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

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2 / 2)

“比如靖難之役,洪武三十四年冬,成祖文皇帝揮師南下,也是一路未曾攻破堅城,三十四年冬,至直沽鎮,也就是現在的天津衛,而後行軍至滄州,一路繞開了德州、臨清,直撲東昌府,次年二月,直撲徐州,攻破徐州渡河後,靈璧之戰後,成祖文皇帝大業已成。”

“這種繞開關隘城池的做法,有很多苛刻的條件,隻要一條沒達到,就會戰敗。”

朱允炆在大明漫長的曆史上,一直是不被承認的,對朱允炆的稱呼是建文君,而對朱允炆的後人統一的稱呼是建庶人,朱允炆不被承認具體體現在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被洪武三十二年到洪武三十五年所替代。

朱翊鈞看著戚繼光欲言又止,開口問道:“既然講筵,不必顧忌。”

戚繼光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後開始開口說道:“土木堡天變後,也先派英宗皇帝親信宦官喜寧,假傳聖旨,詐開內三關之一的紫荊關,破關後,迫不及待的進入了大明的京畿。”

朱翊鈞麵色稍微變了變,怪不得戚繼光想說又沒法說。

土木堡之戰,大明堡宗皇帝,打的實在是太醜陋了,戚繼光都不知如何開口,但是講軍事,戚繼光不得不講這個案例,離得近,教育意義濃重。

“宦官喜寧破紫荊關,宦官難道還能換個主子不成?”朱翊鈞把戚繼光想說,但是沒說出來的話講了出來。

喜寧到底是瓦剌太師也先派出去的,還是堡宗派出去的?顯然,大明的臣子們也都非常清楚,宦官是沒辦法換主人的,堡宗自己親自到宣府、到大同、到京師叩門的事兒,被堡宗的親兒子明憲宗記錄的明明白白。

這話,沒人敢接。

堡宗簡直是大明皇帝的地板磚的存在。

戚繼光繼續說道:“也先入關後,分兵兩路,一路進逼居庸關,一路進逼京師,顯然,也先很清楚,繞開居庸關的做法,會讓他非常的被動,但是指揮同知趙玟和兵部右侍郎羅通,守住了居庸關,京畿守備森嚴,於少保、石亨、範廣等人,親率軍伍出城拒敵,也先本部鏖戰五日,無法攻克,隻能退兵。”

“再不退,怕是要被大明軍給整個吃下了。”

“也先退兵,至清風店被石亨伏擊,險些喪命,隻能狼狽逃跑。”

“也先剛剛大勝大明京營,士氣如虹,手握英宗皇帝這個籌碼,而大明則是京營精銳儘喪,時隻有兩萬兩萬老弱病殘,也先繞開居庸關的行為,是他心急了,如果他攻破了宣府、居庸關再入關京畿,戰爭的勝負,尚未可知。”

“繞開關隘作戰,可以視為軍事冒險,而任何的軍事冒險,都是將大明國運放到賭桌上賭。”

“十賭九輸。”

“成吉思汗那時候進攻金國,就曾經從紫荊關入關,圍困金國京畿,還攻破了居庸關,僅僅因為當時的宣府還未攻破,鎮守居庸關的大將神箭哲彆,勸成吉思汗退兵,成吉思汗聽從哲彆諫言,放棄所有占領城池,撤回了草原。”

“三年後,哲彆攻破宣府和居庸關,從此以後,金國則完全處於成吉思汗的鐵蹄之下了。”

戚繼光判斷也先是心急了,因為成吉思汗就乾過一次,繞開關隘作戰,是一種很冒險的行為,強如成吉思汗,都不敢冒險的事兒,也先選擇了冒險,土木堡的大勝,也遮蔽了也先的雙眼。

朱翊鈞看著堪輿圖,聽懂了戚繼光的講解。

你若是足夠強,自然可以千裡奔襲,如果不夠強,還是老老實實的敲掉一個關隘是一個,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繞開關隘作戰,需要幾個前提?”朱翊鈞將問題繞回了最開始戚繼光提到的繞開關隘作戰的前提條件。

“條件很多,其實歸根到底就一個,敵人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意誌,就可以長驅直入了,但凡是敵人仍有抵抗意誌,則不能成行。”戚繼光沒有拆分開來一二三點,而是選擇了直接總結。

抵抗意誌,隻要還有抵抗意誌,繞開關隘、城池的做法,都是極為愚蠢的軍事冒險。

戚繼光真的很感謝皇帝,萬曆年間作戰,從來沒人督戰催促,朱翊鈞去信,也是作為弟子,彙報自己的習武進度,偶爾嘮叨朝堂,從不催促戚繼光,也不指揮。

這對戚繼光和李成梁這樣的將領而言,那就是天大的幸運!

軍事天賦這種東西,就是老天爺賞飯吃,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皇帝坐在數百裡之外的京堂,胡亂指揮,真的能要了軍將們的命。

宋太宗趙匡義就喜歡搞陣圖指揮,什麼時候駐紮到何處,遇到敵人擺什麼陣法,哪怕河流改道,駐紮到河裡也不能變更,給老趙家打仗的武將軍兵,那都是倒血黴。

“如此。”朱翊鈞點頭說道。

“戚帥以為,侯於趙所言之事,是否能行?”朱翊鈞問起了戎事,塞外堅城,要不要建。

“臣在隆慶二年,就曾上奏言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一、可訓練騎兵;二、可與北古口互為犄角;三,進可攻退可守一如今日之大寧衛。”戚繼光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早就比侯於趙早了近十年提出了這個提議。

戚繼光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泛黃卷了邊的奏疏,這是他當年的原本,最後被否。

這不是奏疏,是戚繼光心中的意難平。

譚綸也有一本,是複套,俞大猷手裡也有一本,是大明水師,殷正茂也有一本是鑄錢,海瑞也有一本,是治安疏。

這是大明忠君體國大臣的意難平。

“為何一直沒建呢?”朱翊鈞看完了戚繼光的奏疏,奏疏上就隻有一個紅色的×,雖然這個×已經褪色了,但是格外的刺眼。

“沒錢沒糧沒人。”戚繼光言簡意賅的回答了陛下的問題,財用大虧,就是戚繼光有一萬個好主意,不也是鏡花水月嗎?

朱翊鈞財大氣粗的說道:“戚帥,咱大明現在啊,有錢了!”

“修!”

朱翊鈞摸出了朱筆,在侯於趙的奏疏上批準下章內閣準備修城之事。

“戚帥可有良址選擇?”朱翊鈞準許之後,發現侯於趙奏疏裡沒有具體的位置。

戚繼光將手中的長杆點在了一個位置,笑著說道:“陛下,這裡四通八達,易守難攻。”

戚繼光這是早有準備,來偷襲他這個十五歲的小皇帝,心心念念了這麼多年,就等著朝中有這種風力,戚繼光點的位置,在堪輿圖上叫熱河,就是後世承德的位置。

“進可攻退可守,可俯視關內,外控北虜各部,中樞鎖鑰之地。”戚繼光開始闡述自己為何選擇熱河的原因,這裡依山傍水,建城易守難攻,而且還可以對北虜各部施加影響,而且占了地盤絕對沒有虧的道理。

土地作為大明最大的生產資料,即便是不能種地,也可以放牧,還有林木資源、煤炭等等,大寧衛刨除掉盈利的桃吐山,其他的地方,即便是僅僅放羊,就可以自負盈虧了,就是精算,也不能說大寧衛入不敷出。

戚繼光思索了片刻俯首說道:“陛下,臣聽聞,熱河周圍有金礦,夜不收曾經從塞外帶回過成斤的金錠為證。”

在塞外建城,還需要一點的誘惑,而金礦,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好極好的頂級故事。

其實熱河附近還有銅礦、鐵礦、紫砂礦、磁鐵礦、石灰岩等等,但是相比較之下,用金礦去講故事,顯得更有說服力。

“啊,這後世筆杆子們,要怒斥朕為了黃金修建了城池,隨他們說去吧,下章工部督造便是。”朱翊鈞笑著說道。

戚繼光仍然要講解戎事,戚繼光不是要把陛下培養成用兵如神的猛人,而是培養成一個可以看得懂塘報的君王,這些軍將為何在前線會這麼做,陛下得看得明白,才不會被蒙蔽。

戚繼光又講了幾個案例,比如魏滅蜀,鄧艾就繞開了劍門關,取陰平小道,滅亡蜀國。

關隘是周圍幾百裡範圍的路都不好走,自然而然的形成關隘。

關隘截斷的是糧道輜重。

繞關的就代表著必須要就食於敵,精兵可以繞路,但是糧隊輜重,如何繞路?如果敵人的抵抗意誌仍然頑強,無法就食於敵,就會死於嘩變。

更加簡明扼要,就是不拔外塔去對方野區逛街。

所以,在熱河建城,戰略意義重大,而這次從大寧衛進軍全寧衛,即便是無法驅趕土蠻汗,如果這座城池建設妥當,也能令北古口的防務變得輕鬆簡單。

修城,朱翊鈞以為會比較簡單,但是萬萬沒料到,做起來非常的困難,首先督辦的人選,就是選了又選,最後誰提議誰辦事的準則,就到了周良寅的手裡。

呂調陽和王崇古,倒是想促成此事,錢大明有了,糧大明也有,唯獨沒有人。

是的,沒人。

想要吸納流民,就要打著分田的旗號,可是那地方,沒有田不說,也沒有驛路。

從喜峰口到大寧衛再到廣寧這條驛路在元時就已經修好,到了洪武年間翻修了一遍,一直到景泰年間,大寧衛的驛路都在修葺,即便是天順末年,大寧衛丟了,但是這路上還是有行商在行走。

可是從北古口到熱河這個地方,沒有舊驛路,一個窮的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個窮的連耕地都沒有的地方,怎麼吸引流民前往?拉壯丁,征勞役。

但是這和大明眼下民為邦本,善待小民的風力輿論不符,沒人敢違背政治正確,冒著天下大不韙,乾這種拉壯丁的事兒。

人從哪裡來,就成了困難的事兒。

朱翊鈞發現,對於大明而言,可耕種的土地,似乎比黃金更有吸引力。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模擬修仙,我七天速成元嬰 信步昆侖 聖武霸天 1981:開局帶女知青吃雞 修仙女配改拿龍傲天劇本 滅門當天,被陰鷙督主擄回家 還好我有練功房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麼龍! 惡雌萬人嫌?五個獸夫爭寵成癮 開局一座造化塔,我終於修成了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