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子豐不過隻是個知府衙門戶房經承,連品階都沒有,就能操控太原府的行政大權,這樣的事情未免太過可怕了些!”
“而且這還隻是在太原府,誰都不能保證,其餘州府是否還有第二個王子豐,第三個王子豐!”
楊榮的憂慮不無道理,太原有地頭蛇王氏,那其他州府就會有李氏、周氏!
這些地頭蛇在當地就是士紳,擁有眾多土地產業,然後通過胥吏掌控一地州府的行政大權,那不是一個個大隱於朝的土皇帝嗎?
“楊勉仁,你再想想,為何本王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程朱動手,狠狠砍了它一刀?”
楊榮“!!!”
程朱!
士紳!
田地!
胥吏!
新學!
這一個個節點聯係在了一起,楊榮腦海中瞬間劃過了一道亮光,難以置信地看向眼前這位漢王爺!
這位漢王殿下,真是瞞著世人,下了好大一盤棋!
大明官場的胥吏亂象,說得好聽點是因為製度的問題,官員離不開這些佐胥貳吏!
但是,真的離不開嗎?
以為程朱壟斷科舉大考與大明官場,通過科舉製度選拔而出的“優秀才子”,的確都是些飽讀詩書之輩!
然而,這些才子卻毫無理政經驗,對於公文、錢糧等“小事”,那更是一竅不通,這就確保了胥吏的必要性與必須性!
畢竟他們寒窗苦讀十幾載,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科舉大考上麵,誰會去學習這些對科舉無用的“歪門邪道”?
在程朱大行其道的天下,讀書習字誦讀聖賢文章,就是天下學子該做的事情!
可是現在,漢王將程朱打落塵埃,立刻開始弘揚新學!
雖然楊榮並不知道漢王殿下弘揚的新學究竟是什麼內容,但是有一點他可以確認!
日後通過科舉大考的學子,不會再是以往那般的書呆子!
至少漢王曾經明確規定,將數算列入科舉大考的內容範圍!
如此一來,胥吏也不是必須存在,公文錢糧這些小事官員自己便可以親力親為!
換個角度想想,不管是新學,還是科舉,漢王朱高煦從一開始,就是準備對士紳下手!
眼見楊榮終於想通了,朱高煦欣慰地點了點頭。
“楊勉仁,繼續努力吧,現在的你,比之楊士奇,還差了太遠!”
“可能你也不想見到,再等個三五年,楊士奇攜南洋布政開疆拓土的顯赫功績返回朝堂時,你又要跟在他屁股後麵吃灰了!”
一聽這話,楊榮臉色大變,不複先前的從容模樣。
難道,自己當真不如楊士奇嗎?
論出身,自己出身官宦世家,家族深受鄉鄰厚愛,而楊士奇卻自幼貧寒,甚至連死了兩個父親……
論牌麵,自己科舉高中進士及第,乃是“科班出身”,而楊士奇他遊走於湖北、湖南進行教學養家糊口,靠舉薦才進入翰林,充當編纂官……
論資曆,自己跟隨皇帝陛下多次南征北戰文治武功,而楊士奇以往不過隻是太子殿下身邊的試講官……
論年齡,自己比楊士奇還要年輕六歲,這就是一筆豐厚的政治優勢……
自己有著這麼多優勢,為什麼卻被楊士奇死死壓製,在所有人眼裡都不如楊士奇呢?
一時間,楊榮陷入了沉思。
朱高煦見楊榮陷入了自省,反倒為他感到高興,畢竟這楊榮是個人才,否則他也不會特意將他帶在身邊培養了。
三楊輔佐兩帝,打造仁宣之治,這等千古佳話未嘗不能實現!
“聶興,準備幾套不顯眼的衣服,明兒個出去逛逛,中午把事兒辦了,下午繼續行軍!”
四人“???”
啥?
辦事兒?
你要辦什麼事兒?
而且這就隻歇一天啊?
我們又不是驢,成天緊急行軍吃得消嗎?
“咳咳,王爺,要不多歇一天,這太原局勢複雜……”
“不過是一堆亂麻罷了,一刀剁下去,局勢自然就清晰明朗了!”
“王爺,您不是講道理的文化人嗎?”
“嗯,本王的話就是道理,亂者須斬!”
四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