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亦清清一個人拖著三個渾身酸痛的“小殘廢”,顫顫巍巍的到曬穀場上集合去了。
“小亦知青,今天中午做點啥新鮮的?”在她們先到的社員問。
亦清清搖了搖頭,“沒什麼新鮮的,就是野菜團子配湯。”
“真的?”還有人不相信,“沒彆的,再來頓裹裹麵也行啊!”
“昨兒秋收第一頓,才沒摻野菜,頓頓不摻的話,後邊大家就要餓肚子了”,亦清清老老實實的說。
“泥鰍嘞?蕩裡有那麼多泥鰍,河裡還有魚呢!”還有人不甘心,白吃的野菜團子雖然也不錯,但誰不想吃點更好的呢?
“我之前上工抓蟲都害怕,哪能抓著泥鰍?魚就更彆說了,我不敢下河”,亦清清攤了攤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噗,要不要臉,巧婦,哈哈哈!”
李夢雪岔開話頭,免得彆人還老是問問問,還想大魚大肉的吃的,做夢也不能這麼做啊。
她們幾人打鬨之間,彆人插不進話來,也就隻能不甘心的放棄了。
今天的活兒還是跟昨兒一樣,大家各就各位,麵朝黃土背朝天的乾了起來。
亦清清她們也去了大食堂,今天上午也就是用玉米麵揉野菜團子。
野菜團子是鄉親們日常飯桌上非常常見的主食,每一位家庭主婦都曾經試圖在不改變材料的前提下讓野菜團子變得更好吃。
已經把野菜團子研究的透透的了。
亦清清在這上邊就不獻醜了,畢竟她也隻是會做,因為玉米麵不如小麥麵黏合好揉,她自己平常都不怎麼吃,所以沒有怎麼鑽研,可能還不如桂花嬸子她們呢!
桂花嬸子問她的時候,她就如實說了。
“沒事,會做就成”,桂花嬸子並不覺得有什麼。
小亦知青年紀輕輕,這麼能乾已經很難得了,哪能什麼都會?不會才是正常的,彆人家的姑娘都還在灶上學呢,小亦知青已經比老媳婦兒們都做的好了。
冬梅嬸子也說:“有昨兒那裹裹麵,你就算是打響了第一炮了,大家投你這一票,是賺到了。”
亦清清點點頭,看向了孫來娣。
孫來娣一愣,沒好氣的說:“看我乾啥?”
“我還以為孫嬸子會又嘲諷我一回,我好打臉呢!”亦清清好笑的說。
“……”孫來娣剁野菜剁的案板哐哐響:“我才不會上你的當了呢,你還有什麼小聰明儘管說,彆磨磨唧唧的!”
“唉”,亦清清惋惜的歎了口氣,安寧了這好些日子,省心是省心,就是有點無聊,這好不容易有個人打嘴仗了,人家就隻支棱起來了一天,這麼快就偃旗息鼓了。
“你這個促狹鬼,有啥點子快說!”桂花嬸子沒好氣的點了點亦清清的額頭。
“就不是說中午打個蛋湯嗎?想每個人都能喝上一碗,至少要煮兩大鍋,一共才五個雞蛋,可能沒幾個人能撈上一筷子”,亦清清說。
“咋滴,就這五個雞蛋,你還能讓每個人都撈上一筷子?”孫來娣嚷嚷著說。
這不癡人說夢嗎?雞蛋就那麼幾個呢,兩大鍋水,混進去影兒都沒了。
“片兒狀的蛋花當然不行,絮狀的就可以了,一個雞蛋就能打一鍋湯了”,亦清清說,“其實就是要攪散就行。”
“攪散?一下去還沒等你攪散,就成型了,你還撈起來剁碎了再放下去”,反正孫來娣是怎麼想就想象不出來。
“那你等會兒就看好了,看我是怎麼攪散的”,亦清清說道。
這不,打臉的機會不就又來了嗎?
大家一起把野菜團子捏好,上蒸籠蒸著,然後幾人把大食堂後邊地裡摘來的絲瓜削皮切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