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
大克裡姆林宮是克裡姆林宮中的主要建築之一。
克裡姆林宮牆內,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裡姆林宮,1839~1849年在舊宮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
大克裡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築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
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物的紫銅圓頂,達13米,並立有旗杆,節假日則升國旗。
大克裡姆林宮內部呈長方形,樓上有露台環繞的總麵積達2萬平方米的700個廳室。
從前,第一層除了處理政務的處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宮室,白色寬闊的樓梯通往二層各廳。
這裡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捷琳娜大廳,從前還有安德烈耶夫大廳,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
如果對於第一次來克裡姆林宮的遊客來說,這裡是風景優美的文化聖地。
不過要是換成天天來這裡的政府工作人員,那肯定是平平無奇了。
也隻有布哈林能夠每次都能從相同的地方發現不同的美。
不過今天,哪怕是善於發現美的布哈林也無心欣賞這些美景了。
就在剛剛,他跟斯大林發生了一場爭吵,之前還聯手擊敗了以季諾維也夫為首的反對派聯盟的斯布聯盟,此刻似乎在解決了共同的敵人後立刻出現了裂痕。
今天,斯大林召見布哈林是打算跟他談談關於新經濟政策的看法。
本來,以斯大林的性子,他絕對不會在做好擊敗對手的準備前露出任何進攻意圖的。
但是由於之前跟克魯普斯卡婭和基洛夫的談話,多多少少還是影響了斯大林。
他決定坦誠一點,於是在今天早晨跟布哈林開誠布公地談了一談。
結果這不談還好,越談布哈林心裡越是心驚,他發現他和斯大林對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有著巨大的分歧。
斯大林跟布哈林的分歧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關於新經濟政策
斯大林認為,新經濟政策足”在保證國家對市場起調節作用的條件下容許私人貿易在一定限度,一定範圍內的自由”。
而布哈林認為,新經濟政策遠不是貿易自由問題,它的最深刻意義在於”開辟了各種經濟力量、各種經濟成分互相繁榮的可能性”,使經濟在這個基礎上得到發展。
“找到了小生產者的私人科益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整個事業之間的正確結合”的途徑。
與此同時,在斯大林看來,新經濟政策不過是一項暫時的政策,而布哈林認為,這是“在經濟戰線上采取的一個偉大,持續多年的戰略行動”。
二、關於市場關係問題
布哈林認為,搞商品生產,“最重要的就是市場關係”,要通過”加速周轉,擴大市場,在這個基礎上擴大生產”,這就是發展生產的道路。
斯大林認為,布哈林的意見是使市場”常態化”想蓬漸取消國家對市場的調節作用,是”向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讓步”。
其結果必然是”同工人階級和農村中力量單薄的階層破裂,同城鄉富有階層結合”。
三、關於工業化和優先發展重工業
斯大林強調”工業是社會主義的基礎”。
“工業化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道路,”資本主義包圍和經濟上技術上落後的國內外條件迫使蘇聯”高速度地發展工業”,而且“一有可能就加快這種速度”。
布哈林則強調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要考慮農民問題。
”工業化政策不僅不要同農民發生決裂,相反地要同農民結成聯盟”。
要保持一定的建設速度,但速度不能過高,“不能繃得太緊”。
要看到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基礎之間不協調一致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