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方才那一場大雨澆得劉裕遍體生寒,後又突遭暖氣入體,一寒一熱,相彙於體內,遂陽氣逆流,陰氣不下而上浮,以致其暈倒於地也。
良久,劉裕緩緩而醒,方才那白馬已不知去向,劉裕見此景,搖頭長歎一聲,竟也不尋之。遂整衣裳,理冠束,踱步而行。
方行數十步,隻見路兩旁桃樹棵棵,紅花怒放,落英紛紛,花香襲人;玉葉鋪路,瓊枝為基;嫩草青青,方沒草履,暖風柔柔,如少女香袖拂麵,低喃細語。
劉裕大驚,念道“如今時屬盛夏,如何有這遍地桃樹,漫天落英?”但轉念道“方才之路,如此崎嶇,亦變平坦,天氣如此之冷,亦變溫暖——或許此處正處於冷熱交替之間,故方而溫暖;亦或是自然之奇,也未可知。”
正當劉裕嘖嘖稱奇,深深感歎之時,忽而耳畔傳來陣陣撫琴之聲。
其聲悠揚婉轉,激昂輕柔,似瓊瑤之仙曲,又如廣寒之美淒,停頓反複,緩緩綿綿,如玉珠之落盤,又如溪水之長流。
劉裕陶醉其中,不覺循聲而行,及至,隻見一佳人
桃花作衣霞為裳,眼若星辰睫泛光。
櫻唇瓊鼻白玉臉,柳腰柔臂烏發長。
玉蔥輕撫孤桐弦,柔風緩起香袖揚。
天籟應勝師瞽技,顏姿可羞沉魚塘。
其輕撫琴弦,靜坐不語。
上文已說道,劉裕年方十八,正是血氣方剛的少年,其見之,不覺心馳神往,陶醉其中,正欲細細觀之,忽而琴聲突停,其人轉入山後,驀然不見。劉裕急尋之,路過琴台,其香尚存。
劉裕亦轉過山後,忽見一石洞,洞寬高約一丈有餘,於外觀之,洞內漆黑一片,深不可測;洞旁四周藤蔓纏繞,野花朵朵。
其上有四字篆書,丹紅色,曰
望帝洞府
左右亦有兩行隸書,青綠色,曰
望帝杜鵑誰是誰
鯤鵬相變誰解昧
劉裕奇之,猶豫少頃,踏步而入,其方入洞,洞口忽合。劉裕頓覺眼前一黑,耳中似有子規之鳴叫,中夾雜金戈鐵馬之嘶,複有落葉水滴之聲,忽而,一聲爆響,如石崩地裂之音。
劉裕隻覺腳底一鬆,身急落而下,如墜萬丈深淵,其大叫一聲“不想今日吾命休矣!”
正是
為尋佳人陷險地,
恰似晴空驟雨急。
惡境美景兩相生,
人生福禍難預期。
畢竟劉裕性命如何?且聽某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