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實,很多孩子,比楊奕那代人成熟得早,吸收信息的能力更強,而且接觸的信息也更多。
網絡有不可抹滅的功勞。
兩人終於到了計劃收購的快遞公司,隻是快遞公司的大門緊閉,上班的時間是九點,楊奕看了一眼時間,八點不到。
“還有一個小時呢?我們怎麼辦?”楊奕一時沒有打發時間的好主意,詢問舒寧。
舒寧搖頭,思索良久應道:“要不,我們去逛逛菜場吧?!”
一個城市的菜場,所包含的信息很多。
“通過菜場,我們可以了解這座城市裡人們的消費水平,以及喜好,算是為你歸國市的規劃做一個市場調查。”舒寧建議。
在舒寧的意識裡,楊奕必定回國,隻是時機未到,楊奕還在猶豫。
但總有些東西與事情,是值得楊奕惦記,並讓楊奕堅信留守國內的。
舒寧創業的壓力也很大,而且很多時候,有壓力,無人傾訴,他需要一個朋友,讓自己在這座城市裡不那麼孤單。
逛了一個小時的菜場,也是這個時候,菜場最熱鬨的時候,逛出一身汗來。
再回到快遞公司門口時,已經上班了。
順利地找到了老板,由於舒寧早有招呼,所以開門見山,沒有什麼廢話,直接帶去看倉庫。
“嘩!”
大門打開,裡麵堆滿了快件,大小不一,也比較淩亂。
“這裡麵,好幾萬件快遞,打包出售,儘快騰出倉庫就行,你們看一看,看好給一個合適的價格吧?這一年多來,這間倉庫光放著這些玩意,費老鼻子錢了!”
老板搖頭歎息。
這是一家全國性,網絡最發達的快遞,甚至從前一度處於虧損狀態,但現在已發回血了。
所以,有邊發到鄉村的無人認領的快遞,最終也返回到了這裡,才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快遞。
這快遞數量,遠超過之前的兩家快遞公司所積攢快遞的總和。
諾大的倉庫,根本不可能逐一查看,並估算出合適的價格來,就是讓楊奕估算幾十天也未必能完成。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行,謝謝老板,我們看看,一個小時之後,無論看完沒看完,我們再找你。”舒寧與老板握手道。
舒寧這是在讓老板離開,留下時間空間給他和楊奕發揮。
“行,我在辦公室,看好我們到辦公室談就可以了。”老板爽快答應,說完就轉身走了,連個人也沒給他們留下。
更不怕他們拿走快遞。
“開始吧!”舒寧從包裡取出兩望遠鏡。
這麼多快遞,無法一一查看,那麼隻能大概看看,或者叫抽樣,堆積如山的快遞,也不可能爬到中間去看,所以站高一點,用望遠鏡抽樣。
這是一個細致的工作,必需有很準的判斷力,以及估算包裹裡物品價值的能力。
楊奕和舒寧站在高處,開始預估這堆積如山的快遞。
“舒寧,這是我們最後一間快遞倉庫,搞完這個,不弄了,太累了!”楊奕一邊看,一邊與舒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