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

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1 / 2)

當聽說庫林人要求大明用武器交換的時候,鄧子龍表麵極為平靜,他就知道,開拓金礦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通事沒有騙人,因為庫林人指指點點好幾次,甚至要鄧子龍的佩刀。

鄧子龍的刀是他被授封石隆侯的時候,皇帝禦賜之物,是禮器,不是兵器,本身就是代表身份的裝飾物。

“給他。”鄧子龍麵色平靜的將自己的禮器解了下來,交給了通事,並且商定好了貿易之物。

在定海、鎮海、平海、大小金池兩個城池沒有建立之前,要先保持友好,防止庫林人的襲擾,造成營造的緩慢,哪怕是有個夯土城牆,也是遮風擋雨的家。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明對庫林人的了解十分有限,不知道其部落、族群究竟有多少人,有沒有什麼見血封喉的武器或者毒素,也不知道有沒有未知的疾病會損害大明軍的戰鬥力。

貿然發生衝突,沒有城池的保護,大明南洋水師這些軍兵,被趕下海了,才是天大的笑話,鄧子龍實在是丟不起那個人。

大明軍兵們都沒有特彆在意貿易的情況,而是按照訓練,在安營紮寨。

大明軍安營主打一個硬,拒馬坑洞、拒馬、丈高的營牆、炮位、瞭望塔、箭塔等等,這是來源於當初成祖文皇帝五次親征的經驗。

沒有硬寨,就沒有勝利。

貿易進行的並不順利,因為庫林人索要的武器不僅多,還索要火銃,他們見到過觀星艦上的衛隊,使用火銃殺死了鹹水鱷。

鄧子龍看著五桅過洋船艦首那門三十六斤火藥的艦炮,幾把火銃有什麼用呢?

就是大明給了庫林人足夠多的火銃,他們會用嗎?經過訓練了嗎?有火藥嗎?他們的火銃有大明軍多嗎?有火炮嗎?有作戰體係嗎?

統統沒有。

但庫林人堅決索要,通事就讓人拿了一把手銃,沒有給再多,顯然庫林人並不會使用火銃,搗鼓了半天,都沒看明白其中的原理,最終隻好把沒有火藥的手銃拿走了。

沒有火藥的火銃,不過是一把燒火棍,庫林人以為需要什麼特殊的咒語才能發動天罰。

庫林人將金色的石塊交給了大明軍,換了一些鹽巴、鐵鍋、長短兵,歡天喜地的離開了。

參將張聰點點在了一份十分簡陋的堪輿圖上,麵色凝重的說道:“庫林人所說的金色平原,在大小金池以西將近三百裡的地方,庫林人說不清楚到底有多遠,隻知道從這裡出發,步行要走一天一夜,我們也是估算。”

“將軍,我們要雇傭當地的夷人,前往一探究竟,他們有些過分的貪婪了,我們要小心當地的夷人。”

鄧子龍看著簡陋的堪輿圖,麵色凝重的說道:“非我族類,必有異心,先開墾周圍的荒地,把我們的種子種下去,舟師、地師、農學博士,必須要保護好,金礦就在那裡,跑不了。”

非我族類必有異心,是老祖宗的智慧;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是老祖宗的智慧。

老祖宗的智慧就是這樣,在你不知道如何做的時候,跳出來告訴你,不要怕,孩子,路我們走過了,走得通。

而保護好人才,也是老祖宗的智慧,昔日齊國設立稷下學宮,引發了百家爭鳴;後來漢立察舉製,群賢畢至,大漢國祚綿延四百年;唐開科舉,宋崇文治,遂成貞觀之隆、汴京之盛。

人才,立世之本,興邦之基;國祚昌隆者,莫不以聚才為要;凡文明鼎盛處,必以育賢為先。

這都是經過了曆史長河漫長歲月檢驗,沉澱出的經驗,曆久彌新。

鄧子龍就是這麼一個守舊的人,十分相信老祖宗的智慧。

他從一開始都對夷人抱有警惕之心,甚至他希望這些夷人的族群規模足夠大,這樣一來,就不缺少礦工了,甚至可以凝聚金池總督府漢人的凝聚力。

先紮營、築城、墾荒,雖然降雨量很大,但這裡不是熱帶雨林,金池城周圍的土地,仍然以平原為主,蒼梧河的兩岸,都是良田,甚至不需要伐木。

大明在金池總督府的開拓正式開始了,大幕拉開,用元緒群島的反賊窩祭旗,航路已經完全打通,沿途探明了一些適合作為設立明館的港口,大明朝對絕洲的開拓正式開始。

一個月後,大金池城的夯土城牆已經修好,土地也墾荒出來,慢慢耕種即可。

而這段時間,墩台遠侯,也探索清楚了周圍的情況,庫林部一共有三個部落,最大的一個部落隻有三萬丁口,最小的一個部落有三千三百丁口。

“我們一個海防巡檢帶隊,去金山探查的時候,被夷人給偷襲了,幸好海防巡檢一行六人,身手了得,才退了回來。”參將張聰,麵色凝重的奏聞了情況。

衝突已經開始了。

庫林人堅決禁止大明軍進入金色平原,因為這裡的金礦,是異鄉人來到這裡的唯一目標,雖然庫林人不知道這些金礦對大明有什麼意義,但它非常重要。

“殺雞儆猴,最大的部落阻攔了我們進入金色平原,那麼我們就打掉他,殺一儆百!”鄧子龍看著探明的堪輿圖,點在了金色平原的入口處說道:“張聰。”

“末將在!”

“帶一千五百牙兵蕩平這裡。”鄧子龍派遣了任務,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雷霆。

如果,庫林人不表現出他們的攻擊性,不襲擊大明軍的墩台遠侯,鄧子龍也樂意保持更久的和平,甚至願意付出一些貨物來雇傭夷人來做力役。

但庫林人非常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進攻性,大明軍就決不能慣著他們。

鄧子龍打仗,從來都是踹瘸子完好的那條腿。

庫林人是夷人,相比較大明人而言,他們就是瘸子,金池總督府的第一次出兵,就是最強的那條腿,最大的那個部族。

開礦是需要人手的,鄧子龍帶領的漢人數量不多,他需要一批力役,開礦、修建官道驛路、修建馳道、修建城牆、官廠,這一批庫林人足夠用了。

張聰帶著一千五百牙兵,向著金色平原開始進軍,戰爭持續了十三日的時間,庫林人最強的部落,大敗虧輸,大明軍進入了金色平原。

這一戰大明軍擊潰了庫林人最強部落,找到了金礦的位置,占領了山口,俘虜了三千五百人的俘虜。

金池總督府最重要的目的,金礦已經落入了大明軍的手中。

鄒迪光等一乾人犯被押解入京的時間,是萬曆十五年十月末。

西北的寒風呼嘯,吹過了居庸關,吹過了西山煤局的大煙囪,吹過了繁忙的京綏馳道,吹到了通和宮龍池,掀起了陣陣的漣漪,龍池已經有了一層薄冰。

今年又是一個寒冬,綏遠、陝西、山西奏聞,出現了暴雪,在臥馬崗甚至出現了白毛風。

“鄒迪光!”朱翊鈞看完了殷宗信的奏疏,麵色一變,重重的歎了口氣,朱翊鈞一直以為,鄒迪光已經死了。

朱翊鈞搖頭說道:“枉費鷹揚侯一片苦心,他在泗水城當他的大城主不好嗎?朕還能把他怎樣?還是鷹揚侯、泗水侯、石隆侯能拿他怎樣!”

“蠢貨!好好的士大夫不做,去做海寇!有今日這般下場,死有餘辜!”

三都澳私市有個循吏叫劉漢儒,晉黨以前有個骨乾叫範應期,這都是朱翊鈞痛心疾首的人才,時至今日,朱翊鈞依舊耿耿於懷。

其實不光是張居正,期盼著大明一些被流放的士大夫,能夠迷途知返,連朱翊鈞也希望如此,周良寅再多也不算多。

人才難得,讓大明再次偉大,需要更多的人一起砥礪前行,眾人拾柴火焰高。

鄒迪光真的迷失在了爪哇的叢林裡,他還能作為開拓的先烈被人銘記,而不是以罪犯的身份出現在奏疏之中。

“斬首示眾吧。”朱翊鈞朱批了殷宗信的奏疏,他沒有把鄒迪光扔進解刳院裡活剮了,是因為解刳院內的案犯,已經人滿為患了,不缺這麼一個標本,同樣,也給士大夫們留下了一絲臉麵。

殷宗信的奏疏裡,沒有關於金池總督府的消息,天高水長,朱翊鈞祝福鄧子龍一切順利,如果當地的夷人,非要惹大明軍,那就把三寸團龍貼帶好,一切罪孽,朱翊鈞來承擔。

人頭都算他的。

“這個徐成楚。”朱翊鈞拿起了一本奏疏,徐成楚到了都察院就開始勤勤懇懇的工作,在海瑞的帶領下,查找到了一個貪腐案,大名府天雄書院的教諭,宋善用。

宋善用是一名舉人,在天雄書院做教諭已經十八年有餘,這人不太擅長站隊,次次都選錯,始終沒能升轉做縣令,就在這個教諭的位置上,乾了下去。

但宋善用遭人恨。

天雄書院是大名府的官辦書院,這官辦書院弄得好,學子們都到官辦書院裡上學,這私塾就沒了學生,沒了學生就沒了束脩,這些個私塾自然恨宋善用恨到咬牙切齒,欲除之而後快。

而且這書院,考中的舉人、進士越多,名氣越大,優秀的學子就會越集中在這家書院裡。

甚至一些山西的學子,不遠數百裡之遙,也要到天雄書院讀書,一時間,天雄書院,當真對得起他門上的對聯:文光射鬥士子如林;儒風甲第冠蓋如雲。

這一下就更招人恨了,你一個宋善用,憑什麼把大名府的文脈自己個全都占了去?就開始有人找宋善用的麻煩,宋善用不會選邊站隊,確實沒什麼背景可言。

但宋善用弟子多啊!

十六名進士,哪怕算不上忠君體國,但沒有一個反賊,都能幫得上恩師,而且近百名舉人們,那也是在地方把持了權力,宋善用的日子,過得順風順水。

這今年,終於被挑出了錯來,這麼些年,宋善用一共收受了各種賄賂五千四百兩白銀,主要是有些學生入學要送銀子,有些學生希望宋教諭能夠額外關照下自己的孩子,也送銀子。

宋善用這十八年斷斷續續收了這麼多的銀子,這事被捅了出來後,地方衙門,隻能奏請了都察院,走彈劾程序。

而大名府的勢要豪右們,則要求立刻罷免宋善用的教諭之職。

徐成楚核實了實際情況後,確定了貪腐事實成立。

但這件事麻煩就麻煩在:宋善用,他收了銀子,沒有揣自己腰包裡,而是用在了天雄書院上,修了校舍、宿舍、食堂、還打了一口水井、買了最新的回風爐給學生取暖。


最新小说: 霍格沃茨唯一純白的茉莉花 崮影人生一位殘疾者的27年突圍 詭異遊戲:開局萬人迷,全服瘋狂 盜墓:你們彆追我!!! 盜墓:我長生不死,墓主都是小輩 修仙保安,開局楊蜜胖迪找上門 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 那天,師父語重心長,我被騙很慘 都市傳說之消失的神明 開局拒絕女帝,獎勵混沌道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