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乾城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乾城

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乾城(2 / 2)

四月四日早晨,晨光微亮,大明皇帝神色慌張的向著解刳院跑去,他的鞋子還穿錯了,兩隻不是一雙鞋,如此的不莊重,不符合李太後對大明皇帝的教育。

朱翊鈞帶著一大長串的尾巴,來到了解刳院內,喘著粗氣說道:“馮保,你去問問…大司馬的情況。”

昨日四更天的時候,譚綸忽然痰疾發作,被緊急送往了解刳院,朱翊鈞收到消息的時候,是五更天,甚至沒顧上洗漱,就衝到了解刳院詢問情況。

到了地方,朱翊鈞反而有些怯,讓馮保去詢問。

譚綸波瀾壯闊的一生,是中舉後被授官南京兵部郎中,在南京備倭,倭寇到南衙時候,南衙承平日久,居然無一人敢去迎戰,譚綸自募五百壯士,將其擊退,譚綸升官,全是因為戰功,哪裡有倭寇,他就前往哪裡。

在做台州知府的時候,募死士拒敵,譚綸親率守卒千人,三戰三捷,擊退倭寇,台州六虎因此一戰成名。

在做浙江按察副使的時候,倭寇侵擾海門,無人有餘力前往馳援,譚綸率軍晝夜馳三百裡援護,破倭寇於太平,設計讓倭寇陷入了泥濘的沼澤之中,將其儘數全殲。

矯矯虎臣,腹心乾城。

雖然現在譚綸打不動了,但是隻要譚綸還是大司馬,大明就可以繼續振武。

而現在譚綸被抬進了解刳院裡,兩位大醫官陳實功和李時珍為其診治,朱翊鈞一直盯著房門,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在這個時候,朱翊鈞的腦海中閃現了很多的念頭,他甚至有一種人為的錯覺。

殺了譚綸,京營振武就要多幾分波瀾,殺了譚綸,大明振武之風就失去了擎天柱。

賤儒們完全有理由殺掉這個尚武、激進的兵部尚書,而且他們恐怕真的會這麼做,朱翊鈞的拳頭不自覺的握緊了,滿眼通紅的盯著房門。

賤儒連皇宮都敢放火,還有什麼他們不敢做的嗎?

不應該,譚綸不應該有事。

朱翊鈞做了那麼多,萬曆元年刺王殺駕後,朱翊鈞建了解刳院至今,解刳的案犯超過了百餘人,而以李時珍和陳實功迅猛精進的醫術,精心調理之下,譚綸怎麼會病的如此嚴重?

而且這些年來,朱翊鈞從來不讓譚綸上陣,大寧衛根本就是踏青去了,連青龍堡和杏林堡都沒讓譚綸去查看。

在原來的曆史上,譚綸是因為積勞成疾,京營戎政廢弛久已,譚綸為振奮京營條議,而後主持振奮京營之事,在振奮京營這件事上,譚綸嘔心瀝血,極為勞累。

但是現在,振奮京營是由小皇帝親自操持。

所以譚綸不應該現在有事,若是今天譚綸有事,那大明的賤儒們,需要承擔皇帝的滔天怒火。

“起開起開,耽誤了上朝,你們誰擔得起責任?萬曆元年,我在朝日壇咳嗽,都被揪著彈劾,差點就滾蛋回家了,你們攔著我乾什麼?廷議要開始了,遲到了誰去堵那些個言官的嘴?”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房門內響起,房門猛地打開。

譚綸最先看到的是神色緊張、匆匆忙忙的大璫馮保和張宏,越過了兩個人的身影,譚綸看到了小皇帝的身影,一時間有點呆愣。

“啊,呀,這怎麼驚擾陛下了?”譚綸趕忙上前,作勢欲跪。

朱翊鈞立刻上前,扶住了譚綸,趕快說道:“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他扶起了譚綸,摸到了真人,確定了譚綸是真的還活著,才長長的鬆了口氣,如釋重負。

在原來的曆史線裡,譚綸就是在萬曆五年四月初三夜裡,痰疾發作去世,年僅五十八歲,而這次,譚綸生龍活虎的從病房裡走了出來,中氣十足。

“大司馬為國奔波,積勞成疾,就歇兩…五…歇十天吧。”朱翊鈞決定給譚綸放個假,讓他歇一歇,五十八歲,對於養尊處優、醫療條件優渥的譚綸而言,還是很年輕了。

“十天?就咳嗽了下,十天?!”譚綸眼睛瞪大,連連擺手說道:“陛下也瞧見了,根本不用歇,是府上的侍從,小題大做而已。”

“那也是朕讓他們小題大做的。”朱翊鈞的語氣十分堅定:“說十天就十天,一分一秒都不能少!”

譚綸還要爭辯,朱翊鈞一甩袖子說道:“這是聖旨,大司馬不遵旨,朕就告訴太傅,大司馬違抗聖命!”

朱翊鈞還沒盥洗,他還要去禦門聽政,也沒有多說,帶著一大串尾巴,匆匆回宮去了。

譚綸站在原地,這憑白撈到了十天的假,本來就很閒的他,這還不得閒出病來?小皇帝也真是的,天天拿張居正四處壓人。

譚綸這個大司馬做的清閒,是因為兵部現在有幾個人是譚綸的左膀右臂。

兵部左侍郎梁夢龍,是兩次隨戚帥征戰的總督軍務,也是張居正的門生,而兵部右侍郎是劉應節,也是擅長戎政之人,是張黨之列,在張居正死後,被張四維等一眾逆獠欽定的張黨。

而閱視鼎建的閱視侍郎、宣大督撫吳百朋,更是和戚繼光抵背殺敵的戰友,是可以把後背交給對方的生死之交。

京營都是陛下親自在過問,所以,譚綸這個大司馬當的,是有些清閒的,這一次放了十天的假,真的有點太多了。

朱翊鈞蓬頭垢麵,臉也沒洗,頭也沒梳,腳上的鞋子還穿錯了,就為了看譚綸有事沒事,這個消息一傳出去,京堂百官們,必然要思慮一個問題,真的對譚綸動手,會掀起怎麼樣的滔天巨浪來?

要知道,小皇帝和張居正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薄涼寡恩,眥睚必報。

京堂百官,由衷的慶幸,譚綸挺了過來,雖然病重到要修養十餘日的地步,但是還是挺過來了。

譚綸挺過來了,代表朝臣少被折騰幾輪,實在是被折騰怕了。

這也是信息差,譚綸的身體情況是個機密的事兒,所以,譚綸休沐十日,被百官們普遍看成了病重所致,前去探病的絡繹不絕,都是祝福譚綸: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總之,就是祝福譚綸一定要健康,譚綸要是不健康,恐怕京官們要倒血黴。

譚綸在全浙會館見到了回京複命的吳百朋,這次回京吳百朋需要朝廷的明旨,為了三件事。

第一個就是俺答汗的都督金印,第二個是三娘子入朝商議,第三個則是王崇古西北安置那十九萬失地傭戶之事。

“大司寇在西北素有賢名,人人感念其恩德,重農桑墾荒田,興水利安小民,辦公學飭學政,倡孝悌勸民風,戒爭鬥禁偷盜,西北打了二十五年,打的千瘡百孔,終於有振奮之意了。”吳百朋在王崇古回京後,到西北深入調查研究了王崇古安置小民,給出的答案是大司寇有生民之功。

萬曆元年,吳百朋以大同總兵馬芳賄賂京官躲避長城鼎建閱視,張居正趁機窮追猛打,把王崇古趕出了朝堂,讓他回宣大堵窟窿去,吳百朋和王崇古的關係經過這件事,已經勢如水火。

但是吳百朋兩次為王崇古西北安民之功上奏,可見王崇古從京堂回到宣大後,真的在認真堵窟窿了。

王崇古當然知道悔改,就差那麼一點,他就直接被張居正給打死了,他再不改悔,那是在找死,打又打不過戚繼光,隻好做個聚斂興利的臣子求活了。

張四維之所以不知悔改,是因為付出代價的始終是楊博、王崇古,而不是他張四維,張四維第一次直麵恐懼,就拉著728人跟著他一起陪葬了。

“大司寇果然是做事的人啊。”譚綸在吳百朋的奏疏上書押,算是認可了吳百朋這本奏疏所言的內容。

吳百朋在嘉靖二十七年去江西永豐做縣令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走訪調研了。

親自去看看,親自聽一聽百姓怎麼說,是吳百朋的做事風格,幾十年如一日,他是知行合一,十分重視實踐。

“吳督撫的意思是,讓三娘子入朝來?”譚綸眉頭緊皺的說道。

吳百朋點頭說道:“想要去西寧的是俺答汗,不想讓俺答汗去西寧的是三娘子,也是大明,不給俺答汗金印,答應三娘子入朝,草原會進一步的割裂,俺答汗比土蠻汗要厲害,否則土蠻汗就不會遠遷遼東了。”

“分化,激化他們的矛盾,進而削弱他們的實力,以元輔和陛下心性,遲早要複套,複套就必然和俺答汗打一仗,俺答汗越虛弱,對大明則越有利。”

吳百朋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理由,俺答汗是名義上的大當家,而三娘子是實際上的大當家,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隨著大明國勢變得愈加激烈了起來,作為主和派的三娘子,大明還是要懷柔,但是對於入寇的俺答汗,則要威罰。

裡挑外撅,可不是朱翊鈞的專屬被動技能,是大明讀書人的被動技能。

譚綸認真思忖後,十分讚同的說道:“我的意思也是準三娘子入京朝貢,主要是考慮大明今歲仍然要對土蠻汗用兵,大明眼下軍力,仍然不足以兩線作戰,很容易就會顧頭不顧腚,還是穩一穩西北方向。”

“俺答汗呢?俺答汗去西寧,真的是為了番僧?”

吳百朋搖頭說道:“不是,據深入虜營的夜不收探報,恐怕沒那麼簡單,俺答汗這次借道,有壯誌宏願,怕是要聯係西北戎狄聯合入寇甘肅等地。”

“所以,不給俺答汗金印,不讓他借道。”

吳百朋作為邊方督撫,他的表態,對於廷議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也會影響到大明的決策。

吳百朋支持不給俺答汗金印、反對不讓三娘子入朝,聲援了王崇古,王崇古現在在言官嘴裡,就是個人人嫌棄的聚斂興利的小人,和嚴嵩待遇已經幾無差彆了。

“俺答汗賊心不死啊。”譚綸麵色凝重的說道:“俺答汗和土蠻汗有沒有和解的可能?三娘子一直在為此事奔波。”

“斷無可能。”吳百朋十分確切的說道:“左右兩翼和解,俺答汗和土蠻汗必須得死一個,而且還得是一方擊敗手刃賊酋,方有可能和解,不過那時候也不是和解了,是征伐了。”

吳百朋十分肯定,左右兩翼和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俺答汗和土蠻汗是誰被誰殺死的關係。

“大明若是再和俺答汗衝突起來,吳督撫以為有幾成勝算?”戰爭販子譚綸,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最新小说: 高武:熟練度麵板助我超越天才! 重回1982小漁村 假千金被掃地出門後,大紅大紫高不可攀 還不起人情債,我隻好當她男朋友了 龍藏 開局穿人渣?慢著!我自有定奪! 陰陽和合功 出獄斷親你提的,我成醫聖你跪什麼? 穿越六零:每天萬倍獎勵太爽了 追魂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