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廚神贅婿!
“檢測到宿主特殊任務還未完成,是否立即繼續,係統建議完成,否則將會被抹殺。”
“我去,差點忘了。”鐘天正驚出一身的冷汗。
“這一段隻顧兒女私情了,差一點把生死之事忘了。”鐘天正內心自責不已,當即對係統說道。
“繼續任務。”
然後立即開始了做菜。
其實特殊任務的目的,在於讓宿主提升自己的廚藝,監督宿主的成長,鐘天正也是直到今天才摸清楚這個涵義,但是他總覺得係統好像在隱瞞著什麼。
缽仔糕,是廣東省的地方特色傳統糕點之一。其主料是粘米粉或澄粉、木薯澱粉,以爽滑可口、口味豐富著稱。
“還是一個菜多個不同做法好了。”鐘天正心想道。
做法一是紅豆缽仔糕他準備了粘米粉六兩,澄麵三兩,紅豆六兩,片糖八兩,水四杯。紅豆用清水浸三小時後,隔水蒸淋。粘米粉與澄麵混合,以篩隔勻。徐徐加入1杯半清水開成糊狀。片糖以2杯半清水煮溶後,與紅豆一同加入粉糊中拌勻。將準備好水粉糊倒入已掃油之碗內,猛火蒸二十分鐘即成。做法二是西米缽仔糕他準備了粘米粉160克,糖140克,西米30克,清水1又14杯,椰汁1杯。將椰汁及14杯水混合加入粘米粉中攪和成稀漿;將一杯清水及糖溶慢慢撞入粉漿中;西米用水煮至半透明,然後在冷水中稍洗;將西米加入米漿拌勻;小碗先蒸熱然後加入粉漿蒸6分鐘即可。凝結成水晶狀。(如在夏天食用,可放進冰箱冷凍效果更佳!)做法三是,準備食材粘米粉100克、糯米粉半湯匙、澄麵粉75克、砂糖或紅糖100克、水二杯約500毫升、浸透紅豆三湯匙、油少量、竹簽數支?。紅豆置沸水內用慢火煮透瀝乾候用將粉料篩勻,用半杯水拌勻成稠糊。將餘下之15杯水煮沸,加入砂糖或紅糖煮溶,趁熱撞入粉漿中,攪成滑粉漿。
體仔掃油,將粉漿倒入缽仔內至九分滿,加入紅豆,用大火蒸20分鐘後取出,稍候片刻才用竹簽挑出即可。凝結成水晶狀。(如在夏天食用,可放進冰箱冷凍效果更佳!)
做法四是蜜豆缽仔糕,準備主料缽仔糕粉、輔料清水、細砂糖、自製蜜豆、缽仔糕粉加一半清水調成粉漿糖加另一半清水煮成糖漿兩種漿趁熱混合,形成生熟粉,防止粉漿沉澱倒入缽仔碗中,灑上蜜紅豆開火上鍋,大火蒸810分鐘呈透明色涼後用牙簽轉一圈,脫模即可。
做法五是玉米缽仔糕,準備澄粉40克、紅糖50克、玉米適量、水250毫升、用100l清水開粉(澄麵和馬蹄粉一起)。另外將剩下的150l的熱水加紅糖煮開,然後倒入之前弄好的粉漿中。加上預先煮熟的玉米,放入模中,大約蒸15分鐘左右就ok。
“水晶缽仔糕製作簡單易行,乾脆一塊做了算了。”鐘天下心想。
他準備的原料有缽仔糕粉、水果濃漿、也可用濃縮果汁、白砂糖;潔淨飲用水;綠豆或紅豆等輔料。鐵鍋;蒸籠(如蒸饅頭的普通蒸籠即可);塑料盒筐(送貨可用裝蛋糕用的普通塑料筐,售賣可用塑料盒盤);專用缽仔碗(可代購);
有嘴的水壺與塑料盆桶等盛裝容器。
“我想想配方是什麼。”
“以缽仔糕粉500克(1斤)為例,白砂糖100150克(23兩),如製綠豆或紅豆糕需250300克左右,水1100克(22斤)或1200克(24斤),水果濃漿10克(有果味即可),現舉例如你第一次試驗可用缽仔糕粉50克(1兩),白砂糖1015克(23錢),水110克,水果濃漿1克。好像就是這樣。“鐘天正心想道。
他先將玉米缽仔糕、把原料按比例配方稱好,先取配方中三分之一的水燒開攪拌溶化白砂糖,待涼後與餘下的三分之二的水混勻後,倒入裝有缽仔糕粉的容器中,邊倒邊攪拌,直至完全攪拌均勻為止,然後加入極少量的水果濃漿或濃縮果汁攪勻即成粉漿待用。如製作綠豆或紅豆糕可不加果味在製作缽仔糕粉漿前,應在蒸籠的鐵鍋內放適量水燒開。蒸籠中放上缽仔碗,鍋中水燒開後關微火待用。把配好的缽仔糕粉漿再攪拌後立即裝入有嘴的手提水壺中,迅速倒入蒸籠中各個缽仔碗內,每個缽仔碗內倒入八成滿,中途應抖動、晃動水壺,以免壺中粉漿沉澱。每個蒸籠中的缽仔碗裝完粉漿後,即可加蒸籠蓋用中小火,一籠大約蒸15分鐘左右,兩籠大約20分鐘左右,三籠大約25分鐘,四籠大約30分鐘,五籠大約35分鐘。
然後是傳統的缽仔糕為廣東小吃之一缽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遠百裡,泊船就之。在華豐迂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以缽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後人采用缽仔來蒸糕之法一直傳下來,成就如今的廣東缽仔糕,以至風靡全國,甚則海內外。是一種深受年輕人和小朋友喜愛的甜品,做出來的成品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細膩嫩滑,質爽軟件而潤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來有粘韌性筋道而不粘牙,且有多種風味可供選擇,如相思紅豆味、草莓味、水蜜桃味、葡萄乾味、香芋味、玉米味,蘋果、椰絲、菠蘿、等十幾種口味。缽仔糕來自古代的農村,當時的人以白米磨漿製成的缽仔糕、白糖糕等當甜品。原來以瓦缽盛著,後來才演變成以碗仔盛,大一倍的缽仔糕。缽仔糕品種有紅豆、綠豆、哈密瓜、菠蘿、巧克力、香蕉、水蜜桃、草莓、百香果等等以款式多樣和口感“煙韌”著名的缽仔糕,和大多數美食一樣都有一些獨特的意義。“煙韌”這個粵語詞除了形容食物有韌性不易斷,還有一層意思,那便是用來形容情侶的恩愛、親密。所以缽仔糕也成了情侶拍拖時常吃的小吃。傳統老式缽仔糕21世紀已經很少見了,街邊看到的大多都是透明不那麼厚實的缽仔糕。傳統缽仔糕吃上去感覺更加地滿足實在。
“糯米雞,哎呀好久沒做了,我還記得是中國廣東地方特色點心的一種,屬於粵菜菜係,製法是在糯米裡麵放入雞肉、叉燒肉、排骨、鹹蛋黃、冬菇等餡料,然後以荷葉包實放到蒸具蒸熟。糯米雞入口充滿著荷葉的清香,咀嚼時黏牙並帶有著雞肉的肉香。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美食派係林立,光是這糯米雞就分為廣州美食和武漢美食兩種完全不同的製法。武漢的糯米雞是專指武漢小吃糯米雞,該食物由料酒、醬油和香噴噴的肉拌製的糯米飯油炸而成,是一道令食客流連忘返的傳統武漢名小吃。”鐘天正心想。
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糯米雞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古代糯米雞以糯米、瑤柱、蝦乾粒,或去骨的雞翅等作餡料精製而成。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較大,足有三四兩米,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
“現在想想,還是老式的糯米雞好吃。”鐘天正心想。
他取出新鮮大荷葉一片,糯米適量,雞肉適量,白果、板栗適量,綿線。味精、鹽、香蔥、大蒜、食用油、醬油少許。首先將糯米浸泡兩個小時左右,再取出濾乾,放入蒸鍋中蒸熟。將雞肉切成塊狀,將食用油燒熱後將雞丁放入爆炒,五分熟後將雞丁取出。將大蒜炒熟後加入雞丁,再把雞丁完全炒熟,同時放入適量味精、鹽、香蔥。白果和板栗先用白水煮熟。做好準備工作後,取出適量蒸好的糯米,在其中夾入炒好的雞丁、白果和板栗,再加入少許味精、鹽,用荷葉將糯米包好,外用綿線捆紮,使糯米完全包裹在荷葉中。最後將其置於小火上清蒸,到荷葉顏色變暗,荷葉香味已可聞到時,即可取出食用。要選擇好大而新鮮的荷葉,糯米要完全蒸糯米雞熟,將糯米裹入荷時清蒸時用小火,直至荷葉味道慢慢完全滲入糯米中。
拆開荷葉時清香撲鼻,鮮味四溢,糯米潤滑可口,雞肉味道完全滲透到糯米之中,荷葉的清香回味悠長,開胃爽口,風味獨特。糯米雞,滋補佳品,?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用荷葉製成的糯米雞,對高血脂、高血壓及肥胖症等有療效。豬腳薑,又稱雞蛋豬腳薑醋或薑醋,是一道廣東的地方傳統名菜,最具特色的女人滋補食品,屬於粵菜。在廣東,很多坐月子的女士都喜歡吃豬腳薑,因為它可以活血暖身,促進收縮,而豬腳也含有不少的鈣質。主要食材有豬腳、雞蛋、薑。因為薑能驅寒去濕、行氣活血,所以在冬冷春寒時進飲能補氣活絡、驅寒祛風、醒胃可口。
“再做個豬腳薑吧,我覺得。”鐘天正心想道。
“我記得好幾種做法,之前一直沒用學習,現在也學了算了。”鐘天正心想。
他準備了豬腳薑豬腳500g、雞蛋4、黃薑300g、甜醋1瓶、黑米醋3湯匙、冰糖適量。雞蛋生水入煲,煮8分鐘;撈起後立即浸入冷水,等待片刻;待雞蛋冷卻後小心剝去蛋殼;黃薑去皮、洗淨、切厚片、輕輕拍以拍鬆纖維更入味,然後晾乾水份;鍋內加少量油,放入薑片,小火煸炒;炒至薑片微微發乾,盛出待用;?豬腳去毛、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焯燙;豬腳變色後撈出,洗去浮沫,瀝乾多餘水份;煲中放入冰糖,倒入甜醋;再倒入黑米醋,大火煲開;
加入已經剝殼的雞蛋;再倒入炒乾的薑片,再次煲開;最後放入豬腳,大火煲開後轉中小火;煲至豬腳皮軟即可(約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