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冷聲道“莫非,秦王的胃口是想吃掉整個韓國。”
秦使咄咄逼人的語氣道“秦國上下,皆想發兵,攻打新鄭。然,吾王不願兩國再起兵戈,隻要上黨之地。”
韓王握緊拳頭,牙呲欲裂道“寡人不給,又如何。”
“吾王得不到上黨之地,就不能平息群臣心中的怒火。如此看來,秦、韓兩國的戰火,將不會熄滅。”
“你敢威脅寡人?”韓王怒道“你不怕寡人殺了你。”
“韓王要殺我,便殺。”秦使神色不懼道“我死在韓國。秦王必會發兵,攻打新鄭。”
韓相見氣氛充滿味,插話道“上黨百裡之疆,有十七邑。秦王一下要這麼多疆土,我國不能接受。秦使能否回稟秦王,通融一下。”
“吾王說了,上黨之地,寸土不能少。”秦使道“吾王還說,韓王不給,秦國自己取之。韓王,能守住上黨之地乎?”
大司寇見韓王臉色差到了極點,也道“大使來我國,辛苦了。上黨之地,關係重大。此事,還需讓我等商議。”
“那就三日為限。”秦使下達最後通牒道“韓王若不給吾王答複,兩國隻能交戰。”
秦使撂下這句話,就大步離去。韓國君臣上下,既不想割上黨之地給秦,但又害怕秦國帶來更大的災禍。韓王聽著大臣之言,失聲道“寡人無能啊!寡人無能啊!”
韓相聽著韓王嘴上說的這幾個字,心中也感到辛酸,卻也充滿無奈。弱國無外交,隻能挨打。
大司寇見韓王說完這幾個字,黯然失色地離開了大殿。
諸臣見王上離去,也自行散去。
大司馬見那個意氣風發的韓王,早已經不見了,低聲問道“韓相,秦國如此欺我。秦王願戰,我們迎戰便是。王上之舉,丟了韓氏男兒的風骨。王上,莫非是被秦國嚇壞了。”
韓相語調平和地問道“我們一戰,丟了太行以西百裡疆土,被斬首六萬;再戰,丟了太行要塞,被斬首三萬;今,野王不戰而降,我國南、北疆土之間,徹底失去了聯係。現在,我們還能戰?”
“我們還有一定戰力,當然能戰?”大司馬雖知秦國兵峰強盛,也不願墮了男兒之誌。
“戰,可以。”韓相話鋒一轉,又道“若敗了,丟的就可能是新鄭,亡社稷。大司馬覺得,我們還能和秦國打下去?”
韓相和大司馬剛來到宮門,便被宦者截住。韓相來到後宮,見大司寇及幾位同僚也在。
韓王哭道“秦王,欺寡人太甚。”
韓相、大司寇等人,齊聲道“臣能無能,讓王上受辱。”
韓王問道“秦王要寡人上黨。諸位,寡人該如何。”
大司馬道“王上,上黨之地不能割給秦國。”
韓王問道“朝堂之上,你難道沒看見?上黨之地,寡人不給,秦王就會自取。秦王如此欺我,如此欺我。”
大司寇勸道“王上,事到如今,還是要接受現實。秦王態度強硬,我們不給,兩國隻能繼續交戰。我國,不是秦國的對手。”
大司馬道“王上,上黨之地,不能割給秦國。秦國得上黨之地,實力增強。我國失上黨,便會國弱。趁著,我國還有戰力,我們應該與秦國血戰到底。如此,不負男兒之軀。”
“打,打,打。”大司寇道“我們打的贏秦國?秦國占據野王,我們與北疆,徹底失去聯係。今,戰場主動權,掌握在秦國手中,並不是我們說了就算。”
韓相溫和道“我們不答應,秦得之,也不能名正言順。我們若答應了,上黨之地就真的屬於秦國,而不屬於我國。”
韓王哭道“國恥啊!國恥啊!”
“臣等無能。”
韓王淒涼道“寡人何嘗不知,上黨之地,不能割給秦國。寡人也知,韓國沒有上黨,便會國弱民疲。寡人更知,秦國得到上黨,我國案板上的魚肉,任秦宰割。可,寡人又有什麼辦法。不獻,兩國繼續交兵。秦國亡我社稷,寡人就會成為千古的罪人。”
韓王擔心的不是上黨之地去、留,也不是想著擊秦複疆。此刻,他擔心的是秦國會不會出兵新鄭,亡韓之社稷。他,會不會成為亡國之君。他若能以上黨之地,止息兵戈,保存新鄭。對韓王而言,失去上黨是小,保存江山社稷才是大。君子之道,注重取舍。以小存大,又何嘗不可。
諸臣也知,身為君王最害怕的是什麼,請罪道“臣等無能啊!”
“你們告訴寡人,還有什麼辦法嗎?”
“王上,臣有個主意。我們不把上黨割給秦國,也能平息戰禍。”
韓王往人群之中看去,也不認識說話之人,但聽他有辦法,忙問道“你有什麼主意。”
“我們可以將上黨劃一部分給趙國,再劃一部分給魏國。魏、趙得到我國疆土,定會援助我們擊秦。秦國見魏、趙出兵,必會撤軍,國難可解。”
“你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韓相道“魏、趙豈不知我國的用意。”
“我們無論是將上黨之地,割給魏、趙,還是獻給秦國。上黨之地,皆不是我國的疆土。魏、趙得其疆土,不出兵又該如何應對?秦國見我們將疆土送給魏、趙,也會伐我。上黨之地,處置不慎。我國就會被秦、趙、魏三國攻伐。”大司寇道“王上,臣也覺得此計,不可行。”
韓王本以為有計策退秦,還能保存韓國的顏麵。今,大臣都反對。又讓他的希望,轉眼成空。
“寡人割地給魏、趙,我國還是會挨揍。上黨之地,不僅是我國的門戶,同時也是魏、趙的門戶。”韓王想起秦伐韓之時,魏、趙兩國的態度,心中湧出恨意,“魏、趙不幫寡人擊秦,寡人也會讓他們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