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到了德國的第四大城市科隆,這裡是漢莎航空的總部所在。不過,漢莎的it基礎設施部在慕尼黑,先跟漢莎的集團高層談一談。
德國是全球第二大最有it人才吸引力的市場。
不過,第二的德國和第一的美國不太一樣。
美國的it產業很強大也很全麵,麵向的是全球市場,核心的幾個骨乾就是微軟、穀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雅虎等幾大巨頭,會直接麵向個人用戶。
德國不太一樣,主要麵向的是歐洲市場。
主要提供的就是信息服務。
比如,荷蘭的某一家公司想做點人工智能或者數據挖掘方麵的產品,實在缺乏中美這樣的人才優勢。
荷蘭人隻有商業上的需求,卻缺乏技術上的能力。
這時候,就可以找德國的某一家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合作了,從他們那裡購買外包服務。由德國的it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荷蘭的公司隻需要進行一些商業上的設計、改進和整合就行了。
德國是歐盟的核心,可不僅僅是德國的gdp水平是歐盟第一,還因為德國在科技領域製霸歐洲。
歐洲……準確地說,是歐洲大陸的it人才,往往有主要的外流方向,一個是去矽穀,一個就是去德國。
德國的it產業裡,外國員工的數量超過50。尤其是一些新興的德國it公司,采用的是德語和英語的雙語製。
周不器對歐洲大陸的很多政策、措施和社會環境都不太滿意。對普通民眾的確很好,福利很高。可是對他這樣的資本家來說,就太不友好了,各種局麵太複雜了。
相比之下,德國是最好的。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德關係一直很好,國內的汽車產業就是德國人幫著構建起來的,甚至思想意識都是以德國人為最高信仰。
周不器早早就有過整體上的規劃,紫微星國際在美國市場跟美國的互聯網巨頭競爭,恐怕很難占據上風。
紫微星國際的核心市場應該放在歐洲,利用歐洲和美國的競爭來發展。
歐洲的核心,應該選在德國。
周不器已經多次來德國了,並在德國建立起了歐洲大陸的第一個紫微雲的雲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已經穩定地運行大半年了,效果比較好,至少比亞馬遜雲好。
到了科隆,有人過來接機。
半個小時後,在漢莎航空總部的園區門口,就看到了漢莎集團的二號人物、董事會主席兼ceo麥亞胡伯先生。
這已經是兩人的第二次見麵了。
對於能夠跟紫微星合作,漢莎方麵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信任。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商業合作是相互的。漢莎是進入國內最早的外國航空集團,雖然國內的航空產業是高度的國有化,但國內的航空集團水平都太差了,嚴重依賴外包。
漢莎提供的航空解決方案和行業解決方案,就是國內民航業最早的依靠,甚至連航空食品都要由漢莎來整體負責、把關。
鑒於中德多年來友好的合作關係,以及德美越來越尖銳的競爭趨勢,紫微星國際和漢莎航空的合作,似乎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不過,漢莎航空在it基礎設施部門的總投資超過25億美元,這是一個超級大項目,人情因素隻有參考價值。決定成敗的核心要素,還是項目的報價,以及分拆出去後未來的發展規劃。
簡單地參觀過後,麥亞胡伯先生邀請周不器去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已經正式決定了,要把it基礎設施部門分拆並出售出去。求購的對象有很多。”
“哦?都有誰呢?”周不器還是比較自信的,以眼下歐洲的經濟環境,他不認為歐洲有什麼it巨頭有實力出手。
至少他跟霍普先生已經溝通過了。
歐洲最大的it巨頭思愛普集團不會參與這個案子。
麥亞胡伯道:“有許多,大概有十幾家。不過,有比較強的競爭力的大概有……三家,ib、甲骨文,以及法國的atos。”
“啊?”
周不器臉色一下就不那麼好看了。
&n、甲骨文……靠,從國內到歐洲,真是哪哪都少不了這倆貨啊!
庫裡安坐在他旁邊,詢問道:“atos是一家什麼公司?”
麥亞胡伯笑著說:“是法國的一家it服務公司。”
說得好聽了,是高科技的信息服務公司,其實就是做外包的。
周不器笑眯眯,“你們會把產業出售給一家法國的公司嗎?”
“我們會做出最符合漢莎利益的選擇,不過……”麥亞胡伯表現出了熱情洋溢的姿態,“不過,你們是第一個過來考察的團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你們的真誠和意願。”
周不器才不會信這種鬼話,接下來就是看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