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公羊是雷霆,穀梁是雨露。”
這兩本書都是儒家經典,一個講究嚴法治世,一個教化育人。
“好!”
陸殿晨不由得大聲叫起好來,楚天翔這個總結太貼切了。
老祖猛地瞪了陸殿晨一眼,回頭又問道又問道: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隻以異。’”
“何解?”
老祖問楚天翔這段話如何解釋,這就是考教比較深層次的國學基礎了:會背誦隻是第一步,解讀第二步,最後就是實踐了。
楚天翔微微一笑,朗聲答道:
“語出論語子張篇,對這段原文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東漢大儒董仲舒,另一個是北宋朱熹,朱熹人品不堪,言不由心,我取董仲舒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
“等等!”楚秀易打斷了楚天翔的話頭,他問道:
“小夥子,你在哪兒學的?”
到現在,他還不知道這位小夥子叫什麼?是乾什麼的?那三個年輕人比這小夥子是小點,但也有限,他怎麼會這麼多?
儒家經典是四書五經,再延伸就是儒家十二篇了,看來這個小子都讀過,因為穀梁傳是最後一篇,成書最晚。
出鬼了,他才多大年紀?
北宋朱熹編撰四書五經,甚至連四書五經這個詞都是朱熹發明的,論語那段話絕大部分的人都采用朱熹的說法,他竟然知道東漢董仲舒還有一種說法,他在哪兒看到的?
穀梁傳是儒家十二篇比較晦澀難懂的一篇,而且要讀懂這個文章,首先得先讀通左傳,春秋等經典,否則根本理解不了。
四大家族的弟子,學習公羊傳,穀梁傳都得到三十歲往上,否則理解不了裡麵的微言精義。
楚天翔沒有回答,房間裡出現了短暫的冷場。
“儒家十二篇你都通讀過?”老祖問道。
“‘爾雅’未讀,教我的人‘爾雅’不熟,不肯誤人子弟,又找不到原文,故而放棄。”
“你還讀過什麼?”老祖問道。
“荀子,韓非子,其他諸子百家未曾涉獵,家境貧寒,找不到原版。”
“還有嗎?”老祖問道。
“楞嚴經,金剛經,華嚴經背過,但無良師教誨,初窺門徑。”
“道家未讀?”老祖問道。
“道家深奧,無良師引入門中。”
“你既然通讀佛經,解說一下鐘秀和慧能法師吧。”老祖拋出一個天大的難題。
在中土的佛教中,鐘秀和慧能是兩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按照哲學角度,一個客觀唯心主義,一個主觀唯心主義。
鐘秀和慧能都是唐朝初年的著名佛教高僧。
鐘秀認為求佛是需要苦修的,被稱作‘漸進’派,六祖彙能是‘頓悟’派的開山鼻祖,有詩為證: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