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太和殿。
竇長生猶如機械一樣,照本宣科的開始不斷講述著天子之璽失蹤案過程。
昨日竇長生根本沒有去六扇門,也沒參與對呂方的審訊,但六扇門未曾停止運轉,短短一夜的時間,不光是完成了審訊,也對呂方交出來的證據核實。
呂方交出來的證據,沒有任何的錯誤,全部都能夠驗證。
相關的案件經過,都是早上東方神捕交付給竇長生的,作為朱雀殿殿主,主管的就神都刑事案件,這一次儘管案件太大,由陳王親自負責,可在早朝上也是由竇長生講述。
“太子有何辯解?”
“臣認罪。”
太子沒有任何反抗,直接主動跪拜在地麵上。
竇長生注視著認罪的太子,昨日就有消息傳出,太子不打算反抗了,沒有想到竟然是真的,這位和自己認識當中的姬氏族人不同。
都說姬氏一族刻薄寡恩,可太子為了保全眾多支持者,竟然不在反抗,這多少讓人意外,心中也有一些敬佩,儘管這種做法教傻,犧牲自己造福其他人,也未了保全大周元氣,不想繼續內鬥下去了,儘快結束奪嫡之爭。
“殿下。”
有一些臣子見此一幕,卻是不能接受,見風使舵的人不少,可忠心耿耿的人也不少。
一時間太和殿亂了起來,鬨哄哄的聲音響起,太子跪拜在地一言不發,聖人輕輕一敲金椅扶手,喧鬨的聲音消失不見,聖人平和講道:“太子失德。”
“貶為越王,明日離開神都,立即前往封地。”
太子叩首後講道:“臣領旨謝恩。”
起身後就轉身朝著太和殿外走去,陳王緩緩起身,沉聲開口講道:“陛下。”
“如今諸位皇子中,隻有晉王殿下敏而好學,東宮不可一日無主。”
“臣請。”
聖人冷然的講道:“朕累了,等到越王離開後再談。”
陳王被打斷了話語,也順勢的沒有說下去,而是改變了話題講道:“越王犯下大罪,陛下憐惜長子,這是人之常情,此事避而不談,等越王離開在議,也是合情合理。”
“但陛下失德退位,已經耽擱了許久,請陛下先交還傳國玉璽,由內閣封印,定下退位之期,已安天下人心。”
陳王話語驚世駭俗,可卻未曾石破天驚,太子健在時自然需要聖人,要聖人占據著位置,不讓太子上位,可當太子被鬥倒台了,那麼聖人也就無用了。
如今陳王的言辭,在眾多臣子耳中,不過是想要獲得一份擁立之功而已。
這樣的功勞,自然是不小,能夠讓陳王坐穩六扇門首尊的位置,而付出的代價不大,可謂是非常劃算的買賣。
不少人已經心中懊悔,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竟然被陳王搶先了,喪失掉了這最大一份的擁立之功,不過不是首位提倡者,卻也是能夠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晉王黨,對陳王訴說的話,那是非常的滿意。
一位位臣子主動走出講道:“臣附議。”
轉眼間不知道有多少臣子支持,聖人見此一幕,也沒有抗拒,直接對著徐長卿講道:“你說?”
徐長卿起身講道:“陛下早已把傳國玉璽交付內閣,言明退位之日。”
“諸位全部都誤會陛下了,最近因為大案頻發,所以內閣沒有公布此事,今日趁此機會可以宣告天下,陛下七日後退位。”
立即有臣子高呼:“陛下聖明。”
一時之間因為聖人乾元燃血丹而生出抵觸的心,如今已經減弱了大半,聖人的風評恢複了不少,見此聖人非常滿意,看陳王的目光也更加的柔和。
一場朝會散去,晉王黨滿意,聖人七日後就要退位了,而聖人也滿意,自己因為這一件事主動挽回了不少人心,已經為接下來攝政減少了阻力。
而走出太和殿的陳王,卻也是較為滿意,傳國玉璽這一件皇道神兵,如今已經被內閣封存起來,由內閣眾位相公,聯合布下的封印,相互間又各自的布下封印。
前前後後布下的獨門封印,可謂是固若金湯,想要對傳國玉璽解封,也必須要內閣眾位相公全部在場,一起出手後,各自出手解開自家獨門的封印。
陳王走出皇城後,並未曾去六扇門,而是罕見的返回到了府邸。
自從成為六扇門首尊後,陳王已經把六扇門當家,坐鎮於六扇門當中,壓製不法之徒,斷絕有暴徒衝擊六扇門,平時一個月才返回府邸幾次。
陳王推開大門,走到了前廳中。
廳堂最為顯眼的是刀架,刀架上麵橫立著一柄長刀。
長刀造型奇特,自刀鞘看去挺拔猶如一條直線,給人一種似劍非劍,似刀非刀之感,但仔細觀看後,卻是能夠產生這是刀的印象。
陳王站在刀架旁,目光看向這一柄長刀,目光浮現出複雜之色,最後浮現出堅毅,緩緩伸手抓住刀柄,一把的抽出了長刀。
長刀出鞘後,一道白練閃爍。
這是通體雪白的長刀,刀刃上麵卻是有著缺口,不少地方已經崩壞,看上去這是一柄半廢的長刀,已經不再鋒利。
這是陳王不久前外出所獲得之物,一柄看似普通,實則聞名天下的名刀。
隻是如今未曾開鋒,神物自晦。
除了特定的人外,無人能夠識得此物。
哪怕是陳王光明正大,擺放於廳堂當中,卻也是平平安安,沒有出現任何變故。
計劃一步步走下來,沒有半分差錯,哪怕是陳王希望出現變故,可最後結果是沒有。
陳王幽幽一歎。
不知不覺自己就到了這一步,開始之初自己隻是想表述出自己不甘。
可它竟然出世,被自己獲得了。
自己一步步踏上了不歸路。
明日太子離開神都。
聖人必然相送。
可以用聖人的血,為七殺帝恨刀開鋒。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