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私塾的途中,許不令腰上彆了根樹枝,以十步斬仙的劍技,一步步走向城裡。
數了下,抵達縣城外剛好一萬兩千步,十步斬仙他隻能走三步,一個來回便是八千遍。凝氣三層的體魄,不出劍隻演練,倒也遊刃有餘。
他不在乎外人眼光,路上的村民農夫卻是有些茫然。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個十二歲的少年郎,背著小竹箱,手持樹枝一通亂砍,還跑的賊快,一眨眼就沒了。
每天私塾的老夫子收工後,許不令就會到薛府和翠峰山附近觀察打探。
謀而後動。
修行一道何其漫長,那怕是萬一的事情,隻要有可能,就必然會發生。
許不令兜兜轉轉一甲子,吃過的虧不再少數,因此性格極為謹慎,沒有十成的把握絕不會妄動。
翠峰山周圍的環境、有多少人口、甚至平日買過什麼東西,都一一做好記錄,從這些蛛絲馬跡,來推算出薛家真實的情況。
每天傍晚回村,偶爾也會帶上柴米油鹽等物件,減輕雙親的負擔。
至於許家村幾個能修行的同輩孩童,許不令也在暗中觀察心性。
修行一道心性比悟性更重要,教出個不孝子孫,導致家族被滅門的事情不在少數。
許不令並非得道高人無法觀人之命數,隻能在旁邊慢慢觀察,隻要心性‘不爭不妒不怨’,基本上走不了歪路,不過這種心性來之不易,能得其中之一,為其領路也是可以的,日後成就都得看自己。
就這樣一步步來回,時間眨眼來到了年關。
三個月時間,十步斬仙走了近七十萬遍,未出一劍。
境界倒是在不知不覺中破三入四,進入成為了凝氣中期的高人。
凝氣四層,許不令曾經努力了一輩子,近乎瘋魔也沒能達到。
如今信手拈來,卻沒有了凝結氣旋時的欣喜若狂,隻剩下順其自然的風輕雲淡。
年三十這天,薛家的人會在翠峰山的莊子裡辦家宴。
許不令打探許久,知道機會來了,便以和青虛老道出門作法為由,提前三天離開了許家村。
在雀鳴山瀑布挖出了長劍,用布條包裹背在背上,單人一劍,孤身前往翠峰山。
翠峰山在陸笠縣城外西側,許不令這三個月認真打探,幾乎是一寸寸的把翠峰山周邊搜索了一遍,確保沒有潛藏的機關陣法。
十二歲的體魄倒是好用,沒人會在乎一個農家少年郎瞎逛遊。
整個翠峰山包括山腳的田地,都是薛家的產業,家主名薛懷仁,便是那在薛府門前遇見的凝氣中期修士。
陸笠縣知縣是薛懷仁的親弟弟,薛太公已經年過百歲,多年未曾顯世,外人傳言已經仙逝。
不過,許不令觀察周邊靈氣流轉,推算出山上還藏著一位修為高深的修士,想來便是那薛太公。
從這三個月的觀察來看,薛家共有四名修士,兩名初期,一名中期,一名晚期。
至於許家村四年後的屠村慘案是不是薛家所為,還沒有看出線索,得上門問上一問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