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通篇看完,雖然有些失望,畢竟李貞受限於這個時代,提出的方案策略中規中矩,但是他有這個勇氣,已經足以令人感到欣喜了。
此人或許可為周忱的左膀右臂,輔佐周忱完成大明商稅的改革!
一場巡視下來,朱高煦有些欣慰地點了點頭。
這次科舉大考,當真選拔出了不少賢才。
陳循、王翱、李貞等,雖然各自有著不少缺點,但是瑕不掩瑜,隻要稍加培養,就可以獨擋一麵,成為大明朝廷未來的中流砥柱!
最後,朱高煦來到了於謙身旁。
此刻於大爺正在奮筆疾書,埋頭苦乾,根本沒有注意到漢王爺的到來。
僅僅隻是看了一眼,朱高煦便差點大笑出聲。
因為於謙於廷益,竟然選了交趾布政,而且他這篇策論的核心思想,還是圍繞著整個南洋來寫!
這小子年紀雖輕,卻是誌向遠大,一門心思地蠶食南洋,廣施仁政收攏民心,將整個南洋之地納入大明版圖!
這與朱高煦的目標,不謀而合!
誌同道合,吾道不孤也!
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感到欣喜?
想著,朱高煦深深地看了一眼於謙,隨後悄悄地離開了謹身殿考場。
陳循,李貞,王翱,於謙……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大明朝從來不缺賢才乾吏,缺的隻是聖君明主!
當這些青年才俊與大侄兒朱瞻基相遇,不知會擦出什麼火花。
至少,科舉改製後,還會源源不斷地出現這等實才,替大明開疆拓土,鎮守一方,匡補時弊,燮理陰陽!
落日西下,紅霞滿天。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很快殿試結束。
三百九十九名貢士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意氣風發地從宮門列隊而出。
一走出宮門,一眾考生便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訴說著自己書寫策論時何等躊躇滿誌,揮斥方遒!
陳循急匆匆地找到於謙,低聲問道“廷益,你選的什麼主題?”
“交趾布政啊,這不是最輕鬆的嗎?”
於謙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眾人耳中。
所有人瞬間扭頭,難以置信地看著這個年輕帥小夥。
交趾布政,最簡單?
簡單你大爺啊!
你擱這兒吹牛逼呢?
於謙不理會這些人的目光,看向了陳循。
“德遵兄,悄悄告訴我,選的什麼主題?”
“農桑!”
“嘶……這是個陷阱啊!兄長寫的什麼?”
於謙慌了,急忙追問道。
農桑年年考,回回考,都被考爛了!
那狗賊漢王爺怎麼會讓你們寫農桑,像以往那樣鼓吹什麼太平盛世?!
這農桑分明指的是田地!
陳循一驚,“陷阱?為兄圍繞田地寫的……”
“哦,那沒事兒了,兄長果真英明聰慧!”
一眾考生“???”
啥?
你說啥?
不是考農桑?
考的是什麼田地?
我尼瑪的,老子心態崩了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