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冬哥,你這是暴利啊。”
小袁給冬哥算了一個賬。假如按資本周轉率來算,兩天一個周期,按最低的毛利率30來算,那一周,就可以賺個對本出來。這比任何高利貸都要高,相當於搶劫。
“但是,這僅限於手工個體勞動模式,如果擴大生產規模,就得進入標準化流程。遠的不說,就是備料到出貨再到銷售回款,這周期就長了。”
“那是,食品行業要擴大生產,就拉長了周轉時間,綜合資本回報率就低了。況且,時間越長,管理的難度就越大,保持質量與口味的成本就越高,最後,變成了社會平均利潤率。”
冬子反問到“社會平均利潤率,啥意思?”
“就是按銀行貸款來算,考慮通貨膨脹因素與gd增長,你如果保持在年化利潤率為10,在今天的中國,就算是平均利潤率了。當然,這是指的掙利潤,不是指毛利。要按毛利算,你至少得達到年化率15以上,才能保證不虧本。如果算上前期的設備投入及損耗,那得達到毛利20以上,你才可以賺錢。而你所說30,那也隻是保證了不虧本。”
這些細賬,冬子從來沒算過。經過小袁這一盤算,還真是門學問。
“這正是大部分個體戶,競爭不了你的原因。冬哥,你的優勢明顯。”彭總突然插話,肯定有他的一番道理。
一般個體食品行業,從做鹵菜到辦餐飲的,都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一是投資少,無法擴大,所以,規模與利潤就鎖定在發點小財的基礎之上。線性增長的困境在於,無法在規模與管理模式上躍升。二是周期拉長了,管理的難度呈幾何數級的上升,並且,表現上資本周轉慢了,所以,年化收益變小了,對外來投資者,失去了吸引力。
隻有當大老板進行大投資時,才有機會形成規模效應,這些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大老板投資時,不僅要考慮投資收益,更要考慮投資風險。從食品行業來看,投資風險是非常大的,一個衛生風險,就嚇跑了大部分投資人。因為,管理好衛生狀況,是一個科技,而不僅僅是廚師就可以拿捏得穩的。
但是,冬子卻有這兩方麵的條件。第一,冬子的原始資本積累,可以有一年內有所進步。況且,彭總當即表態,如果冬哥要增加投資,他可以想辦法,通過入股的方式,或者通過借債的方式,都行。
第二個優勢是,冬子對衛生狀況的關注,不僅是製作講究,更是在運輸與貯存方麵,已經有這方麵的考慮了。這對以後引進投資人,是一個加分項。
關於拉長周圍周期導致的利潤率下降,彭總卻並不擔心。他問冬子“你看,包裝食品,它們的保持期是多少時間呢?”
“類似的,比如武漢的精武鴨脖,分兩個月到六個月不等,這與品種和含水量有關。”冬子隻好舉出這個品牌,因為類似,所以可比。
“這就對了,你們想一想,人家保持期都要六個月,這個產品還在銷售生產,說明,六個月周轉一次,都有錢賺,你慌什麼?一年周轉兩次,隻要每次的毛利達到30,年化下來,就是60,淨利潤可以達到30到40左右,那依然是暴利啊,對不對?”
小袁與冬子這算是服氣了,從產品的保持期來推算利潤率,彭總果然是銷售專家。
“再說,利潤率雖然降低了,但你規模起來了,品牌出來了,那利潤總額,不就上來了嗎?假如你做一萬塊的生意,年化利潤是100,一年也隻掙一萬塊。但如果做一百萬的生意,年化利潤是30,那一年也掙三十萬了呢。”
這一說,連小袁都覺得非常振奮了。
“但是”彭總剛說完這個詞,小袁就跳了起來。“我就知道,你後麵有但是。”
“彆慌,從最壞處著眼,爭取最好的效果,這叫底線思維,做食品行業的。甚至不管做什麼行業的,隻要你想擴大規模,想做出牌子來,那就得有這種思維。我說的但是,既是風險,也是機遇。”
“什麼意思?”
“規模大了,管理難度呈幾何數級遞增,你想自己全麵控製,就難了。比如現在,你可以自己鹵自己賣,自己運輸自己保存。衛生與風味,你自己有把握。這是個體戶的做法,賺小錢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規模大了,就得有與你一樣能力的人,參與到操作與銷售的過程中來,你得靠製度來管理,不能親曆親為,而管理,有一個十人規模,這點,你必須注意。”
冬子與小袁就完全不懂了。
袁總給他們上了一堂管理課。所謂十人規模,意思是,最嚴格的管理,能乾人最多也能夠管住十個人的工作,這就好比部隊,一個戰鬥班,最多也就十來個人,何況,裡麵除了班長,還有副班長協助。
那麼,這就決定了,精英管理團隊,也就十個人以內了。所以,按此規律,大公司的董事會,長期開會的,也就是十人以內。各國核心內閣成員,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這不到十個人的團體內,哪怕是在團結的條件下,也得具備相應的能力與專業素質,還得在你的管理之下,這個難度是不小的。層級管理成為必然。假如你公司有一百個人,核心團隊頂多十個人,十個人下麵各管十人,那公司就分成了三個級。第一級是老板本人,第二級是核心團隊,第三級是普通員工。
分級管理,就要求有一定的規章製度。而一個企業的製度,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沒有什麼照抄的模式。適合市場的,才是最好的。
食品行業,創品牌難,守住品牌更難。守住衛生底線,已經很讓人操心了,但守住風味底線,就更為麻煩。有時,這種風味底線的堅持,會成為比實物資產更珍貴的東西。比如可口可樂,它品牌的價值,已經遠遠大過它的實物資產價值了。
“你想創立一個品牌,又想讓它走出去,那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你這不是賺錢,你這是在打江山,懂嗎?”
彭總這一但是,把小袁與冬子說得玄乎了。
“我隻是想把它做好,另外賺些錢,就這麼麻煩嗎?”
“那我問你一個問題,假如,為了保住品牌,在某些時候,不賺錢,甚至有虧損,你怎麼辦?”
“隻要能夠維持品牌,隻要我虧得起,我倒不怕。如果我品牌砸了,哪怕能賺錢,也對不起前輩,這個事,我不能做。”
“好!有你這個決心,我就放心了。”
三人正在說話,玲子與燕子都回來了。冬子趕緊介紹了彭總。而燕子看到彭總,穿著休閒的西服,跟冬子坐在床上,姿勢很隨便的樣子,覺得與她想象的不同。
她以前想象,如同彭總這種職業精英,應該是西裝筆挺,正襟危坐的人。此時,一隻腳盤在床沿,一隻腳放在地板,跟冬哥的姿勢沒什麼區彆。
“彭總好。”燕子欠了欠身,把東西放下,把手伸了出來。
而彭總馬上站起來,伸出手輕輕握了握,整個自然的笑容看著燕子“燕子好,歡迎到佛山。”
整個動作優雅禮貌,眼光真誠自然,果然是精英,不看外表,隻聽他說話與動作,就明白了。
彭總估計已經跟玲子比較熟悉了,麵向她問到“小袁沒時間帶你,你要血拚,居然把燕子帶上,人家可是長途過來的呢。”
燕子有呢吃驚“什麼血拚?”
“英語shog,買東西的意思。”冬子解釋到“你們女生逛商場,不就是拚命購物,滿血複活嗎?”
大家都笑了起來,尷尬與生疏,瞬間沒有了。
燕子洗了幾個水果,玲子削了,給大家吃,又彼此閒聊了一會。等燕子跑到洗手間時,彭總悄悄對冬子說到“冬哥,我曉得你為什麼要回容城了,值得的。”
冬子知道,自己從公司辭職的事,彭總肯定也有些不太理解。他看到燕子這個狀態,理解了冬子的選擇,這是真朋友,才說得出的話。
“袁總,謝謝嫂子呢,我在婚紗店去問過了,要不是嫂子打招呼,人家不會便宜這多呢。”
“啊?你們還有交道,我怎麼不曉得?”彭總有些茫然。
“你彭大老總哪裡管得了這些事呢?嫂子跟我們介紹的婚紗店,說那裡的婚紗最好的了。我們去看過,就是太貴,心裡想要,但又狠不下心。彭總你曉得,這個小袁,就是摳門。結果,今天,我跟燕子去看,報了嫂子的名字,人家就給我打了七折,啥麵子?”
彭總這才明白過來“哈哈,原來是這回事。你們女生的事,我不插手。但是男生的事,我倒要說說了。小袁,女生穿婚紗是最大的事情,人生唯一一次呢。你還摳門?莫說我看不起你。”
小袁摳了摳腦袋“我沒你彭總有錢,兩萬多呢,我一個月工資,去了一大半了呢。”
此時彭總對玲子以及剛從衛生間出來的燕子笑到“看看吧,這就是男人,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你們一生最大的事,他們居然舍不得一個月工資,都是些啥人哪。嫁之前,你們得好好想一下。”
大家正在笑,門鈴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