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容易的話,朕早就把朝鮮給打下來了,還用得著等到現在?”
朱高煦這番話那可真是心裡話,或者說實誠話。
先前大明出兵,不管是倭國還是安南,那可都是有正當理由的。
比如倭國與大明之間的恩怨,隨便都能拎出來三五條。
當年太祖高皇帝都險些出兵攻打這個秉性卑劣的彈丸小國,最後要不是考慮到勞師遠征這才放棄,倭國早就被踏平了。
而南洋那些海外藩國與土著部落,就更是沒人在意了,反正朝野上下對這些土著蠻夷也沒有什麼感官。
反倒是朝鮮這個國家,與先前那些完全不一樣。
要知道“朝鮮”這個國號,可都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賜給李成桂的。
這其後朝鮮一直保持對大明王朝“事大”的恭敬態度,老老實實地做孫子裝孫子,而且還時常派遣朝鮮子弟進入大明留學,學習明王朝先進的文化知識與政治體係,從而形成了朝鮮儒學。
真要是說起來,朝鮮就是全方麵學習明王朝,與大明十分類似。
而且因為朝鮮的“乖巧懂事”,朝野上下都對其感官不錯,再加上同為儒學一脈,那些個朝臣就對朝鮮更加滿意了。
此外就是現任朝鮮國王李裪也是個人物,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頗多建樹,被譽為“海東堯舜”,深得朝鮮民心。
總而言之,大明要是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就突然對朝鮮動手,那不但朝鮮軍民會視大明為仇寇,大明國內這些士紳縉紳也會沸反盈天。
所以,這個差事並不好做。
但是對楊榮而言,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皇上,臣以為破局關鍵在於朝鮮那位讓寧大君李褆身上!”
“哦?李褆?”朱高煦笑了笑,“接著說下去。”
“當年李褆入大明覲見先帝,先帝對這李褆頗為誇讚,如今我天朝可以此為由,責問朝鮮為何廢除王世子李褆!”
“按照宗藩製度,藩王冊封或廢除王世子,都需要征得宗主國同意,而朝鮮並沒有做這一步,所以這倒是一個好機會。”
“你的意思是……挑起朝鮮內亂?”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向楊榮。
“沒錯。”
“臣欲親自前往朝鮮,召見李褆與李祹,責問其當年更換王世子的原因,期間可對李褆威逼利誘許下承諾,大明將支持他奪回王位,從而引發朝鮮內鬥,消耗其國內。”
“等到雙方大打出手的時候,大明就可以宗主國的名義介入朝鮮內政,不管是派遣駐軍還是攫取民利,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等到火候差不多了,直接以朝鮮李氏禍國殃民為由,廢除其朝鮮王位,最後郡縣朝鮮,收為國土!”
朱高煦靜靜聽完,最後忍不住鼓掌叫好。
“漂亮!”
“不愧是你啊楊榮!”
幸虧知道這小子是個土著,不然朱高煦都以為他是後世漂亮國的人了。
他這一手可是後世漂亮國常用的套路,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安寧的國家。
可是現在,朱高煦也要做這樣的事情了。
眼下國內正在推行攤丁入畝新政,遇到的阻力遠超尋常,所以必須要轉移矛盾,吸引朝野目光。
比如,出兵朝鮮!
二者同步進行,才可緩解新政壓力!
再者大明四夷八荒儘皆臣服內附,唯獨隻剩下了一個朝鮮。
為了補全這最後一塊拚圖,朱高煦也隻能去做個惡人了!
“行吧,就按照你的計劃行事。”
“臣定不讓陛下失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