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要反擊,也簡單的很,唇槍舌劍,提筆殺人,豈不快哉?
但杜預被隱者醍醐灌頂,才情大作,興之所至,有興發如狂、要立言立功立德!
“賈玉,你可知文心否?”
杜預的問題,把滿心殺意的賈玉、王倫等人問愣了!
“文心?”
天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這荒郊野外,我們正要殺人,他給我們提這種事作甚?
王倫冷笑:“文心,我不知道,但很想與杜兄好好親近一番。”
賈玉為了吸引杜預注意力,也假模假樣邀戰道:“杜兄,早就聽聞杜預辯才無雙,你我既然書山邂逅,何不在這書山之巔,進行一場坐而論道?好好辯一辯文心?”
他邀請杜預論辯是假,想讓杜預放下戒心,帶人趁機接近杜預,圍攻杜預,將杜預害死是真。
杜預的詩詞才氣之強,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連從魔君石中突圍而出的魔君,都被他以詩詞打敗了!
就問,誰不怕?
哪怕賈玉、王倫都是天下知名的讀書人,上等門閥子弟,也毫無
把握能打敗杜預。
要想不讓杜預詩詞發威,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不讓他有機會作詩。
以卑鄙下流、陰險齷齪的手段,近距離偷襲杜預。
隻有靠的足夠近,暴起發難,讓杜預無暇作詩,才好將他擊敗。
賈玉假仁假義,邀請杜預“坐而論道”。
眾人一聽,都來了精神。
“【坐而論道】?好啊!”
“我等士族,最愛坐而論道。”
“在書山之巔,坐而論道,評頭論足,不亦人生快事乎?”
“杜預,你該不會不敢吧?”
何為坐而論道?
這典故源自孔子。他回到魯國後,專心著述,開壇講學,與弟子們坐而論道,弟子達3000人。
坐而論道已經變成了一種群體論辯的儀式。為首者坐在上首,論辯者環坐兩側,往往要清談數日,不舍晝夜才算儘興。
而在上等士族門閥中,早已形成了空談、清談的習慣,稱為“魏晉之風”,士人們最喜歡坐而論道,誇誇其談,甚至六藝中【禮】說:“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意思王公崇尚論道,而不推崇行動,認為那是士大夫執行的事。
一言蔽之,如果說論辯乃是單挑,坐而論道就是群毆。
杜預笑了笑。
坐而論道?
好啊,求之不得。
他大咧咧坐下,沉聲道:“固所願,不敢請。”
王倫、賈玉等人喜形於色,對視一眼。
杜預答應就好。
坐而論道,雙方距離很近。
隻要有人將杜
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另一側之人便可趁虛而入,將他暗算。
王倫一臉壞笑,急忙招呼。
“快,大家坐下。”
“杜案首要與我們坐而論道,求之不得。”
“是啊,嘿嘿。”
“快來坐下,談談文心。”
“這話題我喜歡!”
“聽杜案首高談闊論。”
眾人不懷好意,圍著杜預坐成一圈,各懷鬼胎。
“方才,杜案首問文宮是什麼?”
“文心乃是文宮屬性之一,猶如我們的心,每個人天生都有,又有何可言之處?”
一個烏衣會秀才逼近上來,不懷好意上前道:“我乃賈充,是賈府子弟,賈玉公子的兄弟,既然杜案首你有高見,不妨論一論啊?”
他邊說邊逼近杜預。
賈充以辯論為借口,在前麵吸引杜預注意力,王倫、賈玉一眾烏衣會從另一側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撲上來,將杜預推下山崖。
殺意,肆虐。
杜預卻淡淡道:“賈充,此言差矣!”
他長身而起,對第二重文山俯身一拜,字正腔圓沉聲道:“文心者言,為文用心。涓子琴心,王孫巧心!”
這是【文心雕龍】中的序言!
《文心雕龍》,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大儒劉勰所作。
杜預很早之前看過文心雕龍,雖然記不清楚,但好在萬能的文宮早已將他所有看過的書,統統篆刻在心中,倒背如流。
杜預才能出口成章。
這句話的意思,"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
》,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他十六個字剛剛出口,經天緯地,身形暴漲,越發偉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