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此人的確有幾分見識,也不是在胡攪蠻纏。
朱高煦見他身著綠色袍服而且模樣年輕,忍不住追問道“你是何人,現居何職?”
“臣王翱,忝為兵部主事!”
王翱!
原來是他!
朱高煦恍然大悟。
這是於謙那一榜的探花郎!
說起來,這一榜的幾個小子,現在都被朱高煦扔了出去。
狀元陳循被扔去了東鯤,接任楊溥東鯤布政使一職。
而榜眼陳鼎則被扔去了南洋舊港,頂替年邁的黃淮大學士。
至於於謙於大爺則是在安南從縣令做到知府,現在被扔去了嶺北,接替楊榮出任嶺北布政使一職。
一晃眼,七八年時間就過去了啊!
朱高煦有些神情恍惚,直到朱棣提醒了一聲,這才回過神來。
“太子?”
“王翱,賬不是這麼算的。”
既然是有才華的,那朱高煦也不介意提點他一下。
“漕運耗費沒有你擔心的那般沉重,如今我大明水師艦隊完備,完全可以改走海路運送漕糧,以減免運河兩岸百姓的負擔。”
“另外,戶部正在種植神種,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北方雖是苦寒之地,神種也能正常生長,屆時北方的糧食需求也沒有那麼大!”
聽見這話,群臣臉色再變。
這還是他們再一次聽到神種的消息!
自從那場刺殺案件之後,所有人都對神種避而不談,唯恐惹得皇上不快。
與此同時,關於神種的各種謠言也是甚囂塵上,畢竟皇上就是吃了這神種才中毒的。
可現在看起來,好像壓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啊!
王翱灰溜溜地回到了原位,其實他隻是覺得遷都沒有必要,反倒是會勞民傷財,所以才會壯著膽子出言反對。
可是現在看起來,還是他見識淺薄了,太子殿下與皇帝陛下早就做足了準備。
沒有合適的理由,反對的聲音也漸漸沉寂,可還是有那麼一批人滿臉寫著不爽。
朱高煦見狀索性擺明車馬,把話擺明了來說。
“朝廷為何要遷都,想必諸位心中也清楚。”
“定鼎南京隻是權宜之計,昔年太祖高皇帝也有遷都的打算。”
“南京雖為六朝之都且有天險地利,但大明幅員遼闊,定都南京隻會使得南方更富北方更貧,不利於朝廷掌控地方疆土!”
朱棣聞言眼睛一亮,他沒想到老二輕飄飄幾句話,就說到他心坎裡麵去了。
“而且朝廷如今收複了嶺北行省,又得了神種利器,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便是治理嶺北,將其牢牢掌控在手中,如此一來我大明未嘗不可永絕北虜之患,為後世子孫開出一個萬世太平!”
永絕北虜之患!
為後世子孫開萬世太平!
朱棣聽得熱血沸騰,猛地拍案而起!
“太子此言大善!”
“朕多次揮師北伐,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永絕北虜之患,給後世子孫打出一個太平盛世嗎?”
“現在蠻夷部落是被打殘了打跑了,可誰都知道他們總會有卷土重來的那一天,屆時何人守護我大明江山?”
“朕遷都北京,就是要讓後世子孫以朕為榜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群臣還能怎麼辦,難不成還能反對?
七部尚書早就做好了準備,當即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聖明”!
自此,遷都北京,塵埃落定。
而永樂皇帝與太子朱高煦的話語,也在通政司的有意宣揚下,傳遍了整個大明!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