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紫微星國際,不可能在區塊鏈的業務上有過多的關注和投入。最多就是搞一個十幾個人的小部門,炒炒概念而已。
可如果炒概念不合適,那就不適合推出區塊鏈的產品了。
最主要的區塊鏈產品,當然就是加密的虛擬貨幣。
可這是不可能的。
紫微星可以推出虛擬加密貨幣的交易平台,但絕對不能推出自家的比如“紫微幣”之類的加密幣。加密幣受到的質疑聲太大了,慘遭加密幣收割的散戶更是比比皆是,紫微星不能去做這種事。紫微星不會乾,任何一個科技巨頭都不會這麼乾。
隻有那些創業沒多久,反正光腳不怕穿鞋的創業公司敢這麼玩,能收割一筆是一筆。
既然大家都反對,那就放棄吧。
周不器尊重了決策委員會的意見,說道:“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就退回到區塊鏈這個計劃之前吧。”
然後,就見會議上這夥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去了辦公室,張一明、賀陽和郭鵬飛跟了過來。
周不器就好笑地問:“你們是不是早就聯合起來了?”
張一明沒有隱瞞,溫和平靜,“沒錯,在你回來之前,我們大家研究過,統一了意見。也重點參照了許亮傑的意思。”
“老許?”周不器眉梢一挑,“他說什麼了?”
張一明道:“他說你對區塊鏈的未來趨勢和對比特幣的價值判斷都是模糊的。”
周不器點了點頭,“的確是模糊的。”
區塊鏈的未來,到底怎麼樣?
不知道!
互聯網行業裡,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個火遍全世界的新概念,有的是好概念,產業爆發,就成長起來了,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等。
可更多的概念基本就是風靡了幾年就死掉了。
誰知道區塊鏈能活幾年?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區塊鏈的確有很多的好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可修改性,就比如電商行業。
正常的電子商務,是買家、買家之間存在著一個中間機構,比如亞馬遜或者淘寶。交易信息會存儲在由中間機構的服務器中,由中間機構來當信用背書。買家或者賣家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找中間機構解決,如果中間機構修改了數據,那就完蛋了,叫天天不應。
區塊鏈的電子商務,可以實現真正的點對點,不需要中間機構了。買家和賣家直接交易,因為所有的交易信息會存儲在部署在全世界所有的服務器中,公開透明。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違約,全世界都會知道。
為了個人信用,就不會違約。
可問題來了,就算交易記錄不可修改,若真有人要鐵了心違約,怎麼辦?買家收到貨了不給錢,賣家收到錢了不發貨。就算個人信用真的損失了,大不了就換個賬號,反正歐美不是實名製。這就是缺少中間平台的居中協調所解決不了的問題。
甚至沒中介,可能比有中介成本更高。
像亞馬遜、淘寶這種中心化的平台,是把一份交易數據存在自家的服務器上,一台就夠了,即便加個備份,也隻需要兩台。
區塊鏈的平台,要把每一份交易數據存儲在全世界每一個連接到區塊鏈平台的服務器上,可能是幾萬台、幾十萬台。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修改某一台服務器的數據,就能篡改交易記錄的隱患,從而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這種去中心化的服務器應用,要遠比中心化的服務器應用規模大,這得額外花多少錢?
至於比特幣,周不器知道這玩意未來會價格大漲,所以決心個人投資賺點外快。可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實際價值?不知道!比特幣的模式跟龐氏騙局的模式很相似,到底是不是一個披著科技外衣的旁氏騙局?不確定!
一旦比特幣真變成騙局了,而“紫微星”和“比特幣”又掛上等號了,那紫微星的品牌就完了,多年的基業就毀於一旦了。
人工智能、雲計算是兩大紫微星布局的核心產業,周不器堅信這兩個方向代表著未來。
他的堅定,就是決策委員會的信心。
所有人就會堅定不移地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
可是區塊鏈不行,周不器本人都信心不足,彆人就更沒信心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