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做旁人,林玨絕對不敢這麼大搖大擺的回城。
笑話,就算你立下了偌大的軍功。
但是對於整個王朝來說,你也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
為了一個小卒,開京師主城門,不值當!!!
瓦剌雖然看似退去,但是畢竟大軍壓境,不知何時就會卷土重來。
萬一給你開城門的這個間隙,瓦剌騎兵,真的殺過來怎麼辦?
一個小卒,還是在城外,死了吧。
沒後台沒背景,自然也無人在意。
就算你的軍功是真的,誰又能證明?
就算是真的,等證實之後,你一個無名小卒也死了,這些軍功還能落在上頭想要提拔的勳貴的頭上。
這或許殘忍,但這就是這個時代真實的規則。
換作彆的城門樓子。
林玨絕對不會這樣,大搖大擺的回城。
但是西直門不一樣。
因為西直門守將,是於謙!
大夏數千年曆史裡,少見的完人!
自幼年讀書始,便立誌於和文天祥一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儒生。
在史書的記載裡,他不在意官場上禍亂爭鬥,隻在乎天下百姓如何存活,他在乎,他也想管,並且真的去管。
他在江右,一月間平反數百件冤假錯案。跨區域上舉秦川,魯泰多地貪汙大吏,明宣宗照著名單逮捕。
朝廷增設直省巡撫崗位,按規定要從右侍郎裡麵挑人。明宣宗大筆一揮,於謙連跳三級當上中原州,河東州巡撫。
到任後,他騎馬跑遍兩個州府,將整理好的《民生改善建議書》連夜送給皇帝——輕騎遍曆所部,察時事所宜興革。
當時“三楊內閣”管事,於謙提交的奏章總會按加急件處理——雅重謙,所奏朝上夕報可,境內百姓,接連脫貧。
那一年,於謙不過三十二歲,是大明朝最年輕的地方要員。
朝廷地方官吏,忙著給京官家的狗過生日時,這位剛直的於少保,連半卷衛生紙都沒送過——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
當然這些都是史書記載。
不是林玨親眼所見。
所以林玨也想要趁著這個機會,親眼見證一下,此時的境地,這位於大人又會如何抉擇。
如果是那位曆史上,“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大人,勢必不會辜負,一位步履蹣跚,狼狽回城,立下汗馬功勞的兵卒……哪怕這位兵將,是無名小輩,身後毫無靠山。
如果青史記錄有誤。
林玨也有彆的辦法求生。
為自己找出一條生路。
隻是那樣的話。
“連命鎖”估計就要換人綁定。
而就在這時。
撕裂的聲音,忽然在林玨不遠處的西直門成樓上響起。
“開城門!”
“迎我大明將士歸城!”
西直門的城樓之上。
披甲戴盔的中年身邊,簇擁來一個個甲士。
“大人三思啊!此人身份不明……”
“若這是,瓦剌騎兵,忽然折返,京城如何?大人京師為重!”
“大人,此人不過一個無名小卒……什麼林玨,此前從未聽過。”
……
而就在這時,那披甲戴盔的中年,拍著城垛。
“西直門外,兩裡之內,已絕無瓦剌騎兵蹤跡,而城門開闔,不過倏忽之間!瓦剌騎兵,絕對來不及折返。”
“此人喊話,城牆後,萬千百姓,已經聽聞。”
“若將此甲士,關在城門以為,京師百姓會作何感想?民心何所聚?”
“爾等也是兵將……若有朝一日,你們立下如此戰功,卻被拒之門外,爾等可還甘願為大明,舍生赴死?”
“軍心何所懼?”
“我,親自下城,去迎那位甲士回京!”
“出什麼意外,我於謙一人承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