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

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1 / 2)

張居正的方法十分的毒辣,他的奏疏裡寫了很多具體的手段,隻是張居正沒有說出來。

張居正的行為絕對稱不上善良,他也從來不標榜自己是個好人,但是廷臣們並沒有反對,能讓倭國難受一分就是一分。

大明和倭國之間,是血海深仇,是解不開的死結。

對於滅倭之事,張居正是認真的不是糊弄皇帝,而是通過各種政令,來一步步的推動決策,最最可怕的是,哪怕是張居正的這些毒計被公之於眾,被人儘皆知,也不影響這些毒計的推行,能夠助力大明滅倭。

因為這些毒計,就是無法阻攔的陽謀。

而第一條政令則是準許商舶前往倭國販賣往來。

這一條政令同樣可以讓人理解為:這是大明朝更進一步的開海。

張居正也不會因此變成什麼通倭的權奸,因為大明的商賈前往倭國販運倭銀,不是一年兩年、五年十年,是幾十年、上百年的買賣了,已經經過了百餘年的鬥爭,張居正本人不會被打到通倭一列,是因為他在解決大明一個根深蒂固的矛盾和問題,倭患。

倭患的成因十分的複雜,但總體跟開海和禁海有關,禁海並不能禁止海貿,反而讓海貿成為私門專利。

比如,眼下倭國的吹灰法,就是大明傳過去的。

而泰西使用的汞齊法,效率更高,但對勞動者危害更大。

大明這邊其實很早就注意到了汞能消化金銀成泥,用汞可以捕收粗粒礦石中的遊離金銀,形成汞齊也就是汞合金,但是汞為巨毒之物,西班牙的殖民者大量使用汞齊法提煉金銀,是因為他們有大量廉價的奴隸可以使用。

吹灰法則是利用銀鉛互溶的特性,得到銀鉛合金,通入空氣,讓鉛氧化,得到粗製的銀。

大明的商賈們常年前往倭國販賣倭銀,還要繞道到琉球,在通關文牒中不能出現任何的倭國字眼,這一次朝廷進一步開海,放開了禁令,就不用再繞道了,海商們隻會賺的更多。

海商在海上做買賣,過一道關就是脫一層皮。

“我們培養倭國的親慕友人,這番開海,大明豈不是要多很多的通倭賊人了?”馬自強發出了自己的疑惑,他不太讚同這條政令,倭國人少,大明人多,通倭賊人的絕對數量,一定會大於親慕大明的友人。

這會給大明造成很多的困擾。

到時候,通倭賊人大喊,大明倭國一家親,那豈不是貽笑四方?

萬士和則嗤笑一聲說道:“就是不開海,他們就不通倭了嗎?”

“也是。”馬自強眉頭一皺,隨後舒展開來,萬士和現在太擅長一句話結束爭論了,就是不準許大明商賈前往倭國販售,親倭通倭之人,也不會少,因為倭國的白銀產量穩定,數量最多。

商賈逐利,總是往銀子最多的地方紮堆,閩浙淮在倭的人數可不算少,比如之前的大海寇汪直。

張居正頗為驚訝的看了一眼萬士和,萬士和剛做禮部尚書的時候,那可真的是遊走在死亡的邊緣,現在已然有了幾分朝中常青樹的模樣,這對風向的轉變,實在是敏銳至極。

“前南京吏部尚書王本固上奏言事,聽聞呂宋總督帳下有海寇林阿鳳等人,請命誅殺。”張居正翻出了一本奏疏來。

王本固,曆任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曆事三朝,德高望重。

“他去過呂宋嗎?他知道呂宋的情況嗎?殷部堂費了多大的勁兒,才把呂宋打造的固若金湯,他一句話,朕就要下旨殺了林阿鳳?殷部堂要用,朕說不讓?呂宋遠在海外,起不臣之心,大明危哉。”朱翊鈞立刻表示了自己反對這條奏疏。

這本奏疏張居正專門麵呈,跟小皇帝說過其中的細節。

王本固在做浙江巡撫的時候,曾經和胡宗憲關於處置海寇汪直一事,起過矛盾和衝突。

但是最後浙江巡撫王本固大獲全勝,將汪直逮捕,最後斬首在杭州,至此倭患愈演愈烈。

胡宗憲主張剿撫並用,招安汪直,利用汪直強大的海外勢力,剿滅海盜;

而王本固嫉惡如仇,覺得海寇就是海寇,汪直妄言助大明平定倭患,不過是為了借朝廷威望,以壯自己聲勢而已。

汪直在被朝廷招安之前,在薩摩洲僭越稱王僭號曰宋,自稱曰徽王,薩摩藩三十六島,皆在汪直的控製之下。

胡宗憲親自寫信讓汪直入明,汪直入明十分的繁瑣和複雜,汪直的船到了寧波岑港外,仍然猶豫不前,在胡宗憲的勸說下,汪直才肯下船。

但是胡宗憲最後沒有保住汪直,王本固代表著朝中根深蒂固的複古派,斬殺了汪直,群龍無首的倭寇開始襲擾東南。

王本固要殺汪直帶著對小人的固執和偏見,即便是汪直從來沒有一次勾引倭寇侵擾海疆,甚至還有多次在胡宗憲手下,幫助大明水師平定倭寇的舉動,但是王本固覺得汪直這種小人,首鼠兩端,在通倭必死的大環境下,汪直被斬首了。

王本固認為汪直小人有射利之心,違海禁下海,忘中華之義,入番國為寇,僭號宋僭越自立為王,該死。

汪直被捕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死了,即便是釋放了汪直,誰能保證汪直不懷恨在心,不會勾結倭寇侵擾大明海疆?

當聽說殷正茂在呂宋重用林阿鳳的時候,王本固上奏朝廷,請求斬殺逆獠。

汪直為什麼必須死?

因為汪直的主張傷害到了大明東南沿海走私商賈的切身利益。

汪直主張朝廷放棄不合時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貿易合法化、設立海關都餉館收取關稅、浙江、福建設立市舶司,並且恢複日本的朝貢貿易關係。

這嚴重傷害到了走私商賈壟斷海貿之利,所以汪直必須死。

在隆慶二年,大明設立了月港市舶司,汪直死後多年,海貿合法化,終於在扭扭捏捏中緩緩展開。

“那林阿鳳人在呂宋,說殺就能殺?他王本固還以為是當年他殺汪直的時候嗎?”萬士和得到了風向,立刻開口附和的說道:“陛下為了保證大明和呂宋的關係,甚至不惜賜國姓,這種詔書到了呂宋,不就成了禍患的根源嗎?”

殺林阿鳳的詔書,一旦到了呂宋,殺還是不殺都是問題。

殺的話,林阿鳳手下那六七千人的招安的海寇,就會變成呂宋的內亂,甚至波及大明海疆。

不殺的話,違抗朝廷明旨,那是和大明決裂,完全依靠大明才能實現統治的總督府,立刻就會被泰西的紅毛番給打的滿地找牙,傾覆就在一瞬間。

萬士和說這是禍患的根源,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因為動亂一定會發生。

林阿鳳又不是不聽話,被招安後,也是兢兢業業,而殷正茂對林阿鳳的節製也是十分有效的,林阿鳳手下的庶弁將,基層軍官全都是殷正茂、張元勳、鄧子龍帶領的客兵充任。

“萬太宰這話說的在理。”譚綸對萬士和的說法很是認同。

譚綸、戚繼光、俞大猷作為當年的抗倭名將,清楚的知道,萬士和這話是基於曆史教訓而言,當年王本固擅自逮捕汪直,釀成了什麼樣的禍患。

汪直的海寇一家獨大,盤踞在薩摩州,徹底堵死了倭國對大明海疆的影響力,汪直一死,倭寇就像是出籠的惡犬一樣。

因為汪直的死,代表著大明徹底失去了對海疆的控製。

海瑞帶著一些玩味的表情說道:“這俗話說得好,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這坊間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金花銀,這話是說,再清廉的知府,做三年也能撈十萬金花銀。”

“這王本固官至吏部尚書,素有廉潔之美名,倒是可以查一查,是不是真的清廉。”

海瑞直接把王本固當成了反貪指標來看待了,因為他覺得這本奏疏上的沒有道理,呂宋遠在萬裡之外,王本固是怎麼搞清楚呂宋的情況,並且上奏言事兒?

楊博致仕歸鄉後,對朝中之事不聞不問,朝廷再次知道楊博消息,還是楊博病逝家中。

葛守禮搖頭說道:“這要是查出什麼來,也辦不了不是?”

大明之前不反貪,既往不咎是一條政治默認的規則,王本固就是貪得再多,也不能查辦不是?

海瑞則是笑著說道:“他為什麼可以上書言事?因為他是正二品致仕的縉紳,他為何要上這本殺林阿鳳的奏疏,這總是可以查一查。”

“如此。”葛守禮了然。

什麼時候既往可以追究?當他不收手依舊收錢辦事的時候,過去的舊賬就要拉清單處置了。

張居正繼續主持廷議,這一次是任命使者前往琉球,封尚久為王,助琉球國王平倭。

尚久不是王世子,朝廷不想冊封,拖了五年之久,但現在問題是,大明鞭長莫及,利用助琉球平倭之事,擴大大明在琉球的影響力,才是正途。

三娘子入京了,這是她第三次朝貢,在會同館驛下榻之後,她休息了一日,就迫不及待的請見了鴻臚寺卿陳學會。

“妹妹的事兒,給陳冬卿惹了不少的麻煩。”互相見禮之後,三娘子首先道歉,她把妹妹送給陳學會是為了建立一個溝通的渠道,為自己入朝做籌備。

這也是張四維兵行險著的原因之一,因為羊毛生意茲事體大,大明金國方麵已經不滿足跟西北晉黨溝通,而是想要跟朝廷直接溝通,這個妹妹其實和當初俺答汗的孫子逃入大明是一樣的,都是在製造溝通渠道。

但是三娘子這個妹妹逃回去了,搞得陳學會非常被動。

“她一個婦道人家,朝廷傾軋激烈,她怕了也是正常的。”陳學會端坐,笑著說道。

三娘子的妹妹是陳學會的外室,現在是陳學會的妾室,所以三娘子和陳學會是姻親的關係,陳學會本來打算避嫌,三娘子作為大明冊封的忠順夫人也有資格直接麵對禮部尚書馬自強。

可是張居正在廷議裡,仍然讓陳學會去接待,這就是一種保護。

“陳冬卿,乃是大丈夫也。”三娘子由衷的說道。

陳學會有些疑惑的看著三娘子,這一句顯得沒頭沒尾。

三娘子十分鄭重的說道:“我還以為妹妹命不久矣,直到昨日妹妹到會同館驛尋我,所以才說陳冬卿是大丈夫。”

三娘子對自己妹妹回到大明持有悲觀的態度,她把妹妹送回京師,其實已經做好了自己妹妹死於非命查無此人的準備,大明讀書人之狠辣,三娘子見識過很多次,為了爭權奪利,為了權力的傾軋,什麼做不出來?

三娘子的妹妹已經成為了陳學會繼續升轉的阻力,那麼為了消除阻力,死,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忠順夫人謬讚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既然入了我的家門,自然是歸我看顧。”陳學會這才明白,感情自己在這位大姨子心裡,就是這種殺人滅口的小人。


最新小说: 從日入過萬開始的財富自由之路 殺神係統之異世滅世 網戀對象是清冷校花,她私下兩副麵孔! 吾與皇座之上,萬年又萬年 韓娛之全職丈夫 豪門盛宴之婚約伴我成長 偷聽心聲後,女帝愛我如命 鑒寶:開局覺醒黃金瞳 躺平修仙:道侶修煉我變強 重生九零霸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