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英烈傳!
韓王派陽城君去秦國,以割上黨為代價,止息兵戈。陽城君來到秦國鹹陽,麵見秦王稷。秦王稷聽說韓國派陽城君前割地求和,心中歡喜的同時,也鄙視韓王的懦弱。
秦王稷為了在陽城君麵前,彰顯秦國的國力,以達到震懾韓國的目的,進而在和談之中,取得更大的優勢。秦王稷讓範雎率領大秦威武之師,以盛大儀式,迎接陽城君。
陽城君剛抵達鹹陽宮,便聽到一聲雷喝之音,“宣,韓國使臣,入殿。”
一道又一道虎喝之音,傳出大殿。三江將士也跟著高呼,“宣,韓國使臣,入殿。”
陽城君聽著秦國數十萬之音,看著秦國數十萬將士強悍的陣容。陽城君頓時感到秦國的強大和可怕。陽城君也被秦國強大的氣勢,震懾住。頓時,被嚇得,額頭上汗如雨下。
陽城君朝大殿走去,每走一步,步履沉重難行。陽城君心道“這就是虎狼之國,虎狼之師。”
秦國宮衛將士,見陽城君抵達大殿,高喝道“韓國使臣,麵見吾王。”
陽城君被這突然其來的聲音一嚇,頓時,六神無主,瑟瑟發抖走進秦國大殿。秦國文臣武將,見韓國使者,瑟瑟發抖,皆發出爽朗般的嘲笑。殿門離秦王王座,距離也不算遠。然,這段路是陽城君走過,最艱難的路。
陽城君伴隨秦國朝臣的嘲笑聲,走到大殿中間,行禮道“韓國使臣,拜見秦王。”
秦王稷見韓國使臣陽城君被秦國強大的氣勢震懾住,連說話的語氣都透露出緊張,輕問道“秦、韓兩國正在交戰。韓國使臣,來我秦國做甚。”
陽城君忙道“外臣,奉吾王之令,前來秦國議和。”
“議和。”秦王稷笑著對文臣武將,淡淡地問道“諸位,韓國議和,你們怎麼看。”
秦國朝臣齊聲道“絕不答應。”
秦王稷張開手,語調輕蔑道“你聽見了,這是大秦將士的態度。你覺得,寡人會答應與韓國議和。”
陽城君被秦王稷及秦國朝臣的氣勢,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範雎笑道“韓王見了我秦師,竟敢選擇抵抗。區區韓國,安敢阻我秦師。韓王被我國教訓了,才想到求和,是不是晚了。”
秦王稷輕笑道“韓國是戰敗國,豈有資格,與我國議和。韓王豈不知與寡人作對,有什麼下場。”
陽城君語調顫抖道“吾王抵抗秦國,自知,犯了大錯。吾王認識到錯誤,為了彌補秦國的損失,打算將上黨十七邑割給秦國。”
秦王稷見韓使沒有男兒氣概,更加輕視韓國,羞辱道“韓王割地,就不怕辱沒了韓氏祖宗的英明。”
麵對羞辱,韓臣也不還擊,以弱姿態道“請秦王納上黨。”
“韓王不割上黨給寡人。寡人也有能力取之。”秦王稷問道“寡人,拒絕納上黨,韓王睡不安穩吧!”
秦國朝臣見秦王大笑,也跟著大笑。
陽城君倍感壓力,又道“請,秦王納地。”
秦王稷教訓了韓臣,也出了胸中之氣。秦王稷見韓使麵對羞辱,竟然不敢還之。尤其可見,韓國是多麼脆弱。秦王稷見韓王派這樣膽小的人來秦國,丟儘臉麵,也不知道韓王是如何想的。
然,秦王稷冷靜下來,又想了少許。韓使能夠坦然接受屈辱,而不怒色,他的心胸和氣量不可估量。
秦國和韓國打了三年,秦國雖取得了可觀的戰果。但,戰爭持續下去,對秦國也不利。尤其是齊國、楚國,態度不明;魏、趙兩國糧草、兵力調動頻繁,又在邊境囤積大量的軍力。秦國過分緊逼,也會導致韓國上下舉國而戰。
秦王稷見韓王割上黨,不僅達到了出兵伐韓的目的,還能守住戰果,話鋒轉變道“韓王以上黨獻給寡人,總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罷!韓王認知到錯誤,寡人也給他一個麵子。上黨,寡人笑納了。”
陽城君得到秦王這個答案,高呼道“謝,秦王納地。”
秦國朝臣賀道“恭喜,吾王,再添疆土。祝我大秦,千秋萬歲。”
陽城君從大袖之中,取出堪輿圖,高舉過頭顱,郎聲道“這是吾國上黨郡的堪輿圖,獻,秦王。”
秦王稷喊道“還不快把韓國上黨郡的堪輿圖,拿來給寡人看看。”
宦者令聞言,快步來到陽城君麵前,取過堪輿圖。又快步來到秦王麵前,躬身遞上。待秦王取過堪輿圖之後,宦者令躬身退了下去。
秦王稷拿起堪輿圖,緩慢展開。秦王稷看著堪輿圖上新開拓的疆域,內心澎湃不已。秦國建國至今,已有數百年。秦國的步伐,總算踏進了上黨要塞。
上黨與天為鄰,號稱天下之脊。可俯瞰中州,肘臂河東、並州,乃三晉咽喉,地勢險要。
秦得上黨,向北伐趙國舊都晉陽,切斷雲中、雁門、代與邯鄲之間的聯係。向東可以伐邯鄲,俯視魏大梁、韓新鄭,染指中原,以爭天下。秦國得上黨,便能劍指中原,以成霸業。
秦王稷看著手中的堪輿圖,想著自己即將建立的千秋功業,熱血上湧,右手將堪輿圖舉過頭頂,高聲道“祝我大秦,千秋萬歲。”
秦國朝臣齊聲高呼道“祝我大秦,千秋萬歲。”
正當,秦國君臣慶賀,得上黨,建霸業之時。陽城君唇角露出一瞬即逝,詭異的微笑。
秦國朝臣見秦王示意,頓時,又安靜了下來。
秦王稷又看了堪輿圖一眼,將他放在一邊,又道“韓使獻地,寡人欣慰。來人,送韓使下去,美酒佳肴,不可怠慢。”
陽城君高聲道“謝,秦王。”
秦王見陽城君畢恭畢敬離去,問道“我們花了三年,攻破韓國汾城、韓陘,又破了韓國太行要塞。我們占據野王,切斷上黨和新鄭之間的聯係。韓王割上黨,寡人納之。我國得了上黨,離建立霸業又進了一步。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