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君納悶地問道“王上,安平君是齊國人,也被齊國稱為國之棟梁。此人,怎麼去了趙國,還成為了趙國的將領。”
燕王看了一眼手中的國書道“趙國以濟東五十七城,換安平君為將,替趙出征。”
“什麼?趙國以濟東五十七座城,換安平君為將。”成安君聽到這句話,頓時感到不解。趙國經過胡服騎射之後,國力大增,猛將如雲。趙惠文王也依靠父輩留下的猛將,逐鹿中原,戰功赫赫。怎知,趙惠文王死後,趙國一個能打的人都沒有。
成安君琢磨少許,便斷定趙國大病不起,大笑道“恭喜王上。”
燕王見成安君這個時候還笑得出來,更聽不懂成安君話中的意思,問道“寡人何喜。”
“趙國以地換將,想想就覺得好笑。”成安君停了下來,又問道“王上,難道還沒有看出什麼端倪。”
燕王頓悟少許,開口問道“你的意思是說趙國無人為將?”
成安君洋洋灑灑地笑道“趙國若有將,豈會以濟東諾達的疆土,去齊國換將。每寸疆土都是先輩用血肉之軀打下來的。無論是趙成侯、趙肅侯,征戰諸侯,絕不言和;還是趙武靈王亡中山、擊三胡、築長城;或者是趙惠文王逐鹿中原,征戰諸侯。這些趙氏的君主,開疆拓土,他們是何其英雄了得。怎知,他們的後代子孫,視疆土為糞土。這豈不是趙國要敗亡的征兆嗎?”
燕王聞言,也覺得此言不錯,嘲諷道“趙國莫非真的無人,才會做出這樣愚蠢之事。寡人曾認為趙國有多強盛,卻不過如此嗎?趙武靈王亡中山、擊三胡、築長城,拓地千裡。趙惠文王沒有在父兄的偉業上再添一筆,卻也是逐鹿中原,打遍諸侯。就連虎狼的秦國,也被趙國大敗。趙武靈王之後,子孫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劇辛見燕王和成安君小看趙國,提醒道“豈非趙國無人,是年少的趙王不會用人罷了。”
劇辛是在趙武靈王沙丘宮變之後,流亡燕國。劇辛也是燕昭王時期,得力乾臣。郭隗、秦開、樂毅、劇辛被稱為燕昭王複興燕國,攻破齊國的四大能臣乾將。
郭隗、秦開已故,樂毅因被燕惠王猜忌,流亡趙國,燕惠王死後,遙無影蹤。劇辛雖有能力,但燕王因他是效忠燕惠王,故而打壓、疏遠,不重用他。然,劇辛畢竟是有才能之人,把他招致麾下,也能降服很多人。
燕王問道“趙國有人,為何以地換將。”
“趙國文友藺相如、平原君;武有馬服君、廉頗。王上莫非忘了,廉頗伐齊,勇冠諸侯。馬服君一戰敗秦,天下諸侯聞名。”劇辛知道自己不受燕王重用,語調也多了點生分,“王上,怎能說趙國無人乎?”
燕王被這些話堵得說不出一句話來。成安君大笑道“趙國雖有藺相如、平原君,還有馬服君、廉頗,又能怎樣。趙國上下以地換將,足以說明,趙國高層有人不會用。如此看來,趙國沒有明君,此乃衰敗之征兆啊!”
“不錯。”燕王有了自信,鄭重道“趙國有這麼多猛將不用,卻以地換將。趙王昏聵無能,趙國有何懼之。”
成安君接話道“想想趙武靈王,想想趙惠文王,乃趙氏真男兒。今,趙國國政,被一個女人主政。趙氏男兒,一代不如一代。趙國衰敗,正是燕國崛起之時。此時,我們不伐趙,更待何時。”
“不錯。”燕王聞言,激動不已,鬥誌高昂道“趙國落敗,正是我燕國崛起之時。”
燕國諸臣,也跟著附和,征伐趙國。劇辛見這群人,自高自大,沒把趙國放在眼中,如此下去,燕國就危險了。然,他也知道,無論自己說什麼,燕王不會聽,反而還會發怒。劇辛心裡明白,燕國會吃大虧,也不說話。
燕王是有理智,並不是頭腦發熱之人。趙國以地換將雖是愚蠢,但趙國能夠請來安平君為將,他也不能小覷。燕王冷靜下來,問道“成安君,此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成安君輕視對手,但戰略哦不能藐視對手,神色凝重道“王上,事到如今,我們和趙國隻能擴大戰事。”
“擴大戰事?”燕王想了想又道“我們的對手是安平君,不可大意。”
成安君唇角露出詭譎的微笑,鄙夷道“趙國以馬服君為將,或者以廉頗為將,我尚且懼之。今,趙國以齊人為將,有何懼之。”
燕王想了想,也不敢放鬆警惕,提醒道“安平君是名揚諸侯的名將,不可大意。”
成安君豪言道“王上,此戰,我們必須打。打,必須勝。否則,安平君就會成為燕國的噩夢。我們永遠籠罩在這團烏雲之中,走不出來。燕國要崛起,我們就要戰勝安平君。我們要讓燕國的威名,傳遍中原。”
“好。”燕王神色激動道“成安君之語,正是寡人所想。成安君打算如何教訓安平君,助寡人崛起燕國。”
“臣派高陽君南下,攻伐趙國是沒有問題的。今,趙國以安平君為將,率軍五萬,支援代郡。代郡有十萬之眾,已經是難啃的骨頭。加之邯鄲五萬之眾,想要獲勝,就隻有一個辦法。我們增兵十萬,定能擊敗趙國。”
“好,寡人就派十萬雄兵,支援高陽君奪下代郡,擊敗趙國。”燕王看著朝臣又問道“何人願意領兵,助高陽君擊敗趙國,助寡人建立開疆拓土之功。”
成安君見眾人被安平君嚇破了膽色,無人願出戰,主動請纓道“臣,願往。”
“好。成安君不愧是寡人的賢臣,替寡人分憂。”燕王厲聲道“寡人的功業就拜托給成安君了。”
“喏。”成安君躬身領命,轉身走出大殿,前往軍營,點好兵馬,迅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