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抉擇?
這還用思考嗎?
性格暴躁的代王朱桂見其餘藩王還在沉思,頓時怒道“怎麼了?平日裡一個個地耀武揚威的,現在人家都打到門口來了,卻不敢吭聲了?”
“你們不敢,老子敢!”
“高煦侄兒,我代王府宗室子孫願接受新製,為我大明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聽到這話,朱高煦心中一動。
這代王朱桂雖然不是什麼好鳥,因脾氣暴躁在封地大同擅役軍民、橫征暴斂、魚肉百姓,但是架不住人家聰明,看得清大勢啊!
有了太祖十三子代王朱桂帶頭,一眾藩王也借坡下驢,紛紛點頭同意。
事到如今,他們已然彆無選擇。
要麼順著朝廷的心意,舍棄現有的一切,出去為大明開疆拓土,憑借戰功晉爵;要麼就等著被狗賊漢王爺現在清算,或者是等著被西方蠻子割頭當球踢!
很顯然,大明朝的宗親藩王都不傻,即便是那些二代三代,此刻也是熱血沸騰,嗷嗷叫著選擇了新製。
至於這十五位大明親王中,有多少人是心甘情願,又有多少人是被逼無奈,還有多少人是另有企圖,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不管如何,朱高煦的最初目的,就是將這些宗室藩王全都流放出去,讓他們去禍害海外蠻夷。
一來可以解決宗室親王人口激增給朝廷帶來的財政壓力;二來可以避免他們倚仗自身權勢魚肉百姓,為禍一方;三來放他們出去征戰沙場,也算是為大明開疆拓土……
雖然這同樣會給日後留下隱患,假以時日海外藩王中如果出現了了不得的雄主霸主,或是中央皇室遇到了朱土木這等垃圾皇帝,大明極有可能爆發出一場內戰!
但是,還是那句話,不管他們打生打死,隻要一致對外即可!
中土這鍋肉,連帶著四方夷國這碗湯,就算是打爛了,那也必須全都爛在鍋裡!
想著,朱高煦提筆在《萬國堪輿圖》上麵,圈出了三個圈。
“這是東海,現有雞籠山、琉球三國與倭國,鄭和率水師主力大軍正在征伐,誰願意前去主持大局?”
“寧王府願去!”
朱高煦話音剛落,寧王朱權便高聲答道。
倭國,這是朱權看中的地方!
畢竟倭國距離中土不遠,他完全可以將其打造成一個小中土,列土封疆,主宰一方!
甚至假以時日,若自家子孫爭氣,不是沒有反攻中土、奪回寧藩天下的可能!
“安王府願去!”
“沈王府願去!”
“韓王府願去!”
沈王朱模、安王朱楹、韓王朱衝火或紛紛出言跟上,迎著寧王朱權略帶質疑的目光,三人立馬訕笑了兩聲,以示尊敬。
他們三王地位比較尷尬,一代親王都是太祖幼子,洪武年間不得分封,建文年間遭到歧視,永樂年間才得以外放就藩。
這論感情吧,跟前麵那些藩王八竿子打不著半毛錢的感情。
所以三王就隻有耍些小聰明了,緊盯著寧王朱權。
畢竟朱權可是當年實力最強的攘夷塞王,以謀略武功著稱於世,而且東海就那麼三個小國,怎麼打也打不上幾年,他們就能繼續過安穩日子了。
朱高煦有些詫異地掃了這三王一眼,不過也沒多說什麼。
寧王朱權肯定是奔著倭國去的,讓這三王去琉球三國也剛好合適,至於雞籠山因為是未來的水師基地,必須得挑選出一個靠譜的宗親藩王。
朱高煦環顧四周,最後將目光鎖定在了楚王朱楨身上。
這家夥天資英睿,文韜武略樣樣齊備,且天性端重,洪武年間還帶兵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軍功。
“楚王,可願去征伐雞籠山?”
朱楨聞言一愣,猶豫片刻之後,還是點了點頭。
其實他的既定目標,是南洋舊港滿剌加等國。
楚王朱楨的軍事眼光,絲毫不亞於寧王朱權,他一眼就看出了蘇門答臘島的重要性。
漢王朱高煦明顯是想開啟大航海時代,日後各大帝國之間爭鋒的主要戰場,也是在水師與海洋!
控製了蘇門答臘島這個海上鎖鑰之地,那他楚王府在大明的地位,將會舉足輕重,至少隨便建立關卡收稅,都夠自己子孫後人世世代代錦衣玉食了。
但是既然漢王朱高煦主動邀請自己去坐鎮雞籠山,那也不能拂了他的興致。
雞籠山的地理位置同樣重要,朱楨猜測漢王爺這是準備將雞籠山打造成水師基地,所以才會邀請自己前去坐鎮。
倘若真是如此,那楚王府日後的權柄,比之坐鎮蘇門答臘島將更為強大!
“既然高煦侄兒相邀,楚王府去雞籠山便是!”
“隻要我楚王府尚有男丁在世一日,雞籠山一日便是大明的疆土!”
此話一出,會場氣氛瞬間就被點燃了。
朱高煦含笑點頭,對這位楚王爺生出了不少好感。
隨即他指向第二個圓圈,赫然正是中南半島。
“這是中南半島,如今上麵情況比較複雜,有老撾、緬甸、木邦等三宣六慰,還有暹羅、真臘等國,何人願意前去為我大明開疆拓土?”
此話一出,諸王有些沉默。
畢竟中南半島氣候濕熱,並且毒蟲蛇蟻密布,加之瘴氣橫行,他們還真有些不太樂意。
“代王府願去!”
眼見氣氛陷入了沉寂,朱桂大大咧咧地開口道。
“老子早就聽說那暹羅緬甸多的是大象,準備去抓幾隻騎著玩玩!”
“騎著大象衝鋒,那會是何等威猛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