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城。
一眾官員簇擁著朱高煦前行。
“太原不是向來都是膏腴之地,富庶之地嗎?”徐濱對楊榮問道:“怎麼這太原府城的民眾皆有菜色,百姓連件完好的衣服都沒有?”
楊榮聞言歎了口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肯定是太原府出問題了。
最大的可能,便是官員貪腐受賄橫征暴斂,導致地方子民艱難度日。
普通的底層民眾生活困苦,今日他總算是清晰明確地見到了。
聶興郭蘭二人則是沉默不語,以他們對自家王爺的了解,現在總算是明白了一點,王爺為何要在太原府暫時休整了。
這是有些人要倒黴了啊!
朱高煦掃了一眼這些各懷心思的太原官員,隨即淡淡道“先去驛館吧,本王有些累了,明日再赴宴。”
聽到這話,張公祝與王子豐等人隻能點了點頭,將朱高煦一行人送到了驛館,而後識趣離去。
等他們一走,朱高煦一張臉就冷了下來。
“聶興,本王記得,太原府同樣設有錦衣衛的暗線吧?”
錦衣衛的勢力,並沒有後世之人所說的那般恐怖,大多都集中在京畿重地。
不過太原卻是不同,因為這地方有著一位大明親王,晉王!
現任晉王是朱濟熿,一個頑劣殘暴的卑鄙小人。
這貨本是上初代晉王朱棡的庶子,因行為不端而不受父親朱棡的喜愛,父親因而寵愛長子朱濟熺,冊立其為晉王世子,而後承襲了晉王爵位。
朱濟熿不滿他父親寵愛其兄,又得知朱濟熺對於燕王朱棣篡位心懷不滿,就借機在朱老四麵前不斷詆毀朱濟熺。
結果就在去年,惱羞成怒的朱老四直接廢去朱濟熺的晉王爵位,將其流放去守其父的陵園,朱濟熿遂襲封晉王。
不管晉王如何變換,整個大明朝的藩王,身邊都有中央朝廷安插的錦衣衛眼線,尤其是在這山西重鎮之地,晉王府的眼線隻怕會有更多!
不過現任晉王朱濟熿正忙著趕去南洋開疆拓土,所以沒工夫搭理自己。
晉王一脈的那些破事,朱高煦也懶得去管,他現在隻是手有些癢了,想要宰幾個不聽話的貪官汙吏。
聶興當即就明白了自家王爺的意思,喬裝一陣後,轉頭就出了驛館,去聯係太原城內的錦衣衛。
錦衣衛間有著自己的聯係方式,他隻需要見到負責太原的錦衣衛百戶,就能瞬間掌握太原府城的一切隱秘!
驛館內,徐濱看向朱高煦,沉聲道“漢王殿下,你這是準備大鬨一場?”
“鬨?鬨什麼鬨?”朱高煦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本王是通情達理的文化人,又不是隻知道打打殺殺的武夫丘八,肯定是跟他們講道理嘛!”
三人“???”
啥?
文化人?
還通情達理的文化人?
我尼瑪啊,你要點臉吧你!
之前你一刀剁掉穀王朱橞的狗頭時,你怎麼不說自己是個文化人?
呸,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朱高煦毫不在意三人的異樣眼光,笑眯眯地開口道“這太原城,還真是有些意思。”
“百姓麵黃肌瘦,不隻是窮那麼簡單,本王還看到不少百姓扶著牆走路,顯然是鹽吃少了,渾身沒有氣力。”
當今天下,敢說一定能填飽肚子,時不時還能沾些葷腥的,也就隻有鳳陽與京師的農民。
鳳陽是老朱家的龍興之地,所以不用繳納賦稅,百姓子民生活過得還算滋潤。
金陵帝都就更不用多說了,畢竟是大明朝的帝都,平日裡遇上什麼大喜事,朝廷頒發什麼惠民福利,帝都附近的百姓子民就是第一個得到這些福利的。
其他地方的話,基本都是隻能勉強做到維持溫飽。
然而因為小冰河惡劣氣候的影響,大明連年天災不斷,大部分地區的百姓子民生活都是極其困苦,常常都是隻能靠稀粥充饑,尤其是北疆地區的百姓。
畢竟自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後,中土經濟中心就轉移到了南方,南方子民生活還是要好上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太原府城的子民這日子過得已經不能用差勁來形容了,簡直就是離譜!
一個個麵黃肌瘦,衣衫襤褸,宛如一群活脫脫的乞丐!
而且這還是在太原府城,可想而知太原轄製的那些縣城農村,又會是什麼樣子!
府城都如此,那農村還敢想嗎?
身為大明朝的漢王殿下,朱高煦很清楚,百姓假如吃不飽了,要餓死人了,那麼,多半就要嘯聚山林、扯旗造反了!
口號吹的再響,牛皮吹的再大,不能填飽老百姓的肚子,一切都是枉然!
老百姓如果吃不飽的話,他們就會讓你知道,什麼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張公祝等人,必須死!
“嘶……王爺的意思是……還涉及到了太原鹽商?”
徐濱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楊榮也是臉色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