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這個話題,石婧琳接著說:“平台在投放廣告的時候,不僅要降低重複和同質化的廣告投放,為了公平起見還會儘可能地把有限的廣告資源在同一時間、空間裡分配給更多的廣告主。”
周不器點了點頭,“其實也是在減少重複。”
石婧琳道:“對,要是用戶總是看到同一個商家的廣告,也會造成不適感,會降低轉化率。所以對facebook這樣的平台來說,總是要適當地分配廣告的投放頻率。可是,這裡又出現了一個矛盾點。重複性的廣告可以產生洗腦式的效果,超過某個閾值之後反而會提高轉化率。”
這又是一門很深的營銷領域裡的學問了。
就像“送禮隻送腦白金”。
這廣告天天在電視上播放,煩都煩死了。初期的時候,大家看到這個廣告的時候都會很煩,都厭倦這樣的產品,負麵效果很強。
可時間長了,在潛意識裡就種下了種子。
等這個種子生根發芽了,廣告效果就會反轉……雖然用戶還是很厭惡這樣的廣告,可是在消費在送禮的時候,首選竟真的成了腦白金。
周不器搖搖頭,“互聯網平台不行,這得是壟斷機構才行。你說的那個閾值太高了。重複性的廣告會極大地影響平台的使用體驗。可能還沒達到那個閾值,平台的用戶就流失了。國內的電視台都是壟斷機構,你不看也得看。互聯網平台可不敢冒這個風險。”
石婧琳道:“其實沒那麼複雜,跨境電商的產品更在乎的是短期的爆發力。想要形成爆款,就一定要在短期內砸大量的廣告。其實就可以通過新的模式創新,來越過這樣的障礙。”
誰能吃透平台的規則,誰能掌握好這個平衡點,就可以越過平台限製,在這個彈性範圍之內很好地生存下去。
“嗯!矩陣模式,靠譜!”
要是個彆人的小打小鬨,平時多報銷了點電話費、打車費、餐飲費、服裝費的,在“彈性範圍”之內,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平衡。
對一些大公司的成熟產品,護城河都很高,這個平衡點的彈性範圍就會很大。
石婧琳此前就是校內網的總裁,又可以輕易地拿到很多紫微星和紫微星國際的平台型產品的各種材料。
隻要這類不太符合平台政策的廣告在平衡點彈性的範圍之內,不會嚴重地影響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流失就行了。
蘇寧易購的所有商品,在哪裡打廣告了,京東馬上跟過去,也去打幾乎一模一樣的廣告;蘇寧的商品價格降低了,京東馬上也調整,確保價格要更低!甚至京東還秘密派了一大批的“密探”,每天都去蘇寧易購的線下店裡盯著,時刻關注對方商品的定價。
周不器聽她這麼一說,迷霧就消退了。
周不器此前還真沒想到跨境電商可以這麼玩。
可是,平台想要長期地賺錢下去,就不能因為廣告的存在而嚴重地破壞了產品的使用體驗,就要對廣告的投放策略作出一定的規章製度和限製。
怎麼辦?矩陣的模式就出來了。
彆全平台都是這類的廣告就行。
比如京東和蘇寧易購的競爭,那真是白熱化。
要生出一堆衍生賬號,“周不器侃商業”、“周不器說經濟”、“周不器講企業”、“周不器評企業管理”等等類似的賬號。
不是不能有。
比如“周不器說商業”這個賬號,怎麼最快地獲得大量的粉絲呢?隻靠一個賬號的買流量是不夠的,得像石婧琳說的那樣。
單槍匹馬地想跟亞馬遜、易貝這種電商巨頭競爭,恐怕很難。甚至想在跨境電商領域脫穎而出,都非常困難。
周不器有一種預感,“你說的這種模式,很可能會引領未來的跨境電商行業。”
周不器問:“具體呢?具體你要怎麼辦?”
周不器一下就聽懂了,“抓漏洞?”
每個賬號都去買流量,都去爭取曝光度,就可以繞開“重複”的限製了。
這就是政策上的“漏洞”。
這個賬號很難重複性地不斷向用戶去推薦。
在這種時候,互聯網平台廣告還真不能給限製。
相關內容就可以頻繁地推送給用戶了,就很容易地獲得大量的粉絲的關注了。而這些賬號又彼此關聯,相互聯通。
這麼一說,周不器一下就反應過來了,先知先覺的經驗應用上了。