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作為大一的上一屆,和大一的新一屆,兩屆大一同出現在校園裡,是一種彆樣的體驗。
負責新聞係的陳主任,開始給新一屆上新聞概論課,還繼續給他們上新聞另一門專業課。
校刊創辦後,林清雅開始負責審核新聞係的學生撰稿,審核完成後遞交給陳主任,稍後校刊編輯部的領導們會進行二審,再進行排版印刷。
他們首師專報,上學期共出了二期,發行後在全校都引起了熱烈討論。
其中關於時代奮鬥的主題,在全國大學校園都出了名,還上了大眾日報的頭條。
這學期在陳主任的要求下,開始加大審核力度,從雙月刊改成單月刊發行。
作為首師的一員,參與校刊的新聞工作,這是與有榮焉,這份重建的校刊專報,也將會封存在校史檔案館裡。
林清雅拿到新一期校刊後,回教室上課,新學期的課程,連講義也更新換代了。
這一節是中文係的公共課,新聞和漢語言文學兩個班都在。
林清雅,吳純如,郭超英成了班上的三劍客,上課幾乎是坐在一塊。
郭超英托腮,朝著林清雅和吳純如說:“學院那些學術社團太枯燥了。”
“我這學期反正是不想參加農村經濟研究社了,看報紙都要看吐了,什麼農村政策我都能倒背如流。”
“誒,雅雅,純如,要不我們三個,創辦一個文學社,怎麼樣?”
郭超英滿腔熱血,總覺得朋友都在大學校園裡大展拳腳了,她這種隻完成學業任務、按部就班的行為,看不到人生的價值。
大家都這麼優秀,她感覺人生渺茫啊。
林清雅輕笑,“你的想法容易,我問你,你能解決撰稿和印刷。”
郭超英笑眯眯湊過來,攀住她的肩膀說:“這不是有你嗎?我們林清雅同學,能者多勞。”
林清雅轉頭,和吳純如相視一笑。
這暑假林清雅都和吳純如待在一塊,看她桌上擺著一瓶牛奶,又心照不宣了。
林清雅輕笑,壓低聲音說:“你還沒原諒吳老師,這都送了半年的牛奶了。”
吳純如看了眼牛奶瓶,拿過來喝了口,語氣平靜地說:“這才半年,我都伺候他多少年了。”
林清雅搖頭失笑,又心血來潮地說了句:“聽說吳老師真調咱學校任教了,一個人上藝術概論和山水畫兩門課,聽美術班的小孩說,吳老師還在美院任代課老師,還挺拚的。”
吳純如頓了下,沒有再開口,又把注意力放在講義上。
林清雅轉頭又聽郭超英說起創辦文學社的消息。
“雅雅,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麼樣?你們養雞場來提供讚助,既可以在校園裡打廣告,又提供了一個文學創作平台,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也豐富了同學們的文化素養,一舉兩得。”
林清雅好笑地說:“你這小算盤打得好啊。”
“不過我們學校還沒正兒八經的文學社,你這想法倒是好,如今百廢待興,校刊重建,文學社重建,大學校園生活也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郭超英興奮地說:“那這麼說,你是同意了?”
林清雅輕笑點頭,“這樣,你寫個計劃給我。”
“我給你說怎麼寫。”
“首先是取名,文學社取名,要符合創刊特色。”
“其次是欄目,欄目板塊的形式,包括小說,連環畫,散文,現代文學,文藝理論,文學作品評論,咱們要考慮到校園內流通,不能涉及敏感題材。”
“再者就是撰稿,審核編輯和印刷了。”
“撰稿,你得去找作者,最好是有知名度的,咱們學院也算是臥虎藏龍,你可以去試試征稿。”
“審核編輯,就細分欄目編輯,小說編輯,文藝作品編輯,評論編輯,都得你去找。”
“印刷這個,我可以讓場部的宣傳負責和合作過的印刷廠溝通,就當免費讚助了。”
郭超英拿著小本本,麻溜地記下了,充滿了想乾一番大事業的動力,又激動不已。
“我都記下了,那這文學社,我們就是文學社的創始人了。”
林清雅失笑點頭。
郭超英又立馬抓住吳純如,“純如,你加入我們吧,我們三劍客,就是文學社的創始人了。”
吳純如被她軟磨硬泡,最後無奈點頭了。
“好。”
郭超英又激動道:“那我們的文學社叫什麼名字?要有文化底蘊一點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