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2 / 2)

打下來,就因為橋沒修好,就要撤退,這是馬林的保守作戰計劃,因為天時,大明軍兵的命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沒有橋梁作為補給,一旦鴨綠江開始了淩汛,後果不堪設想。

正月二十三日,已經是過了立春,上流的寒冰開始解凍,就會阻塞河道,船舶無法正常通行,沒有後勤的軍隊,就是等死,尤其是入朝作戰,不是在領土內作戰。????大明在九連城的兵力一共就五千人,損失兩千人,是不可承受的代價。

先鋒敗,兵敗如山倒,很容易引起大潰敗,要是讓倭寇打進了大明,那他馬林就是曆史罪人,皇帝不殺他,他都得自殺謝罪。

馬林麵色凝重的說道:“義州守將要守城的話,就攻破城池,將其收押,注意要把敗兵全部收押,若是不服從管教,就地格殺,防止生亂。”

朝廷完全放棄了顧忌朝鮮王室的想法,給作戰帶來了許多便捷,沒有了自上而下的壓力,大明軍在征戰的過程中,進退變得更加從容。

次日的清晨,剛蒙蒙亮的時候,輯安渡口數百隻小船開始緩緩滑動,向鴨綠江對岸緩緩駛去,趙吉一上岸,就一馬當先,向著義州而去,在趙吉上岸的同一時刻,馬林放下了手中的千裡鏡,揮舞了一下手臂,牙旗揮舞,他腳下的船隻開始滑動。

馬林其實比較擔心,大明軍的動靜不小,而且九連城和對麵的義州往來頻繁,九連城的動靜,義州方麵肯定是一清二楚,要是義州軍半渡而擊,或者說在渡口設伏,大明軍恐怕要付出一些代價。

不過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在馬林渡江之後,好消息傳來,趙吉接管了義州防務,一切都非常的順暢。

義州守城的將軍對大明今天要渡河的消息是很清楚的,在趙吉趕到義州城下的時候,土坯城牆的城門大開,城中文武官員已經等候多時了,等著投降。

大明覺得義州方麵會抵抗,而義州方麵擔心大明軍不來,屬實是麻杆打狼兩頭怕,倭寇凶焰滔天,義州文武也擔心那天倭寇來了,大明天兵還沒來。

現在,大明天兵可算是來了!

倭寇從對馬島登陸朝鮮半島,隻用了十九天的時間,漢城就陷落了,這種情況下,義州文武官員都對朝鮮王不再抱有任何信心了,惶惶不安的時候,突然聽說大明軍要來,無論有沒有朝鮮王命,無論來做什麼,義州文武都找到了主心骨。

大明軍快速接管了所有防務,而後派出了墩台遠侯,收集各種情報,很快一個巨大的問題,擺在了大明軍的麵前,那就是逃難到義州城的流民,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前線在潰敗,百姓在逃亡,而朝鮮國王李昖將所有義州的糧草調入了平壤,而李昖喊出了要與平壤共存亡這樣的口號來,決定和倭寇在平壤決一死戰。

“墩台遠侯查聞,李昖在漢城就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收縮兵力,所有的糧草都進入了漢城,倭寇兵臨城下之前,李昖拋下了所有人,帶著宗室文武大臣,就逃到了開城,漢城不攻自破。”趙吉麵色凝重的說道。

漢城是朝鮮唯三磚石城牆的城池,還有開城、平壤兩處。

漢城城池圍三十裡,李昖不跑,君子死社稷,十九天?給倭寇一年時間都打不下來。

倭寇遠道而來,缺少攻城的火器,可是李昖帶著宗室、大臣跑了,人心立刻散了,最關鍵的是,朝鮮南部的糧草集中在漢城,都留給了倭寇。

“同樣的錯誤,居然能犯兩遍!”馬林眉頭緊蹙的看著堪輿圖。

朝鮮北部的糧草也集中到了平壤,這一次李昖信誓旦旦要與平壤共存亡,但已經沒有人相信了,義州的難民在增加。

“怎麼辦?這些難民救還是不救?不救,離心離德,日後恐怕後患無窮,救的話,哪來那麼多的糧食。”趙吉詢問馬林的意見。

這個困難就像是賑災,以工代賑是一個萬能的解法,但在以工代賑之前,要讓他們有口吃的,才不至於從流民變成流寇,而且組織生產是一件非常繁瑣的工作,這對大明軍兵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

“能不能從平壤要些糧草過來?”趙吉提出了自己的解法。

“要不到,我們已經要了很多次了。”義州投降的官員,麵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直接投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有的選誰想當貳臣賊子?

可是在平壤的王公貴族們,實在是太過分了!義州湧入了無數的流民,而且還在增多,義州索要糧草賑濟,至少開設粥棚,讓人活下來,可是李昖不答應。

“報!”一個墩台遠侯急匆匆的跑進了義州州衙的正廳,俯首說道:“報!倭寇第一、第二、第三軍團,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人率兵,圍困臨津,三日攻破,臨津守備死戰而亡,開城岌岌可危!”

倭寇在過年後,從漢城分為了三個方向,開始繼續進攻,三麵合圍之下,臨津被攻破。

“開城已經是最後的防線,開城破則平壤無法固守,敗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馬林迅速做出了判斷,兵敗的時候,就會一直敗,隻有打出一場大勝,才能把渙散的人心凝聚。

臨津本來是個好機會,但倭寇的攻勢極為迅猛。

“會有更多的流民湧入義州來了,救還是不救?”趙吉詢問馬林的決策。

“救。”馬林立刻說道:“大明救不了他們,他們得自救,現在立刻對義州地麵進行軍管,城中所有的糧食、田畝,全部收繳後,配給供應,救是當然要救的,但所有流民都要做工,墾荒、修橋、修路、修建港口、碼頭。”

“義州本身有丁口七萬,流民不斷湧入,流民數量可能超過十萬,夏收在六月份中旬,這近半年時間,最少需要三十萬石的糧食,義州有這麼多糧食嗎?”

馬林的文化課可是在老爹的鞭笞下過了關,關於這麼多人吃多少的問題,馬林很快就得到了一個答案,為了防止意外事情發生,馬林進行了最保守的估計,三十萬石。

“不知道。”義州方麵的官員,麵麵相覷,他們也不知道義州能收集多少糧食來。

“趙千戶,你來找糧。”馬林立刻做出了安排,朝鮮的人根本指望不上。

任何文章都需要邏輯性,但利益博弈的時候,往往是不用考慮邏輯的。

作為朝鮮的王,李昖已經在漢城拋棄了一次他的百姓,這一次平壤之戰,李昖會不會再次拋棄他的百姓呢?馬林認為李昖一定會,這家夥是個慣犯了。

馬林、趙吉希望能夠解決義州戰爭流民的問題,這也是有利益考量,一旦真的安撫了這些流民,這些流民就是大明在朝鮮征戰的最大支持,甚至是大明滅倭戰爭的最大支持。

安撫這些流民,馬林選擇了對義州本地的地主出手。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橋梁順利架了起來,是一座巨大的石橋,這座石橋,長二裡,寬三丈,有橋墩十三個,十二孔,這座橋唯一的問題,就是會封鎖江麵,但就是戰爭時架橋,真的要進行航運的話,戰後有空拆了再建就是。

而第五天的時候,趙吉終於把義州地麵所有的糧倉給抄沒的一乾二淨,在大明軍占領義州的第二天,配給就開始了,到第五天時,趙吉一共從義州地麵收集了四十三萬石的糧草,除了足夠義州解救流民之外,也能供應大明騎營兩月使用。

“粟麥蕎豆麻黍等共計四十三萬石已經入庫,另有草料十五萬束入庫,撐到夏收沒有問題,這十五萬束草料會在義州附近營造茅廬,並且每家給草料十二斤取暖。”趙吉看了一圈繼續說道:“目前遼東軍一千二百名化整為零,帶領義州百姓墾荒,因為粥棚開設,乾活兒的熱情很高。”

營造茅廬安置百姓,是不營造就會凍死,而給草料取暖,是因為草料是窮民苦力唯一能取暖的東西了。

這一千二百軍兵在應昌乾的最多的活兒,也不是打仗,而是墾荒、挖溝渠、水井,營造營堡,畢竟大明拿下應昌沒多久,土蠻汗到大明京師做了王爺,而俺答汗在萬曆九年被大明斬首示眾,大規模戰爭結束,剩下的都是剿匪。

在王如龍到遼東後,趙吉因為很能打被委派到了九連城,這一千二百軍兵,現在的主要職責不是打仗,而是帶領百姓生產。

朝鮮已經實質性亡了,大明又不可能無限製的運送糧草,流落到義州的難民,隻能自救,朝鮮國王不救他們,大明救不了他們,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這就是墾荒的意義。

和大明多數百姓一樣,朝鮮的百姓也很勤勞,在短暫的五日小規模騷亂之後,慢慢穩定了下來,主要是大明軍在,這些百姓們選擇了相信大明軍。

“我們收到了新的消息,李昖離開了平壤,向義州而來。”馬林麵色凝重的告訴了所有人一條壞消息,李昖又又又跑了。

在漢城逃跑,在開城逃跑,現在在平壤逃跑,扔下了他的百姓,扔下了軍兵,帶著宗室和文武大臣向著義州而來。

趙吉嘴角抽動下,厲聲說道:“這個畜生。”

李昖在平壤能撐三個月,大明軍就能抵達朝鮮,到時候,為了團結一心齊心滅倭,大明皇帝可能捏著鼻子讓這個畜生入明做個離線王爺,結果李昖又跑了,平壤陷落已經成了一個時間問題。

“我們要不要馳援平壤?”趙吉眉頭緊蹙的說道:“沒了平壤,再往北來,無城可守了,平壤好歹也是座大城。”

馬林深吸了口氣說道:“馳援是一定要馳援的,昨日定州、安州文武來降,我帶先鋒營趕赴安州,隨時準備支援平壤,若是我遇到了李昖,會將他抓起來,你接管後,關在九連城,不要讓朝鮮宗室留在朝鮮。”

“是。”趙吉答應了下來,他仔細思索了下,沒有勸說馬林不要去定州,先鋒營不會有什麼危險,因為倭寇沒有騎兵,一人五馬,當年黃金家族如日中天時,都沒有這麼奢侈過。

馬林這支先鋒營,要保證騎營抵達義州之前,戰火不會燒到義州這個戰略支點。

馬林將情況寫成了戰報,送往大明京師的同時,帶領三千先鋒營再次向定州出發。

“一個良好的開端,大明京營可以動了。”朱翊鈞收到戰報的時候,高度評價了馬林和趙吉的功勞。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劍影天漄 重生小綠茶,和絕症老公嘎嘎亂殺 從屬性麵板開始無敵 天命反派:退婚?弟骨?我統統拒絕 煉氣期如履薄冰,元嬰期重拳出擊 二周目女帝:這劇情不對勁! 我,天生反派,機緣美女全是我的 凡俗世家遇靈蛇,得仙法,立仙族 神秘世界等你探索:新書來襲 截教:菡芝仙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