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星對豆瓣發出收購邀約,楊波不太想賣。
但是,在豆瓣這個案子裡,紫微星是資本方,是個邪惡的大反派。
周不器能通過一波操作,把紫微星的投資人玩的團團轉,楊波卻做不到戲弄豆瓣的投資人。雙方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
彆看北極星創投隻有豆瓣25的股份,但這點股份……隻要資本遊戲玩起來,足以把豆瓣活活玩死。
最厲害的一招,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持有10以上份額的股東,就可以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
這招隻要一用出來,小公司全歇菜。
國內的資本並購還處於比較萌芽的階段,類似的招數在美國市場早就玩爛了。有的資本家手段極其狠辣,通過各種手段入手一些股票,就可以玩各種資本黑操作,就比如有著“企業狙擊手”、“企業掠奪者”、“無情投機商”這樣駭人頭銜的華爾街大鱷卡爾·伊坎。
不過,僅僅10的股份,就算是向法院提出解散公司的申請,法院也很難批準。
因為子公司和母公司不是一家人。
子公司的業績再差,也影響不到母公司。哪怕子公司虧損的再嚴重,也跟母公司沒關係,母公司也就沒有足夠多的理由來提出解散。
所以下一個指標又出來了——占股20。
持有20以下股份叫參股,使用的是成本法核算。大概意思就是子公司不分紅,母公司就不記賬。即投資的這家子公司,盈虧都跟母公司沒關係,是兩家完全獨立的公司。
既然沒關係,提請解散公司的理由就不夠充分,法院很難批準。
如果超過了20,就是真正的“母子關係”了,子公司的盈虧收入要進入母公司的報表中。如果子公司虧損嚴重,母公司就有足夠多的理由來申請要求子公司解散,來減少自身的損失。
所以,20就被稱作競爭警示線。
在投資並購的資本遊戲中,20是分割線。
很多企業玩並購,並不是一次性的收購,而是分批次的,先收購20的股份,展開戰略合作,先試試看。
失敗了,反正不計入公司報表,影響可控。
成功了,再完成剩餘股份的收購。
有人說持股51可以對企業絕對控製,有人說67是絕對控製權……都不準確,有的老板持有公司70的股份,依舊做不到絕對控製,也能被小股東活活玩死。
最重要是雙方要對等。
如果是兩個能力差不多的對手,持有51就能絕對控製了。要是一個大象一個螞蟻,大象隻要持股超過20,就能把螞蟻活活玩死。
周不器帶領的北極星和紫微星,在投資企業的時候,慣例就是25,成為“一家人”。有了這個一家人的關係,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資本控製了。
紫微星和豆瓣,就是大象和螞蟻的關係。
如果持股不到20,大象也很難奈何螞蟻。
比如前世阿裡投資美團,就吃了大虧。
美團能夠從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背後少不了阿裡的支持。馬老板為了支持美團,甚至把手下中供鐵軍的嫡係大將都給派過去了,擔任美團的o。
可是,阿裡占股不到20,埋下了禍根。
馬老板想加強控製,王星不願意,矛盾激發,王星轉頭就投奔了企鵝。馬老板大怒,卻無可奈何,隻能甩賣了美團的股票,轉頭巨資收購餓了麼,拉開了外賣大戰的序幕。
周不器下樓見了楊波。
這時集團的法務、財務等人,已經把利害關係陳述清楚了。
紫微星對豆瓣,誌在必得!
擺在楊波麵前,隻有兩條路——要麼賣掉,要麼……死掉。
idg持有紫微星的股份才0.4,就能把周不器折騰得天旋地轉。北極星創投持有豆瓣25的股份,一旦出手了,就豆瓣那點體量,用不了半個月就得分崩離析。
周不器不想跟楊波交惡,很熱情的說了一些好話。
彆人唱了白臉,他就該唱紅臉了。
周不器做出承諾,豆瓣並入紫微星後,除了豆瓣小組要改為興趣圈外,其他業務會繼續獨立運營,還會額外注資500萬元,用於豆瓣自身業務的發展。
豆瓣定位於影視、音樂、書籍評論的方向永遠不會改變。
聊了一個小時。
從當初楊波從周不器手中買域名,到他出手幫忙搭建校內網,到後來分開各自獨立創業……過去的種種,令人感慨,令人唏噓。
當年的楊波,是高高在上的留美海歸高材生。
時過境遷,主客易位。
最後,談妥了。
紫微星出資300萬,外加10萬股的股票,並購豆瓣。
其中,200萬現金歸屬北極星創投,100萬現金和10萬股票屬於楊波。從此以後,楊波正式成為紫微星的一員,年薪40萬,3級,4年期權8000股。
這個方案是聶才俊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