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紫微星總部。
決策委員會。
在此之前,周不器已經把有關區塊鏈的技術分析和應用方向的材料發給他們了,也普及了一波虛擬加密貨幣的概念。
現在,即便賀陽、聶才俊、韓樂水等幾個不懂技術的決策委員會成員,對區塊鏈的相關信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總體的感覺,都不看好。
感覺太玄乎了。
沒有任何賺錢的可能性!
一個行業的發展,就跟國家大勢一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應該從非中心化,一點點地向中心化發展。中心化發展到極致了,弊端逐步地暴露了,就開始流行去中心化。等非中心化的低效和高成本劣勢顯現出來,又開始向中心化發展。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概念,雲計算是中心化的概念。
現在,雲計算還沒有真正地被全世界認可呢,互聯網世界的中心化還沒有構建起來呢,距離區塊鏈的時代還太遙遠了。
周不器笑著說:“能不能實現,這個且另說。關鍵是把這個技術前沿的概念拿過來,給紫微星披上真正的推動世界科技革命的外衣。”
這樣的思路,大家都明白,可總感覺不太對勁,張一明猶豫著說:“這樣一來,會不會在企業裡形成一種人浮於事的價值觀?”
賀陽很認同這種看法,“我也很擔心。”
郭鵬飛道:“老周,我知道你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想打著未來科技、改變世界的幌子來吸引公眾關注、獲得矽穀的尊重,既帶來了媒體的流量,也獲得了矽穀精英的熱捧從而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然後,實際上是靠著我們最核心最務實的業務來賺錢。可這……是不是有點分裂啊?”
從日本趕回來的唐斌辰道:“我認為是分裂的,這會大大地增加管理難度。真正為公司賺錢的業務,不是媒體寵兒。沒有預期、看不見未來的炒作概念,卻成了明星業務。從公平性的角度來看,也容易人心惶惶。”
季子安平靜地說:“最有利於公司發展的業務,就應該獲得最大的尊重和讚許。而不是充滿質疑讓所有人一頭霧水的業務像好萊塢明星那般受到了所有人的追捧。我們還是要務實一點。”
王小船一向不怎麼表態,他隻關注他的搜索業務,可這次也罕見地發聲了,“也許區塊鏈的方向是對的,也許未來的數字生態真的會成為區塊鏈的天下。可要等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再把區塊鏈業務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上,成為公司裡的明星。過早地給予明星地位,容易引來混亂。”
賀陽緩緩地道:“營銷的事,讓營銷的人來乾。如果技術人員不好好地做產品、做開發,卻把心思用在了炒概念上,恐怕會形成一種不太好的風氣。每一個人都想當明星,可公司內部要推崇一種優秀的人才能當明星的價值理念,而不是誰會炒作誰當明星。”
周不器深吸了一口氣。
他沒想到是一致反對的結果。
的確,他們說得沒錯。
這樣的價值理念的確有很大的問題,搞不好會破壞公司內部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麵。這就跟娛樂圈的流量明星似的。
過去的明星,那都是有硬實力的,不僅長得漂亮,演戲、唱歌都要有過硬的實力,每個人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可流量明星就不一樣了,什麼代表作都沒有,就靠著炒作博眼球出名。
這種方式配合上互聯網運營的粉絲模式,很容易就能在短時間內打造出紅遍大江南北的流量明星,然後就是廣告代言、影視劇片約不斷。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他們禍害了電影、電視劇,也禍害了整個行業。
這段時間周不器一直在謀劃著依靠著區塊鏈來炒概念的思路,還真有點流量明星的意思。也許他真的能成功,能把紫微星國際的名聲給炒作起來。
可這是否會因小失大?
一旦真的把這層炒作的外衣披上了,是否會讓紫微星內的其他那些踏實奮鬥的業務受到影響?是否會人心惶惶?
沈向陽很冷靜地分析道:“利用一些前沿的概念來獲得公眾媒體資源,這是矽穀這麼多年來常有的營銷手段。不過,通常發生在創業公司和小公司身上。科技巨頭的炒作,往往不是概念型的炒作,而是產品型的炒作。比如穀歌眼鏡,他們真的做出來了,就是拓展現實的技術不過關,遲遲無法問世;又比如喬布斯前些年聲稱的劃時代手機,可iphone真的是劃時代產品,不單單是概念。”
張一明很同意,道:“如果我們要對區塊鏈的方向下注,我認為還是應該炒作產品,而不是炒作概念。”
聶才俊道:“以目前紫微星的財力,不宜開展更多前沿性的方向探索,應該集中一些。”
韓樂水分析道:“不管是紫微星還是紫微星國際,業務線都已經很廣了。尤其是海外市場,很多產品還沒有真正地站穩腳跟,最好不要進入一個過於前沿的業務破壞平衡性。”
周不器點了點頭。
這是肯定的。
不用彆人說,他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