十萬石!”周平略作停頓,“故建安九年秋,官倉儲糧實存:兩千二百七十萬石去歲存)+一千八百一十萬石歲入)一千八百六十萬石歲出)=兩千二百二十萬石!存糧略減,然基數仍巨,足支大軍一年半之食。唯涼州新徙民及西域屯田軍,仍需賑濟至明年夏收,河西水利亦持續耗糧,不可懈怠。”糧食,始終是霸業最堅實的底氣。
馬監令韓暨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聲音洪亮:“臣韓暨啟奏馬監事!托主公洪福,西域良駒大助馬政!天駟苑及諸牧場:存欄戰馬十二萬匹含西域所得烏孫、大宛種馬汰選繁衍及新育)!馱馬役馬二十五萬匹含獲馬、繁衍及西域健駝轉化馱運)。去歲得良駒一萬五千匹!其中大宛、烏孫血統良種逾三千匹!馬政大興,河西、朔方新辟牧場水草豐美,潛力巨大!唯新增戰馬需配屬之精良鞍具、蹄鐵耗費劇增,工曹、軍器監供給稍顯吃緊。”戰馬的嘶鳴,是帝國鐵騎的力量源泉。
牧監監正張牧接著奏報,帶著牧人特有的踏實:“臣張牧啟奏牧監事!推行《草場輪牧令》,疫病防治得力,牲畜繁盛:牛存五十八萬頭新增呂布北征所獲及繁衍,調撥農曹五萬頭後仍增);羊存二百六十萬隻新增西域及北疆所獲);駱駝存一萬二千峰西域繳獲為主)。今歲為軍器監供應:優質牛皮二十萬張製甲、盾)、牛角十五萬對製弓)、牛筋八萬斤製弓弦)、羊毛一百五十萬斤製氈、衣)。為屯田軍及官田供應糞肥一千八百萬擔!牧監所產乳酪、肉乾充盈軍需官倉。唯陰山以北新附草場,胡漢雜處,需增派兵曹吏員協理,以防盜掠糾紛。”牧場,是帝國血肉與筋骨的供給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工曹掾馬鈞與軍器監監正鄭渾聯袂出班。馬鈞先奏:“稟主公!河西坎兒井五期完工,疏勒河、黨河新辟支渠增溉田十五萬畝!徙民安置點擴建,於涼州河西四郡、西域車師、輪台起廬舍七萬間!物料支用,悉遵嚴控之令。西域天山雪水引流之法,頗有心得,已繪成圖冊。”鄭渾聲若洪鐘,帶著自豪:“軍器監歲製:鐵劄重甲兩萬三千副!神臂弩一萬八千張!破甲重箭四百萬支!丈六三棱矛十八萬柄!橫刀六萬柄!‘鎢鋼破甲陌刀’量產一千二百柄!鎢鋼破甲箭簇八萬支!廢品率降至兩成!然精鐵、精銅消耗劇增,金曹所供時有不足,製約產能。懇請主公協調遼東、江東銅源,並增撥礦監人手勘探新礦。”工坊的爐火,鍛造著帝國的鋒芒。
礦監監正孫墨奏報,臉上帶著礦塵的痕跡:“歲采鐵礦三百二十萬斤供工坊及軍工),銅礦二十五萬斤供寶泉監),石炭四百五十萬斤供工坊、鑄錢及鎢礦)。隴西鎢礦月采鎢砂三萬五千斤,支護得力,傷亡大減。然礦井日深,通風、排水壓力倍增,亟需工曹增派水利、機械匠作改良設備。”深埋地下的礦藏,是工業的血液。
鹽監監正鄭淳奏:“鹽歲產五十二萬石。存鹽三十六萬石,足敷軍民、互市及西域所需。‘墾畦澆曬法’推行順利,河東、敦煌鹽池增產顯著。”鹽,白色的財富。
崇文館祭酒郭縕白發蒼蒼,精神矍鑠:“新刊《河西農桑輯要》、《安西風土誌》分發邊郡。一百五十所蒙學童子逾兩萬五千。格物院協研之深耕鐵齒犁、坎兒井水車已推廣於河西、西域,利農甚巨。西域諸質子及聰慧胡童百人,已入館習經史漢話,初見成效。”教化,是潤物無聲的征服。
招賢館祭酒賈詡奏:“歲引才八百七十人,含荊襄避亂士子、西域通譯、百工巧匠。智囊庫儲才愈厚,堪為州郡之選。”人才,是霸業的基石。
講武堂輪值都督奏:“年訓良家子兩千三百人。沙盤推演增荊襄、遼東諸地形。畢業生任基層隊率、屯長,軍中根基。”軍校,是軍官的搖籃。
理番院祭酒王柔奏:“胡漢編戶保甲深入,新附胡婦孺安置妥當。敦煌、朔方新徙漢民與舊胡部小有摩擦三十九起,皆依法平息。今歲胡漢通婚兩萬一千餘對!歸化胡改籍入漢戶者,新增九萬戶!融合大勢,如火如荼。”融合,是長治久安的鑰匙。
法曹掾杜襲奏:“歲審訟案四千五百件。推行《朔五律》至西域都護府,胡漢糾紛皆依法裁斷,民漸信服。”律法,是秩序的準繩。
禮曹掾孫乾最後奏報,聲音帶著一絲異樣:“臣孫乾啟奏:江東細作及軍情司急報,吳侯孫策,已親統水陸大軍十萬,以周瑜為都督,程普、黃蓋、韓當、周泰、太史慈、呂蒙等為將,大舉西進!前鋒呂蒙部已突破夏口江夏郡治),黃祖敗退!孫策檄文遍傳荊楚,斥劉備趁喪奪地,僭越不臣,誓為劉景升討還公道!荊南長沙太守韓玄、零陵太守劉度等,皆持觀望。劉備急令關羽自樊城移師江陵,張飛守南郡,諸葛亮坐鎮襄陽調度,全力迎擊孫策!荊襄大戰,已然爆發!”殿內氣氛驟然一凝。東南驚雷,終於炸響!
王康端坐禦座,靜聽如潮奏報。九百二十六萬生民,兩千餘萬石糧儲,十餘萬匹戰馬,滾滾而來的絲路財源,鋒銳日盛的鎢鋼刀矛,還有那深入骨髓的胡漢融合與教化浸潤…西北霸業的根基,從未如此雄厚。然徐嶽的銅源之憂,孫墨的礦深之困,鄭渾的原料之渴,以及東南驟然爆發的孫劉大戰,皆如暗流湧動。
他緩緩起身,冕旒垂珠紋絲不動,目光掃過階下文武,聲音沉穩如砥柱,壓下了所有暗湧:“諸卿所奏,孤已儘悉!此間根基,乃三州軍民披荊斬棘,血汗鑄就!今府庫充盈,鋒鏑淬火,人心歸附,縱有荊揚之變,銅鐵之困,亦不足撼我砥柱中流!當此之時,更須上下同心,深耕細作,開源節流,強本固元!吏曹、戶曹、兵曹、工曹,即日合議,詳擬開源通商、廣辟銅源、優化軍工、充實邊郡之策!務使我西北基業,如南山之固,曆劫不移!散朝——!”
“謹遵大將軍令!”山呼之聲,撼動殿宇。王康獨立丹墀之上,目光穿透巍峨的宮門,投向南方烽煙彌漫的天空。西北的砥柱已然鑄成,而攪動天下的驚濤駭浪,不過剛剛開始。九百二十六萬生民之重,此刻沉沉壓在他的肩頭,亦化為支撐他前行的磅礴之力。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