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為什麼會這樣?
即便經曆元末亂世與靖難之禍,但山西一帶經濟繁榮、土地肥沃,卻是人口稠密,土地稀少,山西府城太原更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
洪武盛世的修養生息,永樂五年的罷兵息民,山西百姓為何還會那般窮困艱苦?
“想明白了嗎?沒有想明白,那本王告訴你!”
“還請殿下賜教!”
王驥沒有猶豫,誠心實意地看向朱高煦。
他現在隻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山西百姓窮得連飯都吃不上了。
朱高煦卻並未著急回答,而是問了王驥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尚德啊,你還記得,當時在山西沿途所見的村莊集鎮,有什麼印象嗎?”
王驥聽到這話,陷入了沉思之中,腦海裡麵下意識地浮現出了那副畫麵。
他從京師一路到山西太原府,自從踏進山西地界後,所見到的百姓大多都是麵色枯黃,明顯身體有著什麼小毛病,而這些百姓身上穿的衣服那也是破破爛爛,打滿了補丁,連件完好的衣服都沒有,活脫脫像一群乞丐流民!
但是,他們並非是乞丐流民,而是官府登記在冊的良善農戶啊!
“窮!”
“很窮!”
沉思之後,王驥艱難地吐出了這幾個字。
“那山西百姓住得怎麼樣?”
“低矮茅房,無一例外!”
“嗬,難道沒有黛瓦高牆的豪門大戶?”
“這……有的!”
王驥在自己那殘存的記憶裡麵,不難看見一個彆鶴立雞群的高門大戶。
實則,每一路行過的村莊集鎮,王驥看到的到處都是低矮的茅草房,然而每個村莊集鎮中,又必然有一兩戶黛瓦白牆、雕梁畫棟的高門大戶。
這是事實,無法爭辯。
“那你知道這村莊集鎮的土地,大多都集中在誰的手裡嗎?”
如同魔音灌耳,漢王朱高煦的聲音不斷傳來。
王驥順著他的思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高門大戶!”
“他們是誰?”
“士紳!”
“那你知不知道,他們掌控了當地最多的良田沃土,卻不用交稅?”
“為什麼?”
“因為功名!”
功名!
讀書人的特權!
王驥呢喃著這兩個字,第一次對功名生出了厭惡之心。
“還有,地方官府是按照魚鱗圖冊征稅,朝廷給地方官府的稅額也是不變的,也就是說魚鱗圖冊上麵記載了多少田地,地方官府就要征收對應的足量稅款!”
“可是,一地最多的田地掌控在士紳手中,他們依靠自身功名可以不用交稅,還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依靠科舉獲得功名,成為士紳,他們名下的田地也不用交稅……那這稅款最終落到了誰的頭上?!”
稅額不變。
士紳增多。
他們名下田地增多。
也就是說不用交稅的田地增多。
那最終落到百姓頭上的稅款就會大大增加!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且正在進行!
王驥驚得頭皮發麻,滿臉駭然地看著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麵無表情地看著他,輕聲道“現在你明白,為何山西明明是膏腴之地,當地百姓卻是那般窮困艱苦了吧?”
“朝廷規定三十稅一,但是因為士紳的存在,地方官府為了完成稅額,隻能暗中增加征稅比例,從三十稅一變成十稅一,甚至五稅一!”
“王尚德,你是個聰明的人,你很清楚,最窮的百姓繳納最沉重的苛捐雜稅,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什麼?
王驥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官逼民反,天下大亂,直至……王朝崩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