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英烈傳!
秦國攻破韓國韓陘、城汾等太行以西五座城池,並斬首韓國近六萬的敗報,送回韓都新鄭。韓國慘敗,韓國君臣舉國震動,人心惶惶。韓相等人雖也預料到這個結果,卻沒想到,敗得這麼慘,這麼快。
韓王然大怒道“秦國奪我韓陘、城汾,斬首我軍將士六萬。我太行以西的疆土,儘歸秦國。寡人繼位至今,何曾有如此大敗。”
諸臣皆道“臣等無能,讓王上受辱。”
此戰,將韓王然抗秦的信心,擊得粉碎。也將他在國內推行以‘術’治國的成果,毀於一旦。血的教訓,讓韓王然清醒地意識不能高估自己,輕視敵人。隻是,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是用了數萬人的生命和百裡疆土為代價。
韓王然看著殿中的大臣,問道“申韞何在。”
韓相回道“大司徒正在太行布防,阻截秦軍。”
韓王然又問道“韓章、張澤,何在。”
韓相道“韓章將軍在城破之時,以身殉國。張澤將軍與大司徒聯手布防抗秦。”
韓王然忍住心中的悲痛,腦海又想起一個人,追問道“韓差如何。”
韓相自然知道韓差沒有死,反而還享受秦人的高官厚祿。然,韓相卻沒有說話。大司空見無人應答,想必是顧忌其中的緣由,也選擇靜默不言。
韓王然見沒人搭話,喝道“有誰知道,韓差是生,還是死。”
“韓差不聽大司徒調遣,率領兩萬將士馳援韓陘,中了秦人埋伏。我兩萬男兒,瞬間皆無。韓差不思國恥,不念王恩。為了活命,竟然…”大司寇說到情急之處,竟然悲憤得說不出後麵的話來。
“講。”韓王然猜到了幾分,但他還是想要親耳聽見。
“韓差不為國戰死,反而降秦,並助秦騙開韓陘,導致韓章將軍為國捐軀。”大司寇見韓王想要知道結果,也顧不了這麼多了。
“混賬,混賬。”韓王然身體抖動得厲害,氣急道“寡人如此恩寵他,他竟然做出此等事來。”
韓相道“王上,暫且息怒。秦國與我國戰事未停,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
“寡人能怎麼辦。”韓王然陷入悲憤,亂了分寸。他想戰,又打不贏。選擇和,丟了韓氏男兒的傲骨。
一人出列道“此戰,我們大敗,損兵折將,丟城失地。秦人勢大,我們不如向秦國請和。”
朝臣見韓王然沒有反對,又出列幾人,附和道“臣等,也主張向秦國請和。”
大司寇見很多朝臣迫不及待請和,心中雖怒,臉色卻很安寧,語調平穩道“我們拿什麼向秦國求和。”
先前那人道“太行以西的疆土,已經被秦國攻破。我們不如將太行以西的疆土,獻給秦國,平息戰禍。”
“臣等附議。”
大司寇笑道“這些疆土被秦國攻破,我們拿去獻秦。秦王會答應嗎?”
一人道“這是韓國的疆土,秦王豈會不答應。”
“戰事未開之前,是我國的疆土。可,現在已經被攻破,還是韓國的疆土?”大司寇冷聲問道“你們是把秦王看得太愚蠢,還是覺得他仁慈。”
大司寇見沒人接話,又道“既然要獻疆土,隻能是沒有被秦國攻破的疆域。今,秦人攻破了太行以西,百裡之疆。要獻,也隻能獻太行以東的疆土。”
太行以東的疆土,若獻給秦國。韓國新鄭、南陽和上黨之間的聯係,隨時都可能被秦國攔腰截斷。太行之地也是韓國阻截秦國,最後的險阻要塞。獻給秦國,韓國離亡不遠了。
韓相見大司寇的表情是認真的,忙道“大司寇,太行之地,地理位置顯赫,怎能獻給秦國。”
大司寇無奈道“我們一敗,他們就吵著、嚷著割地獻秦。我們不獻,隻能與秦開戰。與秦繼續打,他們還有膽量否。”
韓相琢磨出大司寇說的是氣話,迎合道“大司寇莫要生氣,我國剛敗。沒有膽量的人,想要割地獻秦,以求和平,這能理解。可,王上和韓氏男兒都是有傲骨的,怎能為了苟存,忘了風骨。”
韓王然從悲傷之中走了出來,卻聽見諸臣,吵吵鬨鬨,亂成一團,大喊道“住口。”
諸臣見韓王發怒,頓時,安靜了下來。
“此戰失利,皆因寡人用人不善所致。寡人割地獻秦,愧對先祖,更對不起為國戰死的將士。”韓王然並沒有因為一戰之敗,喪失了抵抗的勇氣,反而還激發了他的鬥誌。
大司寇見韓王沒有因為一戰,喪失了男兒的傲骨,欣慰道“人啊!可怕的,不是跌倒。跌倒了,沒能爬起來,這才是最可怕的。”
韓相也道“秦國斬殺我國六萬男兒,占我百裡疆土。我們割地請和,上愧對先祖,下愧對百姓。我們獻地,不但不能止息兵戈,反而還會給秦王一個錯覺,那就是韓國太軟弱。”
“寡人失去的,要加倍逃回來。”韓王高聲道“不割地、不言和,與秦國決戰到底。”
大司寇高聲道“臣,願與韓國共存亡。”
韓相也道“臣,也願與韓國共存亡。”
諸臣也道“臣等附議。”
韓王然眸色明亮,語調堅定,問道“我國新敗,秦國定會攻我。諸位,接下來,我們如何才能將秦國阻擋在太行以西。”
韓相琢磨少許,應答道“太行要塞,有大司徒和張澤把守,還有五萬軍力。秦國想要攻破此地,不會那麼容易。”
韓王然相信申韞何張澤的能力,但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又問道“秦國強悍,太行也不能阻擋他們多少時日。你們老師告訴寡人,太行能阻擋秦國多久。”
韓相預估道“最多半年。”
“諸侯皆說韓國軟弱,寡人憑借太行之地,竟能阻擋秦國半年之久。”韓王然得到這個答案,大笑道“寡人敗了,也沒丟了臉麵。”
……
秦王稷正在鹹陽,等待前線送回來,敗韓的消息。他等了十幾日,仍不見秦國的大軍攻破韓國太行。然,他卻收到了來自楚國的消息…楚王橫時日不多。
秦王稷得到這個消息,良久都沒能平複心境。數十年前,他在趙武靈王和燕昭王的援助下回到秦國,成為秦王。轉眼間,他成為秦王已經四十多年。
這數十年,轉眼即逝,早已經是物非人非。秦王稷已經不知道,送走了多少的君王。
趙國的趙武靈王、趙惠文王;齊國的齊宣王、齊閔王、齊襄王;魏國的魏襄王、魏昭王;韓國的韓襄王、韓厘王;燕國燕昭王、燕惠王;楚國的楚懷王等,多少賢能的君主,在曆史長河之中,隻留下了一個名字。他們的豐功偉績,耀眼戰功,轉眼間就成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