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聶興很快去而複返。
“王爺,這太原城,貌似姓王了啊!”
他這第一句話,就把楊榮等人震了不輕。
朱高煦淡淡地掃了他一眼,“仔細說說。”
“也很簡單。”聶興伸出了兩根手指,“太原有一王氏,其子弟遍布各行各業,幾乎壟斷了太原百姓的生活物資。”
“這其中又以王子豐和王子文這兩兄弟最為出色,王子豐多次鄉試落榜,遂動用能量進入太原府城,逐漸成了胥吏頭頭,掌控太原的行政大權。”
“而王子文天生便有經商頭腦,上次王爺召開品鑒會拍賣食鹽專銷權,這兄弟二人一合計,立馬就果斷變賣了所有家產,集舉族之力讓王子文拍下了太原府食鹽專銷權,成了太原府的鹽商!”
“這樣一來,王子豐在知府衙門掌控行政大權,王子文則負責經商賺錢,兄弟二人可謂是相得益彰,直接成了這太陽府的無冕之王!”
聽到這話,楊榮徐濱等人眉頭緊皺。
“太原王氏那可是出了名的豪橫,彆說那些時不時調任的太原知府了,就連晉王府也要賣他們幾分麵子。”ъigetv.
聶興端起茶杯一飲而儘,再次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完美詮釋了何為太原地頭蛇。
按照常理而言,這太原地界上,晉王府才應該是最大的地頭蛇!
畢竟明初藩王實力強橫,有著多種優待特權,甚至還手握重兵!
大明朝的晉王殿下,那可是攘夷塞王之一,赫赫威名不比燕王朱棣差上幾分!
即便因朝廷多次削藩,晉王府權勢大衰,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晉王頂著天潢貴胄的身份,在這太原府還怕什麼?
但是誰能想到,真正的地頭蛇,卻是這王氏子弟!
“這怎麼可能?”楊榮主動出言,直接駁斥道“那王子豐不過隻是個知府衙門戶房經承,連品階都沒有,算不上官員,隻是個不入流的小吏,他憑什麼操控太原府衙的行政大權?”
楊榮由科舉入仕,而後一路青雲直上,所以並不能接受一個不入流的胥吏頭頭,竟然能夠操控一府行政權柄!
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高煦歎了口氣,笑道“楊勉仁啊,你的見識還是太淺薄了,要是換做楊士奇,他肯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蠢話!”
楊榮“???”
啥?
淺薄!
你大爺啊!
我哪裡比不上楊士奇了?
他楊士奇非科班出身,無論從哪方麵而言,哪裡比我優越了?
瞧見楊榮這不服氣的神色,朱高煦臉上的笑意更甚。
“你不服?那本王問你幾個問題。”
“各地方州府衙門,真正辦事的人,是誰?”
楊榮聞言一怔,隨即脫口答道“胥吏!”
“那官員與老百姓之間,又隔著誰?”
“還是胥吏!”
朱高煦攤開雙手,笑問道“你既然知道答案,那現在明白了嗎?”
“胥吏啊,這個似官非官的龐大群體,這個官僚體製內不可或缺的角色,這群地位低下卻敢行滔天大罪的亡命之徒,他們才是真正接觸老百姓的人!”
不得不承認,這些胥吏,是真的麻煩。
湘軍創建者郭嵩燾有雲“漢唐以來,雖號為君主,然權力實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
“故西漢與宰相外戚共天下,東漢與太監名士共天下,唐與後幻藩鎮共天下,北宋與外國共天下,南宋與外國共天下,元與奸臣番僧共天下,明與宰相太監共天下,本朝則與胥史共天下。”
這段話的意思粗淺明了,但可謂是點明了曆朝曆代興衰存亡的根本原因!
西漢天子受製於宰相外戚,最終亡於外戚王莽;東漢天子受製於宦官士族,最終亡於閹豎亂政;李唐分封節度使,最終亡於藩鎮割據;兩宋羸弱,均亡於強敵環伺;蒙元政治腐敗,權臣迭出,最終亡於奸臣番僧!
而大明非亡於擁有宰相職權的內閣,亦非亡於太監閹豎,實亡於文官的朋黨之爭,以至於最終讓滿清竊取了江山!
滿清朝之胥吏,更是發展到了與帝治天下的驚人地步!
“正所謂‘士有爵祿,則名重於利;吏無榮進,則利重於名’!”
“對於你們這些由科舉大考出身的文人官員而言,你們有著光明璀璨的錦繡前程,有著更遠大的政治追求,自然更看重政績與名聲,因為你們有仕途可走,仕途還有上升空間!”
“但是對於胥吏而言,除特彆優秀之人可經嚴格考核晉身為官,並且僅僅是不能超過八、九品的未入流小官之外,絕大部分的胥吏一輩子都隻能做個刀筆小吏,根本沒有仕途可言!”
“而且胥吏的待遇也普遍較低,俸祿僅夠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這就造成他們更看重利益,不在乎什麼名聲,行事也沒有顧忌!”
朱高煦扭頭,認真看著楊榮,笑問道“地位低、沒前途、俸祿少,這一係列的因素加在一起,你說他們為什麼不想方設法地攫取財富,魚肉百姓?”
楊榮聽完這些話後,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雖然他以往注意到過胥吏的存在,但是那個時候的楊榮,可是內閣第一大學士,皇帝陛下身旁的第一近臣,自然看不起這些地位卑賤的刀筆小吏。
可是現在聽漢王殿下這麼一說,楊榮頓時就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此說來,官場根本就離不開這些胥吏,但是偏偏他們又是夾在官員與百姓之間的溝通,而且貪腐起來更加肆無忌憚!
“漢王殿下,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官場亂局?難道就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