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績領兵出發的時候開始,他便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大夏有那麼多頂級謀士,他們難道就這麼輕易的失手了?但是這種預感很快便被他拋之腦後。
畢竟大夏也不是沒有失手過,想到大夏曾經在境外失利過大唐,也就有些釋然,既然有第一次為什麼不能有第二次。
如果沒有大夏數年前第一次失利,他李績以及李世民斷然不敢貿然進兵,深怕是大夏給他們挖的大坑。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加上盼兒姐的過往以及二苟子等人的死,李績覺得這一次多半又是大夏的失誤了。
也不能說是失誤,算是天賜良機被大唐被他李績抓住了。
李績的內心還是有些激動的,畢竟這一次不同於境外600人戰役,一旦殲滅大唐和大夏邊境重鎮的那幾十萬人馬,他李績將成為遠超白起李靖等人的當世第一名將。並且大夏的一道防禦被突破,兵鋒可以深入大夏境內。
此戰若勝,當徹底奠定他李績一代名將之威名。
然而就算情報準確到這種程度,李世民也再三囑托他,萬事小心切記不可大意免得中了大夏的詭計。
畢竟大夏那群頂級謀士給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強了,甚至是恐怖了。
不到最後李績斷然不會決戰的。
就在李績思考著如何對夏作戰的時候,斥候來報。
“大將軍,大夏前鋒人馬已經靠近上陽穀了,人馬恐怕半日左右就要穿過上陽穀。”
上陽穀是大唐境內的一處險要峽穀,峽穀上方寬廣下方內側極為狹窄。並且這個地方極為炎熱,因此而得名上陽穀。
雖然這條道極為險要,但是是直通大唐長安的最近距離,並且不容易被人注意,也算是一條小道。一旦出了上陽穀一馬平川,大唐便無險可守。三日之內便可以直達長安兵臨城下。
但是沒有人敢如此嘗試,畢竟上陽穀稱為兵家墳場,領兵作戰的人沒有人願意帶領大軍橫穿上陽穀,一旦被圍困上陽穀下方,敵對勢力隻需要火攻便可以困死大軍。
李績聽到斥候的來報,有些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連說了三聲。
“好!好!好!”
進了上陽穀就等於進了兵家墳場,隻需要火攻便可以兵不血刃拿下這支人馬,上陽穀常年高溫不下雨,如今的氣候又怎麼可能下雨呢。
在李績心中這一戰基本成了。此刻的他內心似乎也開始有些飄了。
“哼,裴仁基也想學那兵仙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也不知道大夏是看不起我大唐還是看不起我李績,竟然讓裴仁基掛帥。”
不過一旦被這支大軍真的暗中度過上陽穀,進入大唐腹地後果確實不堪設想。
隨後李績想到了什麼又問道斥候。
“羅士信可在裡麵?”
斥候回到。
“稟告大將軍,羅士信跟隨魏延前鋒大軍。”
對於魏延的實力李績倒是看不上。關鍵是猛將羅士信,據說可以與李元霸戰上一戰,如果能夠收服這樣猛將,於大唐而言如虎添翼。
如果不能收服羅士信,此人此戰必須死。
李績的眼神中充滿了驚喜,羅士信果然在這支先鋒人馬裡麵。嘀咕道。
“羅士信投降或者一死,應該可以重創大夏猛將質量吧。嗯~,重創有點狂了,那就算作微創大夏猛將質量。”
李績讓人埋伏在上陽穀上,準備好大量的乾草、猛火油等,並且讓人準備大量的巨石球,在上麵塗滿猛火油。這些巨石有一部分用來阻斷進入上陽穀人馬的退路的。
一旦大夏先鋒人馬徹底進入上陽穀,直接火攻弄死這支人馬。
等到大夏後續人馬進入上陽穀,就算效果不如之前那般也足夠了。
……
大唐還有大夏邊疆的某一處地方,
此刻諸葛亮準備登頂七星台,看著四周的大夏文武百官笑著說道。
“諸君且放心,今日我定向天在上陽穀上空借來大雨,助我大夏將士誘敵大計。
想那李績必定在上陽穀外圍屯兵應對裴仁基將軍的中軍。
一旦發現被困在上陽穀我大夏將士得天降大雨獲救,上陽穀人馬狼狽逃亡,李績必定不忍放下到嘴邊的肥肉,引一直人馬自上陽穀下方追殺“殘兵敗將”。
李績恐消息泄露,主力也勢必要趁裴仁基將軍沒有獲得消息前強行決戰。
到時候我等就在此坐看諸位將軍建立這曠世奇功。”
諸葛亮對於自己“借”東西的本事還是相當自信的。
然而李績等人也忽略了諸葛亮這個掛逼,畢竟能夠借來雨這是何等驚世駭俗的事情。
誰能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裡,主要諸葛亮借雨的條件也很苛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