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至此,隻是人間君王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三百二十五章 至此,隻是人間君王

第三百二十五章 至此,隻是人間君王(1 / 2)

一個可怕的政治生物,對於國朝是有益的,因為他權衡利弊的立場是站在了國朝這個最大的集體利益之上,而皇帝需要成為一個不顧個人榮辱的政治生物。

一個克終極難的陰影,還盤旋在了張居正的心中,他希望皇帝能夠勞逸結合,一味的勤政,會倦怠的,張居正也犯過懶。

而不務正業的朱翊鈞,在張居正回朝後,又開始了自己的不務正業,對於朝堂這個中樞而言,張居正處理政務的效率,遠超過了呂調陽,這讓朱翊鈞也輕鬆了許多。

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朱翊鈞在文華殿偏殿的不務正業,也有了新的進展。

曆時四年,在皇帝鼎力支持下,欽天監和皇家格物院共同編纂的《萬曆曆書》共計一百八十三卷,正式完成,皇家格物院院長朱載堉將曆書整理完備,準備進獻給陛下。

就在《萬曆曆書》完成的消息傳出之後,大明的儒學士們第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是反對還是不反對?

如果要反對,就要言之有物,否則輕則被皇帝訓斥,重則被流放到邊方去墾田去,周良寅現在還在會寧衛吃沙子,所以要反對,就一定要證明對方是錯的,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和關鍵。

證明朱載堉是錯的,這件事真的很難。

上一次皇家格物院落成的時候,大氣壓的實驗,大明儒學士們已經挨了一次打了,那一巴掌抽的儒學士們現在臉還疼的厲害。

皇家格物院是一個極其側重實踐的地方,朱中興那句‘行之者一,信實而已’還在皇家格物院的大門前放著。

格物院編纂的曆書,那肯定是進行了大量的實踐,一旦皇帝準許頒布,那就會成為大明新的曆法,如果曆法不準,那朱載堉這個宗親,一定會被口誅筆伐,朱載堉如此有信心,顯然是有大量的實踐在內。

儒學士們還是打聽過皇家格物院的消息,比如朱載堉在天文學裡,一直在研究光的速度。

當年朱翊鈞偶爾提起的問題,成為了朱載堉畢生追求的目標,光是有速度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土星的衛星,不會精準的出現在它應該出現的地方,而是會有一些延遲。

可是測算光的速度,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朱載堉始終沒有太好的思路去測算。

而研究光的速度,對於大明的儒學士而言,實在是太難理解了。

在一部分儒學士的眼裡,朱載堉和嘉靖年間那些個道士並沒有什麼差彆,隻不過那些道士追尋的長生之路,終究是個虛妄,而朱載堉的研究,卻是萬物無窮之理,而且是有大量實踐證明過的道。

如果不反對的話,又有些不甘心,大明曆法大統曆,其實就是胡元時候的授時曆,已經用了近三百年的時間,這裡麵有利益之爭,涉及到了兼並之事。

在萬曆年間,曆法不僅僅是一個日常使用的工具,而是一個政治工具,比如朝鮮每年都要到大明朝貢,從禮部領取大明的曆法一百套,而後到朝鮮翻印,原版隻有朝鮮的頂層才能使用,是一種特權。

這個過程中,對於天文曆法,頂層的貴族完全掌控。

在萬曆年間,天學是皇權的一種象征,也是皇權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

改變曆法,是大明新政推行到現在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這代表著皇帝將會徹底掙脫傳統禮教的束縛,成為人間至高無上的君王,這是儒學士們絕不願意看到的劇情,但它正在緩慢而堅定的發生。

反對,還是不反對,這是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儒學士們,選擇了餒弱,他們指望大明禮部和都察院能夠發力,反對皇帝的離經叛道,胡作非為。

首先是禮部沒有發力,禮部尚書馬自強上了一份賀表,算是代表禮部做出了表態,至於其他禮部官員的表態,不代表禮部。

而都察院的科道言官,則統一沉默了下來,平日裡泄泄遝遝的言官,這次出奇的安靜。

因為都察院的兩個總憲,海瑞和李幼滋明確表態,不會參與到這件事中,如果實踐檢驗,新的曆法準確無誤,那麼都察院會默認,如果實踐出現了問題,新的曆法出現了日食月食,當食不食,那麼都察院會發揮自己的作用。

禮部和都察院沉默下來,馬自強對禮部掌握不太足夠,可是再加上萬士和,那麼禮部所有人都選擇了閉嘴,萬士和這個家夥,現在的確不太好惹,連張居正在某些時候,都會被萬士和噎住。

萬曆六年七月初七,皇家格物院選了個良辰吉日,呈送了大明新的曆書。

大明舊有的曆法《大統曆》已經完全不能用了。

東漢天文學家劉洪認為,校曆之要,要在日食,同時元代陸地神仙郭守敬也曾如此描述,曆法疏密,驗在交食。

就是說,曆法準確與否,用日食和月食的推算準確度為標準。

而大明舊有的曆法《大統曆》已經當食不食,不食卻食,大明的禮部也非常為難,根據祖宗成法,當日食和月食的時候,要行日月食救護之禮。

在當下大明的天學中,通常將日食和月食認定為上天示警,昭示著人間政治的闕失,對市井小民來說,這種恐慌尤甚,而救護之禮,就是為了緩解這種惶恐的情緒。

可日食和月食無法準確推算,這種禮法,通常會被渲染為朝廷失道。

日食,則從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與其兵,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

比如在正德九年,江西巡撫陳洪謨就上奏過皇帝,說江西地麵,八月一日發生了日食,大白天的太陽消失,滿天星辰,而發生的極為突然,未行救護之禮,結果天地昏暗,人獸驚擾,咫尺之間,不能辯明,後十月有邪徒以日食鼓噪,禍亂東南,請求武宗皇帝能夠修德行。

到了嘉靖三十二年,徐栻上了一道《元旦日食修省疏》,就說:該日食的時候不日食,不該日食的時候日食,而日食為異食,在大年初一出現日食,尤為尤異,臣民見到,都覺得的憂懼,請求嘉靖帝躬身修省,關切時政以消除災變。

大明的《大統曆》不準導致救護之禮不能推行,甚至給社會造成了民亂這種危急,這是大明朝廷和地方勢要豪右都不想看到的局麵,民亂起來,這些勢要豪右家裡的土堡就是再堅固,瘋狂的烏合之眾,也會橫掃這些堅固的堡壘。

禮部非常為難,一旦有日食和月食不準確,壓力就會完全施壓到禮部的身上。

“《大統曆》中對日食和月食的推算,早已經棄之不用,在萬曆二年以後,就已經用上了德王殿下的日月交食測算法,這在基本六目,第14種第一百二十三卷。”萬士和站在文華殿上,絲毫不覺得恥辱的說道。

那時候,萬士和還是禮部尚書,欽天監在一次日食不準之後,就開始偷偷用朱載堉的法子測算日食月食了,這幾年的時間,從沒有出過差錯,禮部無法反對,言之無物的反對也就罷了,放下碗罵娘的行為,萬士和做不出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經過欽天監的實踐,新曆法就是比舊有的曆法要強。

朱載堉站在文華殿上,眉頭緊蹙的看著萬士和,這廝好生不要臉,用他的法子測算日食月食,甚至都不跟他說一聲,他還奇怪,最近四年時間,從未聽聞誤報之事。

感情這家夥,早就在偷偷摸摸的用了!

真的是臭不要臉,偷東西都一聲不吭。

萬士和也有話說,讀書人的偷叫偷嗎?

“陛下,格物院和欽天監進行了十七次的測算,從洪武年間到萬曆初年,其中觀測最為詳實,離現在最近的五次,分彆為隆慶六年六月十日的日食、萬曆三年五月十日月食、萬曆元年十二月初八月食、萬曆六年四月初二的月食,進行了測算的比較,推算的數字和觀測的數字,完全吻合。”朱載堉說了一大堆的話,對於不了解天文學的諸位明公而言,他們其實不明白這其中的意義,隻知道更加準確了一些。

可這是格物院幾年的春秋,才做出的進步,這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和數以數十萬次的計算,最終得到的結果。

朱翊鈞看著朱載堉的進《萬曆曆書》表,拿出了一個算盤,開始撥弄算盤。

大明的《大統曆》對五次日食和月食的推算時間,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偏差,甚至多次出現了誤報,也就是推測不準,而朱載堉自己本人的推算法,和觀測差距二十一分鐘,要比西法推算,準確了四十三分鐘,而大明《萬曆曆書》的推算時間,和實際觀測,完全一致。

算法的精準度上,萬曆曆書大於朱載堉本人算法,大於西法大於大統曆。

在食分、初虧、食甚、複圓的時間上,朱載堉本人推算法和西法相差不多,可集齊了格物院格物博士之力彙編的萬曆曆書,則準確無誤。

對於日食發生程度的角度,也是做到了分秒不差的地步。

“陛下,臣有勘誤,大明儒學士總是在說,萬曆曆書是泰西天學曆書,是西法,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一種說辭,即便是拋開泰西曆法不談,臣的律曆也比西法準確,這是大明的曆書,臣以為,西法不妨於兼收,諸家務取而參合。”朱載堉對這種流言頗為惱火!

萬曆曆書的修撰,是大明皇家格物院的集體努力,西法的確有一些作用,可朱載堉本人的律曆,也要比泰西更加準確一些,怎麼就可以看做是西法?

鼓噪這種風力輿論,顯然是想要反對大明新的曆法的推行。

“朕知道,朕知道,皇叔莫急,朕的禦書房裡,並沒有收到這種奏疏。”朱翊鈞笑著擺手說道。

在坊間鼓噪也就罷了,若是拿到皇帝麵前這麼攻訐萬曆曆書,朱翊鈞一定會給那個人一個大逼鬥。

大明皇家格物院,一百餘名格物博士的努力,被他們用一句西法,就給否定了,賤人、賤己、輕賤大明。

“以集體一等功賞牌規製,一體恩賞大明格物院格物博士。”朱翊鈞查看了所有的測算題目後,對朱載堉的工作,做出了最高規格的恩賞,集體一等功賞,等同於滅國功勳。

大明的滅國功勳之中,倭國的令製國不算一國,整個倭國算是一國,在五等功功賞牌的政令推行至今,這是唯一一次大明皇帝恩賞出了一等功賞。

曆法準確與否,直接決定了窮民苦力一年收成。

住在城裡的老爺少爺們,其實對種地並不了解,大明收糧食的季節,叫做搶收,不是和人搶收,而是和老天爺搶收,天氣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收成,而且崗漠地的土地極為貧瘠,收成的時間更多,搶收就成了農忙的原因之一。

節氣更加準確,代表著大明百姓們可以更加準確的安排農桑的灌溉和收獲。

種田的農戶已經忍受了朝廷的槁稅、地主的穀租、鄉賢們的朘剝私求,可如果這些糧食,因為曆法不準確,導致一年的辛苦都爛在了地裡,那才是欲哭無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悲痛。

朱翊鈞在西苑寶岐司親事農桑,也曾經到田間地頭親事農桑,這是他的不務正業,就種地這塊,十分不客氣的說,張居正都不如朱翊鈞懂得多。

朱翊鈞不認為他的恩賞過於恩厚,窮民苦力的抗風險能力幾乎沒有,失地百姓的增多,的確是縉紳們兼並所致,也有曆法不準的問題所在,曆法不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抗風險能力,直接歸零。

曆史的車輪來到了大明朝時候,皇權已經不怕勢要豪右,勢要豪右已經不是世家天下時候,能夠左右天命了,大明的皇權,唯獨怕百姓們走投無路,因為大明因此而建立。

高迎祥高闖王沒能打進京師,把大明皇帝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李自成李闖王,這第二代闖王,真的在崇禎十七年,打進了京師,滅亡了大明。


最新小说: 世子妃太撩人,侯爺淪為裙下臣 包龍圖開局滿門冤案 紅樓:無雙武力,我一人鎮天下 紅樓:穿越成為金陵首富 身份被偷後,住在短命反派手機裡 加點武聖:我砍人從來不用第二刀 怎麼都在覬覦萬人嫌反派?! 合歡宗娛樂傳媒有限公司 亂世逃荒路 成為反派的女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