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做到這類,已然文成鎮國。
大明宮,金鑾殿。
大唐皇帝正麵沉如水,眉頭緊鎖,看著朝中兩派人馬,瘋狂爭吵對罵對峙。
這兩派人馬,一派是太後黨的“保守派”,極度迷信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道家學派,要求一切法先王之法,循規蹈矩,祖宗規矩半點不能改,老臣勢力大,另一派是擁護年輕皇帝的“改革派”,以一些年輕臣子為骨乾,朝氣蓬勃,可惜人微言輕。
保守派與改革派,天天在朝廷上爭鬥,表麵上為了治國理政,到底奉行黃老之學,繼續無為而治,還是勵精圖治,推行改革,實質上是權力歸屬——權力到底歸德高望重、勢力深不可測的太後,還是親政後的皇上。
這次的話題,是皇帝授意底下人,以“變法圖強”為借口,表麵要改變太後臨朝聽證時的一些規矩,實際上要奪權。
年輕皇帝本以為,自己已然親政,又布置已
久,這次“改革”定能旗開得勝。那些朝中的老頑固,也應該看清楚大勢所趨,不會再反對自己奪回權力。
他沒想到,跟老謀深算的太後比,還是嫩了點。
這次朝議商議,要仿效大秦商鞅變法,獎勵耕讀,富國強兵之策。
皇帝籌劃已久,精心準備,年輕改革派官員摩拳擦掌,各個踴躍。
“大秦與大唐的大棋局中,已占據全麵上風、壓倒性優勢。”
“過去五年,我大唐與大秦爆發三次大戰,無一勝利,全麵敗績,河東郡、河間郡均被侵占。”
“大秦以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已隱隱稱霸聖元。”
“大唐再不變革,遲早被大秦吞噬。”
“懇請皇上下定決心,早日變法圖強。”
但沒想到,保守派占據絕對上風。
一名官居一品、身穿紫袍的白發宰輔,乃是執掌朝綱、輔政老臣範相。
他,還與杜預頗有淵源——他是範仲永的遠房族爺爺。
範仲永死在杜預手中,範相也有所耳聞。
雖然範仲永算不上直係親戚,但好歹也是滁州範家族人,範相聽說頗為不喜,隻是沒顧上收拾杜預,杜預便“遊曆東南”出國去了。
範相傲然站在朝堂上,不屑一顧看向對麵改革派年輕官員,冷笑道:“皇上,黃老之學,乃是我大唐的根本,絕對更改不得。”
“我大唐太祖李淵,乃是老子李耳第三十四代嫡孫,從太原起兵,十七年得天下,故信奉黃老之術,
尊崇道法自然,以聖人之道,垂拱而治,方有如今大唐天下。”
“而太後垂簾聽政,又是先皇遺詔。皇上幼年登基,大唐朝野動蕩,人心不穩,是太後一手擎天,力挽狂瀾,主政把舵,以黃老之學,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才有大唐穩定。”
“祖宗之法,聖人之言,不可絲毫改變。”
“陛下年輕氣盛,希望勵精圖治,急於改變大唐被動局麵,我等臣子非常理解。”
“但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得啊。”
“我等輔政大臣,都是三世老臣,各個老成謀國。而對麵這些毛都沒長齊的小年輕,不過是紙上談兵的馬謖、趙括,豈可輕易托付大事?”
“先皇駕崩之時,曾經命太後垂簾聽證,還任命臣等八人做托孤大臣。這就是先王之法。”
範相噗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道:“老臣懇請皇上,定要法先王之法,繼續由太後垂簾輔政,更要秉持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不可有絲毫更改,才能永保我大唐江山社稷,保國泰民安啊。”
一眾白發蒼蒼老臣、輔政大臣,也一起跪下,齊聲道:“請皇上法先王之法!”
年輕的皇帝,眉頭緊皺,心中大聲罵娘。
倚老賣老!
老而不死是為賊!
朕過去年幼,自然應由太後垂簾聽政,但我都親政了,太後還把持權力、戀棧權勢不肯放出來,這才是問題吧?
你們這些輔政大臣,霸占權力,嘗了這麼多年甜頭也算什麼先王之法?
黃老之術?無為而治?
就是天天上朝、摸魚吹水,屁事不乾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