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臣,舉薦不當,連累韓國。請,王上責罰。”
韓王看著他,憤色道“你是有罪。你以為寡人不敢責罰你。”
“臣之罪,臣無話可說。”韓相又道“馮亭獻地,乃他一人所為。其,子孫有何罪。王上要泄恨,殺臣即可。請王上,不要殃及池魚。”
韓王咆哮道“你以為寡人不敢殺你?”
大司馬見韓王比憤怒怒衝昏了頭,已經失去了理智。若韓相被殺、馮亭子孫被誅,韓國就會徹底亂了,大聲喊道“馮亭獻地,趙國納之,已經成為事實。王上,我們現在不是追究這件事是誰的責任,也不是殺了誰,來泄恨。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想辦法,如何迎接暴風雨。”
韓相答應了要護衛馮亭子孫周全,豈能失言,勸道“誅殺馮亭子孫,的確可以平息王上憤怒。諸位想過沒有,誅殺之後,我國又會麵臨怎樣的處境。馮亭是趙國的華陽君,子孫被我們誅殺,豈不恨韓國。我們要迎戰秦國,又要與趙國開戰。我國,不得亡,也得亡。”
大司徒也清楚的認識到目前的局勢,韓相不能殺,馮亭子孫也不能殺,也勸慰道“韓相說得對。我們不能這樣做。”
沉默不語的大司寇,也擔憂韓王做出錯誤的政令。韓國局勢,已經不容樂觀。韓王若走錯一步,韓國的國運算是走到頭了。
大司徒也道“韓國國力孱弱,迎戰秦國,已經是捉襟見肘。我們殺了馮亭子孫,趙國以此為由,替他報仇。魏、楚兩國見能夠分一杯羹,也會伐我韓國。我國,離亡國之日不遠了。”
韓王見馮亭背叛了他,還不能殺他子孫泄恨,落寞地問道“你們告訴寡人,應該怎麼做。”
安陽君道“我們將上黨獻給秦國,秦國得不到土地,便會攻打我國。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戰秦國。”
韓王指著邯鄲的方向,怒吼道“寡人將上黨獻給秦國,是趙國奪走了上黨。秦國不打趙國,怎能攻打我國。秦國要出氣,去找趙國,與韓國何乾。”
安陽君道“秦國,不敢欺趙,隻能伐我泄恨。”
大司寇也道“臣也覺得安陽君說的在理。秦國得不到上黨,必會將怒氣,轉移到王上身上。我國和秦國一戰,在所難免啊!”
韓王問道“我國還有軍力迎戰秦國?”
韓相道“不打,等待我們的結局,隻是亡國。打,還有一線生機。事到如今,我們隻能背水一戰?”
大司寇見沒有退路,也道“王上,我們沒有辦法,隻能和秦國繼續打了。”
大司徒也道“我們沒有退路,隻能開戰。”
大司馬高聲道“臣,願與韓國共存亡。”
眾人也高呼道“臣等亦然。”
“罷了,罷了。如諸位所言,寡人不殺馮亭子孫。”韓王起身,淩亂地步伐,走向王座,轉過身來,坐了下去,又道“如今,我們沒有選擇,也沒有退路。我們隻能與秦國血戰到底。大司馬,你負責,調遣所有可戰之人,隨時做好與秦國開戰的準備。”
“喏。”
韓王又道“安陽君,你去秦國,告訴秦王。趙國接納上黨,與寡人無關。”
“喏。”
韓王麵對諸臣,又道“你們哭,又有什麼用,能夠挽救韓國殘破的江山。諸位,國難當頭,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韓國能否轉危為安,就靠我們?”
馮亭剛回到韓國,罵聲便是一片。
馮亭見韓相守住了誓言,保住了他的子孫,也倍感欣慰。馮亭知道,他獻地之舉,就會留下罵名。為了韓國江山社稷,他寧可背上罵名。
韓相坐在庭院,卻見馮亭來訪,問道“韓國上下都恨透了你。你還回來乾什麼。”
馮亭謝道“韓國是我母國,我自然要回來。我知道,我行之事,定會留下罵名。”
韓相道“你做這件事之前,我就曾告誡過你。你現在,可有後悔。”
馮亭道“能守住韓國,留下罵名,又有什麼關係。我選擇了,就不會後悔。”
“好,不愧是我韓氏子孫。”韓相道“趙國接納上黨,總算卷入了這場戰爭。你的計策,也成功了。有生之年,我們也算為韓國,最後做了點事。”
“謝,韓相,護我子孫。”
“你是韓國的英雄。我怎可見英雄無後。”韓相又道“如今,你在韓國不能立足。說吧!還有什麼心願,要我幫忙。”
“我想麵見王上。”
“此事,我來安排。”
韓相帶著馮亭,進入王宮,麵見韓王。韓王見了馮亭,勃然大怒道“你為何要背叛寡人。”
馮亭請罪道“臣,有負王恩。請回來,就是請王上治罪。”
韓王道“你以為,寡人不敢殺了你。”
“臣有罪。王上殺臣,臣無怨無悔。請,王上,放過臣的子孫。”
“寡人讓你去上黨善後,你為何背著寡人,將上黨獻給趙國。你不是說,有辦法替寡人出氣,欺負秦國。你的辦法,就是讓我國陷入絕境。”
“臣,有罪。”
“你已經是趙國的華陽君,還回來乾什麼。”
“飛鳥知故鄉,韓國是臣的家,臣豈能不回來。”
“好一句,飛鳥知故鄉。”韓王咄咄逼問道“你就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家?”
“臣,有罪。”
“馮亭,寡人原諒你了。”
韓王本以為見到馮亭,會拔出長劍殺了他。可,見了馮亭,他卻沒有殺了他,反而還說了這麼多話。韓王靜下心來,也想了想,馮亭為何會將上黨獻給趙國。
韓相也將這些事,告知了韓王。韓王得知,才發現馮亭那顆赤誠之心,不曾改變。隻是,美名和罵名,他選擇了後者。
馮亭道“請,王上殺了臣,以泄心中之恨。”
“你為韓國做的事,寡人都知道了。”韓王看著他,又道“世人都希望留下美名,流傳千古。你卻為了寡人,為了韓國,選擇了罵名。寡人割上黨,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臣民。你將上黨獻給趙國,不僅轉移了寡人的罵名,還讓秦國不能得償所願。”
韓王行禮道“馮亭,請受寡人一拜。”
馮亭忙道“臣,不敢。”
“你為寡人背負了一生的罵名,這一拜,理應如此。”韓王又道“你走吧!寡人以後也不能見你。你是趙國的華陽君,也是韓氏男兒。孟嘗君去秦為相,齊王說飛鳥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寡人將這句話,送給你。”
“臣,銘記於心。”
韓王叮囑道“寡人希望你,成為望諸君樂毅、都長君田單,那樣的人,為了母國和趙國和平奔走。如此,寡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